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遷都之議(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28 字 8个月前

這下顧不得鄙視許敬宗了,其余幾人也都湊到輿圖前仔細查看三門峽附近的地勢、道路,心中詳細計算之後,也都覺得房俊這個看似笨拙的法子的確管用。

事實就是現在大唐並不缺糧食,缺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將更多糧食運抵長安,只要確保這一點,浪費再多的人力物力都值得。

劉洎蹙眉道:「短期之內看似能夠解決關中糧食匱乏之危機,但卻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不啻於飲鴆止渴,難以長久。」

許敬宗哼了一聲,反駁道:「飲鴆止渴又如何?旁人既然解決了問題,就應當表示敬佩,而不是陰陽怪氣吹毛求疵。官位越高,自當胸懷越廣,隱私狹隘之輩驟登高位恐怕非是帝國之福。」

劉洎反唇相譏:「正因吾等身居高位,才應該實事求是,而不是解決一時之憂便得過且過,要居安思危,徹底解決問題。」

李承乾擺擺手,制止兩人爭吵,笑問房俊道:「愛卿剛才說有上下兩策,既然下策已經可以短期內解決問題,不知上策又是如何高明?」

房俊道:「上策更簡單,可直接解決關中物資匱乏的問題,但相對來說需要做的事情卻很多,那就是——遷都。」

殿內陡然一靜。

劉洎眼睛瞪圓,怒叱道:「放肆!高祖皇帝自晉陽起兵,攻伐長安威懾天下,此乃帝國之基石,無論晉陽龍興之地,亦或長安煌煌帝都,皆在關中之內,若貿然遷都豈不等同放棄根基?此等禍國之言,該當死罪!」

房俊也惱了,瞪著劉洎道:「你若不服可以講道理,動輒死罪活罪,你以為你是誰?往後同我說話最好規矩一些,如若繼續這般暴躁,我就讓你見識見識什么是真正的暴躁!」

文武殊途,利益相悖,所以劉洎幾次三番針對他,他卻也沒往心里去,說到底不過是朝堂爭斗而已,頂多政見不合、立場不同,但並無私怨。

可這廝大抵是認為自己乃文官之首,飄得厲害,動輒喊打喊殺,慣得毛病!

一直沒怎么說話的馬周問道:「如若遷都,遷往何處?」

房俊道:「自然是洛陽。」

眾人頷首。

若是當真遷都,那么洛陽的確是最合適的地方。前隋也曾因為漕運不利而遭遇困境,故而隋文帝、隋煬帝兩代帝王大力經略洛陽,使其成為天下第一等繁華之地,兼且水陸交通便利,又俯視平原、威懾山東,自古以來便是王朝定都之所在。

當然,前隋之時之所以經略洛陽,除去為關中分攤物資壓力之外,也有被關隴門閥逼得喘不過氣、加強對南方之威懾等各種原因……

總而言之,當此之時,天下若是選擇一個除去長安更適合作為國都的地方,必是洛陽無疑。

李孝恭搖頭嘆息:「洛陽的確很好,大運河聯通南北,經由黃河勾連天下,完全可以承擔帝國都城日甚一日的發展、擴張,然而想要遷都,牽涉實在是太多了。」

作為帝國都城,長安城乃天下之中、寸土寸金,無以計數的豪門巨室、達官顯貴在長安置業,商賈更是在長安投入巨額財富,這是一個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

一旦遷都,長安地價驟降、財富縮水,所有人都會強烈反對。

當年隋煬帝即位之初便立志遷都洛陽,在登基之後便營建東都,以其雄才偉略、剛愎霸道,最終致死亦未能完全遷都宏願,可見阻力之巨大。

當然,隋煬帝之所以未能完成遷都,最大的掣肘乃是當時不可一世的關隴門閥,現如今關隴門閥幾乎崩潰,余者不足一提,沒有了這個最大的阻礙,如若李承乾鐵了心遷都,也未必不能成功。

但如此以來,朝政必將掀起劇烈的波動,必然影響即將推行天下的各項新政……

其余幾人也都面色凝重,牽涉實在是太大。

房俊提議道:「貿然遷都自然影響甚大,現在一靜不如一動,穩定最重要。不過為了長安長遠發展計,營建洛陽乃萬全之策,不如增加錢帛、抽調工匠或在將前隋遺留之宮殿予以修繕,或在原址之上重新建築,等到冬日之時黃河徹底冰封,漕運愈發困難,陛下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洛陽暫住,可大大減輕關中物資匱乏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