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No_Name(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3894 字 2020-06-19

&e

「劉家鋪之戰」作為保險團早期的經典戰例,非常有代表性。戰斗雙方一邊是組織完備,訓練有力的新式人民軍隊。另一邊是完全舊時代的骨干力量。保險團舊式力量了解很透徹,但是舊式力量對保險團毫無了解。在人民黨領導的解放戰爭初期,與各方的戰斗無一不是這樣的情況。

在劉家鋪戰斗後不久就宣告成立的陸軍學校沒有那么多實際戰例,劉家鋪之戰就成了經典課程。

當然,講課不能說誰誰開了多少槍,誰誰打死多少敵人。課程必須從理論聯系實踐的角度入手。這次劉家鋪戰斗基本上貫徹了陳克的軍事條例。

「不管是攻還是防,都要盡量靠前配置自動武器。」

「誰先開火,並能進行最猛烈的集火射擊,誰就能取得勝利。」

蒲觀水帶領的突擊隊清一色采用了漢陽造,這款步槍采用了金屬彈殼,五發彈倉式設計,射速根本不是敵人能那火銃或者為數極少的單打一火槍能夠比擬的。猛烈的活力頃刻就瓦解了敵人試圖使用火銃齊射的企圖。

每次講到這里,教官們都要強調一件事,如果雙方形成了對射的局面,哪怕是敵人的火銃射程近,射速慢,只要對射局面形成,保險團步槍部隊就絕對不可能沒有傷亡。一旦形成傷亡,「支援火力」就會大打折扣。

從這個角度來,蒲觀水他們沒有躲在城南,依靠步槍的長射距優勢與敵人對抗,而是沖到了敵人附近,充分利用漢陽造的高射速優勢,一舉打亂了敵人的部署,這種做法才是保證第一階段大獲全勝的關鍵。

「劉家鋪之戰」不僅僅是軍事學校的案例之一,在干部學校的課程里面同樣也是重要的案例。大部分戰斗並非取決於單純的武器代差問題,劉家鋪戰斗當中,敵人首先被打垮的並非是武器上的全面失敗,他們首先被打敗的恰恰是自己的信心。

蒲觀水他們沖到了相當於敵人陣地中央的位置,然後不管位於東面和西面圍牆上的敵人想自己不斷射擊,集中火力持續打擊北面牆頭上的敵人。這種勇氣才是這次戰斗勝利的關鍵。如果在敵人從兩側向自己開槍的時候,部隊立刻隱蔽躲藏,那么這場戰斗雖然還會取勝,但是代價就會大很多很多。

「不管武器口徑多么小,也不管武器數量多么少,要始終用火力支援步兵進攻。」

軍事學校的教官們對這段話是反復強調的,劉家鋪戰斗中,蒲觀水帶領的突擊隊攻入圍子內部不到十分鍾,集中了敵人最精銳力量的北牆上的負隅頑抗就基本上瀕臨崩潰了。家丁們要么被子彈打的亂跑,要么干脆就趴在牆頭一動不敢動。表現上形式一片大好,但實際上戰況已經進入了一個危險期。蒲觀水帶領的步槍隊子彈已經要用盡了。只要火力射擊陷入停頓的話,敵人立馬就會反撲。

蒲觀水帶領的突擊隊為後面的戰士們正確到了極大的時間與空間。在步槍隊猛烈射擊陷入停頓前,肉搏戰的大部隊已經沖了上來。

保險團並沒有人人擁有步槍,甚至連火銃都沒有普及,部隊一半以上的戰士還在用紅纓槍。不過在906年,肉搏遠遠沒有退出戰爭舞台。即便是在「未來」94年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的肉搏也是最常見的戰斗之一。塹壕戰中的德國人發現,工兵鏟是肉搏戰的利器。這次劉家鋪戰斗當中,保險團步兵沒有工兵鏟,只有紅纓槍。

劉家鋪的圍子有兩個直通牆頭的樓梯,磚石結構。負責肉搏作戰的戰士們在毫無敵人火力***的情況下沖到了梯子那里。他們在戰前已經非常清楚,自己只有跑得快,最快沖到敵人面前,才能發揮出紅纓槍的作戰威力。

