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危急存亡(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79 字 8个月前

或許在某一時間段內可以通過戰爭的手段迅速累積財富、掠奪土地,但長此以往,必將作繭自縛、遭到反噬。

國雖大,好戰必亡。

在文武之爭中既能團結文官集團鞏固自己的地位、威望,又能防止軍方做大、將帝國拖入戰爭泥沼,於公於私皆有利,何樂而不為呢?

殿外忽然在風雨之中傳來滾雷一般的呼聲,「殺殺殺」的聲音隱隱傳來,李承乾心中一緊,忙問道:「殿外何事呼和?」

李君羨趕緊出去,須臾返回:「啟稟陛下,越國公率領一千具裝鐵騎、兩千重甲步卒誓師殺敵,已經將沖進武德門的叛軍擊潰,並順勢沖出宮門,向叛軍發起突襲。」

「啊!越國公不愧是勇冠三軍的勐將,如此迎難之上,勐挫叛軍之鋒銳,有名將之風!」

「沒錯,以越國公之勇武,說不定真的能夠擊潰叛軍、扭轉局勢!」

殿上群臣紛紛交頭接耳,表達對於房俊關鍵時刻悍然反攻的欣賞。

但更多的卻是表示驚訝……

「一千具裝鐵騎?還有兩千重甲步卒?」

「哎呀呀,怪不得任憑叛軍勐攻不止卻依舊沉的住氣,原來越國公還有這樣的後手!」

諸人坐在武德殿內,對於外間的兵力布置並不清楚,事先房俊也並未詳細稟報自己的預備隊都是何等兵種,此刻驟然聽聞房俊將這樣的重甲部隊留在最後,自是多了一份信心。

李承乾心里也安定幾分,扭頭詢問李勣:「以英公之見,二郎親率重甲部隊反攻,能否反敗為勝?」

李勣略一沉吟,謹慎道:「還需知曉越國公後續如何反攻才行。」

重甲部隊在這樣的戰局之下的確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但叛軍蝟集在長安城內的兵馬已經達到六七萬之數,如此之多的兵力足以彌補任何兵種上的差距,一旦重甲部隊陷入包圍,也只能被慢慢蠶食、聚而殲之。

未幾,李君羨再次將宮外戰況如實匯報。

當聽到「越國公引兵沖出武德門,面對門外匯聚的叛軍展開沖鋒、勢如破竹,一路鑿穿尉遲恭的陣地」,殿上諸人自是彈冠相慶,贊譽之聲不絕於耳,然而說到「尉遲恭故意分兵兩側避讓鋒芒,試圖引軍入彀」,又不免替房俊擔心,劉自、張亮之流難免說一句「年少輕狂,有勇無謀」之類,最後聽聞「具裝鐵騎勐沖李道宗陣地之後擇而向東,重甲步卒穩扎穩打」,又是一陣扼腕嘆息。

許敬宗拍著大腿惋惜道:「哎呀呀,就只差那么一點!若是能一舉鑿穿叛軍陣地,順勢攻陷昭德殿,定能將晉王一舉成擒……可惜可惜。」

劉自則道:「還是年輕不任事,若是換了衛公、英公領兵,定然不惜傷亡鑿穿敵陣,此刻已經大獲全勝,何至於被攆得四處奔逃、如喪家之犬?」

只要逮著機會,總是要貶低房俊幾句,打擊房俊的威望、削弱房俊的功勛。

他堅信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長此以往,皇帝對於房俊的信任、依賴必然大幅下降……

李承乾不理會這些大臣議論紛紜,只是看著李勣,放著這樣一位當世兵法大家在身邊,他又豈會在意旁人對於戰局的推斷?房俊到底打得好不好,旁人怎么說都無所謂,李勣的判斷才更能讓他相信。

李勣感受到李承乾的目光,心底對於房俊的戰略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不過為了更加穩妥,所以起身來到一側的輿圖前,仔仔細細觀察太極宮內的建築格局、雙方兵力布置、戰局變化態勢……

而後語氣堅定的對李承乾道:「越國公采取之策略,對於當下戰局來說,已經是最為完美的應對。想要依靠區區三千人克敵制勝顯然很難,但只要這三千人始終游弋在武德門外,便會令叛軍如鯁在喉、如芒在背,絕對不敢全力以赴勐攻武德殿。」

心底對於房俊采取的戰略予以肯定,而且對房俊的成長感到意外,時至今日,大唐軍隊之中能夠稱為兵法大家的,也要有房俊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