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軍情危急(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56 字 8个月前

馬蹄見他路面積水,使得行進之間好似水霧繚繞、踏波而行,氣勢洶洶爭分奪秒。

冷風冷雨迎面而來,卻澆不滅李大志心中的火熱。

這回伯父奉皇帝之命分兵而出狙擊郿縣前來的叛軍,命他率領騎兵先行一步,算是對他委以重任,只需在這場戰斗當中有著優異表現,必然奠定他在軍中的基礎,也向陛下表明他有統兵之能,即便日後晉升,也不至於被視為全憑父輩提攜。

這般大場面能夠獲得一個獨自領兵的機會,極為難得,對於一個「萌新」來說必然有幾分緊張。但自從晉王兵變之時其,李大志便跟隨伯父李靖鎮守春明門,對於局勢發展極為清晰,為了緊要關頭阻截自西而來的叛軍做足了准備。

剛剛穿過龍首原,斥候便回稟敵軍兵分兩路,劉可滿部正在勐攻玄武門,李懷勤部責備渡河而來的殷秦州糾纏,兩軍相隔十余里,各自為戰。

李大志有些猶豫,按理來說應當直撲李懷勤部,與殷秦州一同前後夾擊將李懷勤徹底擊潰,然後合兵一處折向玄武門將劉可滿堵在城闕之下,可獲完勝。

但玄武門兵力空虛,萬一抵擋不住劉可滿的強攻怎么辦?屆時劉可滿率軍殺進太極宮長驅直入直插房俊後背,武德殿危若累卵。

可如果先行增援玄武門,李懷勤見勢不妙拜托殷秦州向西逃竄,便可威脅長安西邊金光門、開遠門等處城門,甚至可以原路返回與安元壽前後夾擊程咬金,將左武衛一舉絞殺……

李大志放緩馬速,摸了一把臉上冰涼的雨水,有些焦急,獨自領軍的確很難,進退取舍之間的抉擇令人心底惶恐,總覺得怎么選都是錯。

一騎快馬自風雨之中疾馳而來,外圍的斥候予以攔截,而後待到李大志面前。

「吾乃玄武門守衛,奉右屯衛副將孫仁師之命前來,請將軍直取李懷勤,不必擔憂玄武門之安危,待到殲滅李懷勤部再回頭包抄攻城的李可滿,爭取一戰而定,震懾屑小。」

「回去告知孫仁師,讓他務必死守玄武門,東宮六率的步卒隨後便到。」

「喏!」

看著玄武門斥候調轉馬頭鑽進風雨之中,李大志心中大定,大手一揮:「斥候全部放出,不必理會玄武門,直取李懷勤!」

戰場交戰最重要是與友軍彼此之間協調,現在孫仁師明確保證會死守玄武門,李大志便無需去做艱難的取舍抉擇,只需按照孫仁師的意見全力以赴剪滅李懷勤即可。

五千騎兵再度加速,在山嶺原野之間采取一條與長安城牆並行的路線,途中遙遙可見戰事正酣的玄武門,卻過而不入,直撲向十余里之外被殷秦州糾纏無法脫身的李懷勤。

……

李懷勤現在慌得不行,何曾聊到殷秦州區區兩人余人就將自己死死糾纏、脫身不得?他先後派出五千精銳試圖殲滅殷秦州,非但不能殲滅,連擊潰都不能,反而被殷秦州纏住。

他的確是想讓劉可滿先行勐攻玄武門消耗玄武門的守衛力量,而後合兵一處一鼓而定,然而現在局勢卻逐漸不妙,不僅攻陷玄武門的功勛有可能被劉可滿獨吞,若是僵持到李靖或者薛萬徹的部隊前來支援卻遲遲未能攻陷玄武門,豈不是坐失進入太極宮的良機?

一旦被這兩人的部隊堵在玄武門之外,勢不可免要硬碰硬的野戰一場,李懷勤再是自負也不認為自己麾下這久疏戰陣的兩萬余人能夠戰而勝之……

晉王得不到增援,此戰大抵是要失敗的,等到皇帝坐穩皇位,豈能放過自己這個起兵響應晉王的「奸佞」?

李懷勤越想越是害怕,干脆全軍停止前進,後軍便前軍,回頭全力向殷秦州撲去。

殷元揮舞橫刀在敵軍叢中往來沖殺,刀刃割碎革甲切入身軀鮮血迸濺,也不知殺了多少人,只覺得手臂酸麻力氣將竭,但敵人依舊源源不斷無窮無盡,剛想著喘一口氣便忽然覺得左臂劇痛,卻是冷不防被一個敵軍用長矛沿著肩甲的縫隙刺入,不過敵人還未等一擁而上將他亂刃分屍,身後親兵便沖上來將敵軍擊殺,而後將他簇擁在中間。

劇痛令他冷汗直冒,臉上汗水血水雨水混合在一處遮擋了視線,受傷的手臂抬不起,另一只手握著橫刀不能擦拭,只得眯著眼睛,咬著牙嘶吼道:「吾左候衛先前犯下大錯,夷滅三族已不能恕其罪也!若想吾等之父母家卷不受拖累,唯有拼死力戰擊退叛軍扶保陛下,今日吾等死戰於此,他朝陛下論功行賞之時定然寬恕吾等之罪,諸位,隨吾死戰!」

周圍兵卒放聲嘶吼:「死戰、死戰!」

聲音凄厲、面容猙獰,既已抱定必死之志,自是渾然不懼、殺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