在頭幾天針對劉家鋪的訓練當中,長槍手們已經選取了多條道路苦練。蒲觀水的突擊隊進展極好,步兵們在軍官的帶領下,選擇了最近,最直的道路直插梯子方位。部隊的配置是一個班八個長槍手,兩個火銃手。班長拿長槍指揮,副班長也是投彈手。

到了樓梯口,蒲觀水已經讓步槍兵們停下射擊,填裝子彈。圍子里面短暫的恢復了些平靜。

「扔」步兵肉搏部隊的指揮官讓副班長往上頭扔了兩顆黑火葯陶瓷手雷。轟的一聲,圍牆的樓梯口上煙塵盪盪。試圖守住樓梯的家丁們發出慘叫和驚叫。沒等他們從震驚中清醒過來,火銃兵在前,長槍兵在後,肉搏部隊就沖上了牆頭。

雖然只是爬高了幾米,但是沖上牆頭的戰士立刻覺得視野開闊了很多。從炸葯炸出來的牆洞沖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對於任何人都是心理考驗。高高的圍牆上都是敵人,身處敵人的地盤上。直到占據了圍牆的一小塊,別只是一小塊,心理上的變化已經大不相同。原本敵人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大家已經變成了同一高度。

火銃兵們對著前頭的敵人開火,然後就按照訓練閃在了圍牆邊,他們舉著槍靠在圍牆上。後面的長槍手一聲吶喊,沖了上去。

到了這個時候,家丁們知道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藍衣人源源不斷的沖進圍子,轉眼間就已經占據了幾個要點。手持火銃的藍衣人在最先沖進來的那些人周圍站定,或者分成一小隊一小隊的,堵住了圍子里面各個要點的路口和門口。

圍子里面的百姓哪里見過這等架勢,嚇得到處亂跑。下面的家丁們雖然想挽救家人,但是明顯人數沒藍衣人多。他們要么拿著火銃,要么拿著刀槍站在家人前面,雖然虛張聲勢舉著武器,但是很明顯他們根本不敢對藍衣人動手。圍子里面的藍衣人也沒有動手的意思,他們只是靠數量優勢逼住了圍子里面的人不讓他們亂跑。卻沒有抓人,更沒有殺人。

但是這只是對那些沒有反抗能力的敵人,家丁們用刀槍面對沖上來的長槍兵進行著絕望的抵抗。勉強守住了東西的城牆。可沒多久,蒲觀水的突擊隊已經重新裝填好了子彈,在蒲觀水的指揮下,新一輪的齊射開始了。這次不是追求速度和火力,而是部隊對敢於負隅頑抗的敵人進行打擊。那些用刀槍抵抗的家丁,正在努力和正面的敵人拼命。卻突然被側面襲來的子彈打倒。或者把一定的注意力放在側面,卻被正面蜂擁而上的敵人亂槍刺倒。

有組織抵抗在這樣的多重打擊下終於土崩瓦解。保險團向前推進一尺,敵人就倒退兩尺。可圍牆就那么長,沒過多久。圍牆上的敵人就擠成一堆。不知何時,蒲觀水已經不再射擊。而保險團火候差不多了,官兵們在勝利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也不再猛烈進攻,而是選擇了停頓,雙方就這樣面對面僵持起來。

家丁們雖然知道敗亡已經不可避免,這些藍衣人到底會怎么對待自己,卻沒有人知道。他們緊張的著藍衣人占據了所有的要地。實際上從進攻到現在也不過十來分鍾而已,保險團的雷霆一擊徹底打懵了劉家鋪的家丁。只需要最後的壓力,就可以讓他們徹底放棄抵抗了。

也就在此時,水上支隊政委李照走了出來,他對被圍在牆頭的家丁們喊道:「劉家鋪的兄弟們,你們打到現在,已經對得起劉文秀劉八爺了,大伙投降吧。只要放下武器,我們保險團優待俘虜。」

