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女帝野心(2 / 2)

天唐錦綉 公子許 1503 字 8个月前

房俊:「……」

真就是「女人心,海底針」?

怎地還哭了?

高陽公主沒好氣的掐了他一下,嗔怪道:「你們男人就是粗心,當真不知她心里壓力多大?」

房俊無語,他自然知道。

隨著堂姐善德女王舉族內附大唐,可以說是國破家亡,全無半點根基。身處於房家,孤零零一個女子怕是要看著旁人的顏色做人,若是沒有誕下骨肉,那種疏離孤寂的感覺怕是能將人逼瘋。

現在有了身孕,便算是徹徹底底融入到房家,也真真切切成為房俊的妾侍,再也不會有什么變數。

驟然狂喜之下,情緒一時失控,倒也正常……

金勝曼也有些不好意思,她素來是個舒朗颯爽的性子,最是看不起那些動輒哭哭啼啼的閨中女子,如今自己卻也這般,遂起身道:「御醫叮囑現在要好生歇著,我先回房了。」

雖然剛剛有喜尚未足月,行走之時卻也沒有了往昔風風火火,挺著腰、兩只手放在小腹之上,輕移蓮步的在兩個侍女攙扶之下回去卧房歇著,自有奴仆將早膳送過去。

房俊:「……」

至於么?

估計也就是胚胎剛剛成型……

心底還是很欣喜的,即便身邊有許多親人、朋友、袍澤,但這些人與他之間的瓜葛卻很難令他感覺到融為一體,仍舊時不時的泛起一絲割裂感,畢竟彼此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

唯有自己的子嗣,才讓他真正體會著他已經屬於這個時代。

*****

朝堂之上彌漫著一股危險的氣息,波詭雲翳的動盪之下蘊藏著很明顯的躁動。

先是死去多年的封德彝忽然被御史台揪住予以彈劾,繼而便是黨仁弘回京述職尚未入宮便遭遇檢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者之間很難讓人相信皆是單純的巧合。

而對於這兩人的處置,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很自然的分成兩派。

一派覺得封德彝已經死去多年,何必揪住不放?縱然再大的錯誤也應當人死賬消。而黨仁弘當年更是得到太宗皇帝多次庇護,如今太宗皇帝駕崩、新皇繼位,便迫不及待的拿當年的開國功臣開刀,難讓人覺得對太宗皇帝有所不敬,甚至是不孝。

而另外一派則認為國法大如天,既然封德彝、黨仁弘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就不能認為他們是開國功臣便網開一面、視律法如無物。

開國也沒幾年,朝堂上下誰還沒幾分功勛在身?

如若人人都能以功抵過,那還不得天下大亂?

臘月初一,朝參。

承天門外百官雲集、穿紫著紅,文武官員齊聚於此,待到時辰一至,宮門洞開,文武群臣嚴肅以待,魚貫而入。

大唐開國以來,諸般制度大多追承隋朝,朝參是唐朝在京官員最重要的政事活動。按照制度規定,唐朝朝參有三種不同的舉行時間和形式,一種是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最為隆重,需要有「大陳設」,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群臣客使朝參禮賀。

大唐群臣覲見皇帝的時候一般不會高呼「萬歲」,而「大朝會」便是為數不多需要高呼「萬歲」的時候……

其次是朔望朝參。

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設黼扆、躡席、熏爐、香案,依時刻陳列儀仗,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最後是常參。

「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

數十位官員來到太極殿外,依照文東武西、官階高低排列,而後在侍御史的引領之下步入大殿。由於人數眾多,殿內空間有限,品階不夠者就只能留在殿外,如若商討政務之時需要入內,則有御史前來叫名。

想當初房俊初到貴境,便在這太極殿外的漢白玉台階上凍得瑟瑟發抖,而後敬獻「貞觀犁」,得到李二陛下青睞,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一躍成為年輕一輩當中的佼佼者。

如今宮闕儼然、國威依舊,卻依然物是人非。

李承乾雖然性格軟,卻並不磨嘰,朝會剛剛開始便開門見山,當眾詢問侍中、京兆尹馬周:「最近連降大雪,不知京兆府下轄百姓房屋倒塌幾何、民眾凍斃幾何,可曾組織人員救助遭災之百姓,可曾調集錢糧物資予以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