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長亭送別(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636 字 8个月前

可萬一與柴令武夫妻不睦、感情不諧,甚至走到夫妻情絕之地步,那么柴家墜落絕無幸免。

畢竟,大唐公主「和離」可是有例可循的……

此言一出,柴令武、巴陵公主都不自在起來,柴令武面色陰沉、心中憤懣,後者雖然小聲抽噎,但被大伯這般當面暗示,也難免俏臉泛紅、羞臊不堪。

氣氛有些尷尬。

柴令武忍了忍,還是覺得忍無可忍,遂抱拳施禮,道:「此去山高路遠,兄長還是盡早啟程吧。」

柴哲威眼角跳了跳,對於自家兄弟的迫不及待甚為惱怒,但畢竟此後對家中依賴良多,故而不敢發火,忍著怒氣道:「二弟也要照顧好家業。」

柴令武點點頭:「兄長放心去吧,家中一切有我。」

柴哲威:「……」

……

目送車隊逶迤不絕越過灞橋,逐漸消失在漫天風雪的視野之中,柴令武心中非但沒有半分離別凄凄之情,反而好似這漫天大雪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潔白的雪花紛紛灑灑,將心頭的陰霾一掃而空。

自此天大地大,偌大家業一手掌管,且晉爵譙國公,地位尊崇,往後行事自是隨心所欲、無所羈絆,豈能不心懷舒暢、志得意滿?

只不過回頭見到身姿窈窕、秀美溫婉的妻子,心頭一抹復雜的情緒不可遏止的涌起。

但他也不是傻子,知道柴家之所以在依附晉王叛亂之後安然無恙,以及他能夠承襲譙國公的爵位,皆賴巴陵公主之功,若非她做出「犧牲」,斷無今日之美好。

他對於巴陵公主的「犧牲」感受極其復雜,一方面,所謂事急從權,即將面臨闔家滅門、傳承斷絕之時,哪里還顧得上什么貞潔節操?即便是委身於房俊,也無可厚非,否則此刻跟隨柴哲威一道流放瀚海的就有他一個。

而另外一方面,這一份「犧牲」到底是主動還是被動,事後會否牽扯不斷,這卻是柴令武所在乎的。

一想到往後自己的妻子被房俊招之即去、任意享用,他就難受得喘不過氣……

故而,他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風雪太大,殿下不妨盡快回府吧。」

而後,便在幾個家將簇擁之下,走出長亭,翻身上馬打馬遠去。

巴陵公主垂下眼簾,在長亭之內安安靜靜的坐了一會兒,痴痴的望著亭外紛飛的雪花久久不語。

良久之後,才在侍女的催促之下起身,披上一件雪白的狐裘披風,蓮步款款登上馬車,前呼後擁之下返回長安城。

*****

「陛下,微臣請罪。」

李君羨進入御書房內,單膝跪地,一臉羞愧。

李承乾忙放下批閱奏疏的毛筆,問道:「將軍何罪之有?」

李君羨道:「就在剛剛,江夏郡王於牢獄之內已暗中藏起的匕首自刎身亡。」

李道宗被俘之後便被「百騎司」收押於牢獄之內,因其負傷甚重,所以並未來得及審訊,只是由御醫緊急救治。按理說已李道宗如此重要的人犯,「百騎司」上下皆要嚴陣以待,不僅防備其被救走,更要嚴防其自盡,如今卻在眾目睽睽之下自刎身亡,李君羨自然難辭其咎。

不過李承乾並未苛責,嘆息一聲,神情落寞:「江夏郡王當年跟隨先帝南征北戰,功勛赫赫,先帝對其之信任更遠勝於河間郡王,不僅與關隴關系密切,便是這太極宮內有不少人與其暗中牽扯,更遑論『百騎司』了……當真想要一柄匕首自盡,有的是人給他送去,將軍倒也不必自責。」

一方面事情的確如此,李道宗在宗室、宮闕、禁軍之內的影響無與倫比,得到一柄匕首並非難事。

另一方面,他需要李君羨的竭誠效忠。

李孝恭與李元嘉猜測宗室之內有人要謀害他這個皇帝,這令他如芒刺背、心驚膽顫,當下未有信任李君羨,並且賦予其最大的權力,才有可能將那潛藏暗處的亂臣賊子揪出來。

有千日做賊、卻無千日防賊,若不將那些賊子揪出來,自己要防備到什么時候?

指不定何時有所疏忽,便鑄下難填之恨……

平靜心緒,李承乾道:「將江夏郡王送回其府邸吧,傳朕口諭,讓宗正寺按照郡王規格舉辦葬禮,江夏郡王乃國之功臣,固然此前誤入歧途坐下悖逆之事,但瑕不掩瑜,朕依舊給他一個死後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