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先禮後兵(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605 字 8个月前

……

兩人劍拔弩張,各自守住底線寸步不讓。

馬周趕緊兩邊勸解:「何必火氣這般大?要不二位各退一步,興教寺捐贈半數石料,帶到堤壩修成、遏制水患,則由朝廷勒石記功、立於堤壩之上,受天下百姓瞻仰、傳後世子孫銘記,如何?」

慧立看向馬周的目光略帶幽怨,這人看似居中調解是個好人,實則每每將自己逼到底線上,著實難受……

可事已至此,眼看著房俊若不能得到充足的石料必然不肯善罷甘休,慧立不願繼續糾纏,也糾纏不得,只好頷首道:「若如此,貧僧只能斗膽捐贈,卻也不知該如何向玄奘大師交待。」

房俊目的達成,大手一揮,豪氣干雲道:「大師何必糾結於此?此事自有吾去向玄奘大師解釋,話說若是今日玄奘大師在此,吾便是拉走所有石料,玄奘大師也不會有只言片語相距,玄奘大師才是真正的佛法精深、慈悲為懷,大師您這修為還有待提升吶。」

慧立倒也不惱,苦笑道:「越國公依然達成目的,又何必擠兌貧僧這個化外之人?佛門不僅慈悲為懷,更注重是否有緣,今日越國公登門求取石料修築堤壩拯救災民,便是一種緣法,即是有緣,自當隨緣,至於貧僧之修為又豈敢與玄奘大師相提並論呢?」

他有些後悔,早知如此,還不如先前便聽從房俊之言老老實實將石料捐贈出去……

房俊展顏一笑,瞬間變臉,執壺給慧立斟茶,大笑道:「有緣無緣,皆由天定,區區石料不過身外之物,若能以之拯救萬民於水火,那便是最大的緣,想來佛祖亦能體諒大師之仁愛,說不定早日讓大師參悟大道、證得菩提。」

門外有和尚略顯慌張的進來:「寺主,外面有不少兵卒前來,不知是何緣故。」

晉王兵變剛剛結束,長安城內外「百騎司」偵騎四出抓捕逆賊,偶有反抗者則直接調集大軍前往剿滅,見到兵強馬壯的軍隊前來興教寺,兼且房俊與馬周正在寺內不知與自家寺主談論何事,故而上上下下嚇了一大跳……

慧立大師看向房俊,房俊道:「是吾讓人征調兵馬前來參與救災,大師可以開放山門讓他們進來搬運石料。」

慧立點點頭:「還請越國公稍後將修築堤壩之人數前來告知,寺內略有米糧,貧僧每日讓人煮好齋飯供應一頓晚膳,略表心意。」

大頭都被人敲走了,何吝於區區一頓齋飯?想來也不過千把人而已,用不了多少米糧,佛門有的是錢,索性把人情做到底……

馬周一臉感激:「大師果然慈悲,只不過眼下京兆府百廢待興、艱難困苦,各項物資捉襟見肘,尤其是錢糧極為匱乏,屢次向戶部申請而不可得,既然大師豪爽,不如多施舍一頓,將午膳也給一並管了可好?」

慧立大師:「……」

出家人稱呼俗世中人為「施主」,「施主」即為「檀越」,意為「布施者」,即是向出家人布施之人。從來都只有「施主」向出家人布施,何曾有過「施主」求出家人布施?

我本是個出家人,如今卻變成「施主」了?

不過他也看出來了,面前這兩人極為難纏,能軟能硬、能屈能伸,既無上位者之顏面,亦無文人之矜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今日自己落在這兩位手中,不狠狠的放一回血休想善了。

只能捏著鼻子認下:「水患洶洶、百姓不易,出家人自當慈悲為懷,既然二位如此要求,貧僧自當竭盡全力而為。」

人情不僅要賣給這兩位,還要讓天下人知道此番興教寺所做出的貢獻,若能使得百姓感恩戴德沐浴佛恩,倒也有失有得。

否則他無法向整個佛門交待……

慧立大師甚至不敢客氣一下留二人用膳,他知道只要自己一開口這二位怕是絲毫不會拒絕馬上答允,還是展現自己出家人淡然冷漠不知禮數的一面,將這二位趕緊送走吧。

到了山門外,慧立大師便見到山坡上密密麻麻全是身強體壯的兵卒,目測不下於千人,再加上一眾百姓、官吏,將山門堵了個滿滿登登。

房俊站在山門一側,沖著上前施禮的王方翼大手一揮:「佛門慈悲,贈予石料以修築堤壩、解救百姓,速速帶人入寺搬運,謹記莫要大聲喧嘩,更不要沖撞佛門凈地!」

「喏!」

王方翼旋即帶著麾下兵卒驅趕大車排隊進入山門,興奮的百姓也從旁協助,一車一車石料從興教寺拉出,前往不遠處潰堤之處,在工部官員的指揮之下緊急修築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