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決勝之機(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03 字 8个月前

「指揮部」已經從承天門移到了這里,各種信息也在此處匯聚,故而殿上雖然氣氛沉悶緊張,但殿門口斥候、校尉出出進進,異常忙碌。

李治吁出一口氣,煩悶的心情似乎舒緩了一些,他詢問身旁的李道宗:「玄武門那邊戰況如何?」

李道宗正將手中剛剛收到的戰報放下,聞言將戰報拿起遞給李治,道:「剛剛接到的消息,南陽郡王、李可滿兩人並駕齊驅奔赴玄武門,南陽郡王在中渭橋附近被殷秦州殘部所阻擋,為了盡快攻陷玄武門,南陽郡王留下殲滅敵軍,劉可滿則率軍直抵玄武門,已經開始攻城。」

殿上諸人聞言,齊齊松了口氣。

關隴門閥的影響力當真厲害,即便如今已經折戟沉沙不復往日光輝,卻依然能夠策動李懷勤、劉可滿這種統兵大將,只要這兩人抵達長安城攻陷玄武門,必將使得局勢為之一變。

只可惜安元壽被程咬金死死拖住在咸陽橋不得寸進,否則單單憑借右驍衛的驍勇,定能力挽狂瀾、挫敗右屯衛!

李治接過戰報一目十行的看完,神情並未有多少輕松,嘆息著道:「劉可滿雖然抵達玄武門開始進攻,但玄武門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守城的又是右屯衛的精銳,想要快速攻陷難如登天。李靖、薛萬徹那邊必然已經接到消息,派出援軍乃是必然,一旦劉可滿未能及時攻陷玄武門,搞不好就要陷入腹背受敵之境地。這個殷秦州,簡直該死!」

這殷秦州根本不知所謂!

先是影響竇襲而起兵攻伐玄武門,給予晉王一系無限希望,結果在玄武門之外給右屯衛予以重創,幾乎全軍潰敗。然後非但不知將功折罪,反而投靠了李承乾,以竇襲之人頭向李承乾宣誓效忠!

現在更是甘願為李承乾之走狗,被人家打得丟盔棄甲還要聚攏僅余下的兵馬攔截李懷勤,使其不能攻打玄武門,從中作梗……

若是李、劉二人合兵一處合力攻打玄武門,必然一鼓而下,焉有眼下之危急?

都怪殷秦州壞事。

這時又有斥候入內,遞上一封戰報:「李靖已經派遣李大志統御太子左衛率八千兵馬趕赴玄武門增援。」

現在春明門在李靖控制之下,信息近乎斷絕,玄武門外的消息更多是通過城西的金光門等各處城門傳進來,對於城東的兵力調派、布置,顯然信息滯後了一些。

李道宗精神一振,一把接過戰報看完,遞給眼巴巴瞅著的李治,笑道:「天遂人願,李靖既然分兵出去,便預示著城外的局勢已經使其心生驚懼,斷然不敢入城了。」

有一就有二,現在李、劉二人起兵攻伐長安,更有安元壽在咸陽橋與程咬金惡戰連連、難分勝負,就意味著其余關中軍隊、門閥隨時都能效彷這三人起兵相隨,李靖也好、薛萬徹也罷,自是不敢輕易放棄城外的戰略要地入城增援太極宮。

如此一來,就給予勐攻武德殿更為充足的時間。

尉遲恭霍然起身,大聲道:「右屯衛堅守至此,依然油盡燈枯、精疲力竭,全指著一口氣在撐,但這口氣並不能使其重新煥發戰力,末將保證,武德殿陷落之時,就在今夜!」

右屯衛已經承受潮水一般的勐攻長達一天一夜,足以稱得上當世第一強軍之贊譽,令尉遲恭這樣的悍將也不得不心生敬畏。但戰場之上,兵力乃是最有決定性的要素,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一刻不停的勐攻,縱然右屯衛上下皆是銅皮鐵骨,亦不可能只手擎天、扶大廈於將傾!

李道宗提醒道:「右屯衛雖然血戰多時,傷亡無數,但其預備隊一直未曾出現,還是要當心。能夠被房俊留下充作預備隊的必然是精銳之中的精銳,鄂國公萬萬不可小覷。」

他也認為尉遲恭的推斷不差,右屯衛已經到了臨界點,只要將其最後一口氣打散,這場仗就算是徹底獲勝,但房俊必然留有後手,應當予以足夠的警惕,不能陰溝里翻船。

李治也道:「房俊此賊狡詐多端,鄂國公要當心。」

時至今日,誰還敢小覷房俊半分?一時未曾將其斬落馬下,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李治忍不住回想過往,若是當初能夠將房俊網絡至麾下效忠於他,何至於有今日之生死危難?怕是父皇活著的時候便已經完成易儲,自己成功上位。

退一萬步來講,只要有房俊及其麾下右屯衛在手,以火器的強大破壞力,這太極宮早已經夷為平地,何須自己親自坐鎮此處、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