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時代落幕(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35 字 8个月前

但是以蘭陵蕭氏為首的江南士族卻在其中並未賺取大頭,因為他們總是各種各樣的掣肘,不願被水師牽著鼻子掐住咽喉,反倒是而是那些二三線的小門閥因為無力抵抗故而乖巧聽話,在海貿之中得到關照,財富迅速匯聚的同時實力快速膨脹。原本蕭、陳、陸、張等幾大家族操控江南的形勢迅速轉變,不少家族開始崛起,而且有了水師撐腰底氣很足,嚴重影響到蘭陵蕭氏的領袖地位。

蕭瑀豈能不怨念深重?

房玄齡呵呵笑道:「時文伱這想法不對,你只看到將淑兒嫁給二郎為妾並未使得蘭陵蕭氏得到遠勝於其他人家的好處,卻為何不想想如果沒有淑兒進入房家,你們蘭陵蕭氏會成為二郎第一輪打壓的對象而損失慘重?」

「呃……」

蕭瑀愣了愣,你還別說,這么一聽,好像果真還不錯?

畢竟房俊想要以水師來操控整個江南的商貿,最便捷的方法便是「擒賊先擒王」,若能將蘭陵蕭氏狠狠打壓一番,余者誰還不是俯首稱臣、予取予求?

到這里,蕭瑀想要聯姻房遺則的話題自然而然的岔開。

兩位曾經在貞觀朝叱吒朝堂、宰執天下的大佬追憶往昔、憶苦思甜,一會兒擊楫高歌、一會兒慨然賦詩,一杯一杯美酒下肚,一輩子榮耀辛酸化作兩行熱淚,居然都哭了……

*****

大理寺乃是大唐最高司法機構,與刑部、御史台組成帝國的司法體系,民間俗稱「三法司」。

作為「九寺」之一,大理寺衙署並未如其余衙門那般設置於皇城之內,而是設在開遠門內義寧坊,門前巷子里常年車馬轔轔、行人不絕,卻在這最高司法機構的威嚴之下戰戰兢兢、靜謐非常。

大理寺卿戴胄坐在自己的值房內,呷了口茶水,抬眼透過窗戶看了看不遠處大秦寺那座當年太宗皇帝敕建的七層塔樓,覺得視線受阻、心頭壓抑,沒好氣的哼了一聲。

帝國繁盛以來,西方各國的人口大量涌入長安,也帶來了其各種教派,景教便是其中一支。這些教徒不斷以妖言鼓惑唐人,許多官員甚至痴迷不已、墜入其中,故而諫言太宗皇帝為其修建寺廟,太宗皇帝胸懷四海,欣然允諾。

但是在戴胄看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信眾大多都是本國為非作歹的亡命之徒,那些打著教派的幌子宣傳各種教義,搖身一變成為正經人,實則不過是想要在東方帝國的疆域之內開枝散葉,最終的目的還是各種利益。

不予禁絕便已經算是寬宏大量了,何必以朝廷的背景為其背書?

「當當當」輕輕的扣門聲響起,戴胄收回目光:「進來。」

房門被推開,大理寺少卿董雄快步而入,將手中一摞厚厚的文牘呈遞給戴胄,面色凝重:「寺卿,有大案!」

戴胄不敢怠慢,趕緊放下茶杯,拿起文牘,一份一份仔細看完。

卻是有人匿名舉報廣州都督黨仁弘貪慕瀆職、搜刮地皮、斂財數十萬貫,生活豪奢、糜爛不堪,甚至組織其治下世家門閥糾集青壯與高州總管馮盎數次爆發沖突,導致社會動盪、局勢不靖……

戴胄眉毛緊蹙,若有所思:「黨仁弘應該回京述職了吧?」

大唐對於外省封疆大員雖然並無幾年一任之規定,但會由中書省對官員職務進行評定,不定期命其回京述職,或是政績顯著予以升遷、或是轄地混亂予以貶謫,而黨仁弘則超過十年未曾回京述職,年輕官員甚至鮮少聽聞其名聲更不知其人,但戴胄這樣的兩朝元老卻很是清楚。

董雄頷首道:「中書省讓黨仁弘年前回京述職,走的是商於古道,人剛到藍天境內,這些貪腐證據已經送上來了。」

戴胄隱隱絕對有些不對勁,黨仁弘在其治下胡作非為的消息早有傳播,太宗皇帝之時便屢屢有御史彈劾,但太宗皇帝念其功績,不予受理,皆不了了之。

中書省既然命其回京述職,顯然對其政績有所不滿,極大概率再不會繼任廣州都督之職,按照官場規則,既然該官員已經離開轄地,那么以往之事大多不予追究,更不會有人揪住不放予以彈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