無論是軍事學校還是干部學校,提及到這個勸降階段為止的戰斗過程,采用的都是的相當正面的評語。雖然戰斗十分激烈,卻還是戰斗。

在家丁們已經准備放棄的時候,北牆外面突然響起了一陣喊殺聲。這喊殺聲無論是保險團還是家丁其實都挺熟悉,這是劉家鋪附近災民的聲音。保險團給他們的任務就是在北邊吸引圍子的注意。完全沒有讓他們打仗的意思。當然,災民們也沒有加入戰斗的想法。他們就拿著攻城的梯子在北牆外面裝模作樣。

保險團迅猛攻下了牆頭,災民們都得清楚。眾人被嘆保險團的強悍戰斗力嚇住了。他們萬萬想不到,從炸葯爆炸開始,僅僅是十來分鍾,保險團就攻上了北牆牆頭。也就在此時,大伙卻聽到周興瑞高喊一聲,「鄉親們,該咱們拼命了!」

眾人奇怪的著周興瑞,保險團都已經上了牆頭了,自己還拼什么命啊?

周興瑞接下來的話徹底的「提醒」了眾人,「咱們什么力都沒出,你說人家憑什么多給咱們糧食?」

對啊!百姓們覺得周興瑞說到了點子上,自己啥都沒干,就是在外頭叫了這么一宿。如果是平常日子,不過一斗米就給打發了,大家還挺高興。就算是災年,給一個月的糧食也就頂天了吧。這圍子是保險團打下來的,如果自己不實實在在的出把力氣,保險團憑什么給自己東西?

想到這里,災民們心中登時生出滔天的緊迫感。他們向著大門蜂擁而去。也不知道誰領的頭,災民的隊伍里面立刻就是殺聲震天。這的確得怪保險團准備工作「夠充分」,做為迷惑敵人的部隊,如果被敵人到的裝備不夠,這誘敵工作就明顯不合格。所以災民手上的攻城裝備真的足量。

如果牆頭還有家丁守衛的話,這次沖鋒立刻就會被打下去。但是現在家丁們自顧不暇,哪里有人進行抵抗。眾人沖到牆下,順勢就把梯子給搭上,然後莫名其妙的就有人順著梯子往上爬。在沒有任何人阻止的情況下,災民們順利「登城」成功。

這些人手里還都有家伙,第一個爬上來的災民拎了根木矛,跳上牆頭,就到身邊地上躺了一個腿上受傷的家丁。災民二話不說高高舉起木矛,一家伙就刺進了受傷家丁的小腹。家丁一聲慘叫傳出去好遠。牆頭和牆下的家丁與圍子里面的居民本來被保險團迅雷不及掩耳的進攻打懵了,槍聲大作時,有人慘叫也不太讓人注意。這會兒槍聲停了,突然聽到一聲慘叫,大家都了過去。只見在牆頭上,一個災民從一個倒在地上的家丁身上抽出血淋淋的木矛。然後雙手高高舉起木矛,用力刺了下去。

在這個災民身後,其他災民正順著七八架梯子紛紛爬了上來。他們上了牆頭,也是二話不說,對著牆頭上倒地但是沒死的家丁痛下殺手。

見到這個情況,圍子里面已經不再敢動彈,決定投降的家丁和百姓們,現實目瞪口呆。接著不知道誰高喊了一嗓子,「他們這是要把咱們殺光啊。大家伙和他們拼了!」

這話甚至已經不是煽動。災民們的行徑給百姓們的印象就是要殺光圍子里面的百姓。而且,不得不承認,如果讓災民們放手大干的話,他們真的會這么做。

戰敗投降是可以的,但是投降之後如果還是被殺死,這誰都不能接受。原本已經失去戰斗意志的百姓們現在突然就開始反抗了。有人不顧死活的向著保險團殺過來。也有人被嚇得失魂落魄,開始四處逃竄。

而被圍住的家丁們也開始猛烈的反撲,李照不想把本來已經控制住的局面給弄亂。所以只是讓長槍兵逼住試圖反抗的家丁。可這些家丁里面有些人有火銃。他們以為保險團和災民們都是要屠圍子。反抗也是死,不反抗也是死。這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火銃給填火葯,裝鐵砂。

無論李照怎么讓他們停下來,他們都不聽。而且在這些家丁聽來,李照這么焦急的原因並不是想避免流血沖突。而是想騙自己不要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