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群情激憤(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18 字 8个月前

劉自眉頭緊蹙,愈發覺得不對勁……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環視殿上群臣,澹然道:「諸位愛卿可還有要事商議?若是無事,便各自回歸衙門將方才議定之要務予以落實,嚴冬將至,關中各地百姓遭受兵災損失慘重,各部衙門定要精誠協作,妥善處置救災賑濟事宜,莫要使得關中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喏!」

大臣們齊聲應諾,而後不少人便欲起身以為無事,就待離去。

許敬宗忽然道:「陛下,臣還有一事。」

李承乾眉毛一挑,道:「說吧。」

一眾大臣只得重新坐穩,聽聽許敬宗還有何事。

許敬宗正襟危坐,慨然道:「陛下明鑒,隋末之事天下紛爭、亂世當道,各處盜匪賊寇蜂擁而起,烽煙處處、征戰不休,民生凋敝之同時,諸多地方官府職能癱瘓,戶籍丟失、田畝混亂。唐承隋制,諸多政策一脈相承,自高祖皇帝立國之後及至貞觀年間,雖然屢次對全國人口予以普查,卻只是淺嘗則止、上下應付,並未真正下力氣予以厘清、普查。如今陛下登基,仁德光照四海,新朝新氣象,何不准確普查天下人口盡皆添入名冊,使得天下百姓沐浴皇恩?更何況此番晉王兵變,天下各地門閥多多少少皆有參與,其中江南、山東等地更是募集私兵入關,陣亡者不計其數,失蹤者亦是不知凡幾,正該重新厘定人口、丈量田畝,使得朝廷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各種政令恢復國力,有的放失。」

此言一出,武德殿上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大臣們驚駭欲絕的看著許敬宗,心想這廝固然是陛下的忠犬,居然敢為了陛下的千秋大業去掘斷天下門閥的根基!

世家門閥的根基是什么?

是累世積攢的萬卷藏書,是世代壟斷的仕途政治,是阡陌相連良田沃土,是鱗次櫛比的豪宅廣廈,但最為重要的,是直接投身門下的奴仆民夫!

人口,意味著一切。

而大唐目前的主要稅制乃是「租庸調制度」,說起來有些復雜,但最為核心的一點便是「人頭稅」,按照人頭征稅!

世家門閥掌控著大量的人口,以之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將這些人口隱匿起來,不呈現於官府的戶籍之上,成為門閥世家的私產,自然逃避朝廷稅收。

如果任由朝廷清查人口,世家門閥將要繳納巨額「人頭稅」,財富嚴重縮水,相比之下,丈量田畝倒是不算什么……

「陛下,萬萬不可!」

「如今各地損失慘重,民不聊生,正該休養生息、讓利於民,若是強行普查人口,勢必引發各地混亂,得不償失啊!」

「非止如此,各地世家擁有大量奴仆,這些奴仆皆乃奴籍,其身份來歷可追朔至武德、貞觀年間,來源不一、成分復雜,若一一甄別,必將耗費極大人力物力,可若是不加甄別便等同視之,又會使得世家遭受損失……還請陛下三思。」

「唐承隋制,諸多土地皆由前隋沿襲而來,又歷經多年演變,脈絡已經不可考察,貿然追索只能引發混亂,最終還是無法厘清,何必多此一舉呢?」

「許敬宗實乃禍國奸賊,臣斗膽,懇請陛下將其剝奪官職、發配充軍!」

「此正天下思定之時,誰妄言大動干戈,必是心懷叵測,當予以嚴懲,以儆效尤!」

大殿之上好似菜市場一般沸反盈天,不少大臣盡皆震怒,紛紛出言制止,更將提出這個意見的許敬宗描述成禍國殃民的十惡不赦之徒,恨不能生啖其肉,方消心頭之恨。

許敬宗宛如置身於風暴中心,漫天唾沫朝著他飛濺而來,然而他豈會怕這個?

面對詰難攻訐,澹然自若反駁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若是連帝國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土地都搞不清楚,如何稱得上九五至尊、君臨天下?吾等皆乃人臣,為君分憂乃是本分,怎地諸位反而極力推脫,居心何在?」

一個個滿口道德冠冕堂皇,還是極力隱匿人口免向朝廷繳納賦稅?太宗皇帝當年打壓世家門閥、當今陛下延續這個國策實在是有道理,世家門閥就是趴在帝國肌體之上吸吮膏血的螞蟥,貪得無厭、無恥之尤……

有大臣擔憂道:「若強行推動人口清查、丈量田畝,勢必引起各地門閥之不滿,萬一有人借此攻訐朝廷、污蔑陛下,甚至揭竿而起,則天下大亂矣!」

群情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