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御史大夫(1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45 字 8个月前

無論當年封德彝犯下何等重罪,畢竟已經死了這么多年,時過境遷,皇帝未必願意背負一個「反攻倒算」的名聲,再者當年那些事極為隱私,不可能見諸於文書案牘,只能口口相傳,現在當事人基本都已經死絕,很難給封德彝定罪。

若是再能與皇家結親,就代表著皇家對於此事已經不在意,既然皇帝都能寬恕過往,御史台又豈會揪住不放?

御史大夫劉祥道固然是天下等一等清流官職,只認律法不認人,但縱觀以往劉祥道之做派卻是妥妥的「帝王鷹犬」,一定會顧忌皇帝顏面、跟對皇帝腳步。

諸般緣由疊加之下,此次事件雖看似疾風驟雨、鋪天蓋地,卻未必能夠造成太大的後果。

當然,前提是封家能夠與皇族結親,促使皇帝向外界釋放一個「寬恕過往、概不追究」的態度……

封言道權衡利弊,沉聲道:「這件事我不好出面,就由殿下你運作吧,宗室之內、太極宮里能夠借力的都聯絡一番,不要吝嗇錢財,定要確保成功。另外,宮里人多多宣揚『貞觀一朝無奸佞,太宗識人明千古』之言論。」

自李承乾登基開始,朝野上下便開始各種推崇太宗皇帝之英明神武,樹立起「千古一帝」之風范。事實上,太宗皇帝的確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一生功績不遜秦皇漢武,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太宗治下眾正盈朝,貞觀十余年不曾有大奸大惡之輩混跡於朝堂。

而如果封德彝被彈劾定罪,那么就將是貞觀一朝的第一「奸佞」,固然對封家打擊極大,太宗皇帝的美譽也將告破。

為此,皇帝一定會從中周旋,將封德彝被彈劾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頓了一頓,又叮囑道:「少與房陵公主來往,莫要沾惹一身騷。」

淮南公主面紅耳赤,啐道:「我什么樣人你不知道?你說這話是懷疑哪個?」

封言道哼了一聲:「又有幾個是天生煙視媚行、不守婦道?大多不過是興之所至、水到渠成罷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之時,孟子也並未沾染惡習、品德敗壞。」

這娘們兒最近與房陵公主走得近,讓封言道心驚膽跳,這年頭可不講究什么貞潔烈女,當真被房陵公主帶著見識了那等最會挑逗婦人的俊俏少年,喝幾杯酒興致上來,兼且氣氛曖昧,未必還能守得住婦德底線。

自家這位公主還是有幾分姿色的,且身份尊貴,最是受那些放盪不羈、攀花折柳的少年郎喜歡,而那些精力充沛、花樣繁多的少年郎同樣也吸引這樣風韻優美的婦人……

「呸!」淮南公主又羞又惱,起身罵道:「整日里都在琢磨些什么?本宮縱然再是不堪,也斷不會給你封家的門楣抹黑!」

一扭腰身,急步離去。

封言道面無表情,喝了口茶水,沉思良久,嘆了口氣。

這一關,未必容易邁過去……

*****

朝野上下,對於封德彝的議論愈演愈烈,已然成為一股風潮,不僅御史台各方收集當年人證物證,即便是市井之間也一夜生出諸多謠言,或真或假、或有或無,將那位曾經的大唐宰輔推上風口浪尖。

御史台。

窗外庭院里的積雪已經清掃干凈,一堆一堆放在院牆邊大樹下,天色依舊陰沉,不見陽光。

最東邊一間平素飲茶歇息的房舍內,御史大夫劉祥道跪坐在窗邊慢慢呷著茶水,御史中丞李乾祐、侍御史王綸、唐臨盡皆在座。

氣氛略有嚴肅。

李乾祐瞪著唐臨,叱道:「我不管你到底是一心為公、律法至上,還是被人收買、為人張目,總之這件事到此為止,不准再繼續下去!」

唐臨二十余歲,血氣方剛,聞言冷笑道:「御史中丞都不問問下官這些時日到底收集了多少人證物證,也不問問封德彝當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

李乾祐怒道:「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本官才讓你停止彈劾!你可知道一旦鬧開,這件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唐臨見到一旁的劉祥道默不作聲喝著茶,底氣足了幾分,梗著脖子道:「御史台風聞奏事、受理訴訟、監察百官,眼中自當唯有律法、正義,至於說影響,那是宰輔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吾等在其位、謀其政,這才是御史的職責,朝政得失、影響大小,與我何干?御史中丞若是擔憂這些,還是等您成為宰輔之後再說吧。」

御史,風聞奏事、監察百官也,自古以來便是維系朝堂法度之所在,歷來受人景仰。本朝更是將御史台的職權擴大,甚至可以設置台獄、受理案件,這就給了御史更好的上升渠道。

御史的政績是什么呢?

自然是彈劾官員的成功率,成功率越高、彈劾的官員品階越大,政績自然也就越好。現在受理揪住了一樁大案,且人證物證基本齊全,豈能將如此一件功績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