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No_Name(2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647 字 2020-06-19

陳天華對陳克可是非常佩服的,既然陳克這么說,陳天華就真的去貫徹陳克的三條建議。其實陳克只是聽說過陳天華的大名,因為歷史上陳天華在905年自殺,所以對於陳天華的「可能性」,陳克並沒有概念。這也是陳克為什么要把陳天華留在河北的原因。陳天華是個能到當前表面問題的人,能提出比較深刻問題的人。至於如何找到解決當前中國問題的辦法,陳克身為後來者,他對這時代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極低。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進行一場徹頭徹尾的革命,將舊有的一切秩序粉碎,在中國將重建一個新的秩序。這樣才能夠拯救中國。任何改良主義都是扯淡。

陳克一直很不解一件事,工業化時代與農業時代本來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社會情況。為什么總有人身處工業時代,然後死抱著農業時代的那些「溫情脈脈的面紗」不放手呢?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界,這種傻瓜依然層出不窮。這幫人基本上都自稱「公共知識份子」,絕大多數都有一個特點,他們尊崇的不過是中國農業時代那種「讀書人」的地位。認為自己認了些破字,讀過幾句酸文。就可以高高在上了,天生的應該享有權力了。這幫人多數推崇什么「民國范」。

所謂的「民國范」的民國,就是這種讀過些書的「公共知識份子」在社會中居於高位的時代。這些2世紀推崇「民國范」的無一例外,都是些自認為讀書人高人一等的家伙。

由於陳克對陳天華很有好感,但是既然沒有陳天華905年後在歷史上的痕跡,陳克就必須讓陳天華證明他自己不是這種「民國范」。因為陳克其實有一個很認真的想法,如果他當了權,這些「民國范」的前輩們根本別想擁有一絲一毫的政治權力。哪怕是橡皮圖章的政協會議,陳克也不會給這幫人任何機會。所以陳克非常希望陳天華能夠經受這樣的考驗。

當然,這也是陳克不知道906年安徽會有這么一次大水。在災區,陳天華絕對能夠經受更加嚴酷的考驗。如果知道的話,他就會把陳天華給帶去安徽了。

陳天華並不知道陳克的真實想法,他只是知道陳克讓他在河北實踐一條非常辛苦的革命道路。利用已有的社會矛盾發動革命這種事情,陳天華參與過。但那都是社會中層對滿清政權的不滿,這些人或者出於義憤,或者因為長期積累起來的經濟矛盾。

在河北,陳克要求陳天華研究一下底層百姓對革命的需求。百姓們到底需要什么,他們的革命需求到底是怎么產生的。怎么告訴百姓一個事實,如果不革命,他們永遠沒有未來。

陳天華問及陳克,怎么與百姓打交道的時候,陳克只說了一句話,「和老百姓一起干活」。

現在陳天華就在努力干活。陳天華家境雖然貧寒,但是他父親是個讀書人,所以陳天華本人倒也不缺書讀。後來讀書讀的好,有人出錢相幫。他就繼續深造,甚至能夠出國留學。農活對於陳天華並不是太習慣。至於陳天華主營的飼養場,那就更不用提了。這是陳克模仿2世紀的飼養場弄來的一個模式,對飼養場管理模式的理解上,雙方就有近一個世紀的差距。

所以工作自然是非常辛苦的,有了龐梓的幫忙,陳天華首先把村子周圍那些鹽鹼或者濕窪土地所有者給聚集起來。這種地都是爛地,有這種地的人都不是窮人。因為這些地都不怎么產糧食,如果是窮人的話,這些地肯定早就出手,賣了錢買好地,或者干脆換地。

陳天華不缺錢,由龐梓出面牽頭,以一年五十兩銀子的租金,二百多畝連成大片的「爛地」被一次性包了下來一年半。有了地,就得有人伺候,還是龐梓出面,村里面那些缺地、無地,或者被強行奪佃的百姓被安排過來勞動。

這個飼養場很快就成了周圍十里八鄉的笑柄。有人居然養蚯蚓,還專門用磚修了些操。大家都笑話陳天華這些人,光這些磚錢,養蚯蚓一輩子都賺不回來。想挖蚯蚓,直接去地里挖不就好了,何必費這么大勁呢?

別說第一次接觸這種人工飼養蚯蚓的百姓,就是只過陳克寫的書的陳天華也是心里面惴惴。但是他就是憑了對陳克的盲信,按照陳克寫的書上的東西堅持下來的。直到兩個多月後,初步掌握了蚯蚓繁殖規律的陳天華終於從村民手里開始開始購入第一批雞娃、鴨娃和小豬。又過了一個月,附近村民驚恐的發現,陳天華領導的飼養場養的雞長的極快。都是一多月的小雞,飼養場的雞鴨就比其他家的雞鴨大了一半出去。

於是自然有人來打聽,得知這些雞鴨都是以蚯蚓為食,而是幾乎是以蚯蚓為每天的主食才得到的效果。知道了這個「秘訣」的村民們卻只能搖頭了。村民們會在雨後蚯蚓經常出沒的時候抓些蚯蚓,撈些魚蝦作為雞鴨飼料的補充。大家養過雞鴨的都知道,這些蚯蚓和小魚蝦偶爾弄些可以,若是天天專門去弄,是極為不劃算的。

而陳天華辦的飼養場,大規模的飼養蚯蚓,活蚯蚓用來養雞鴨和豬之外,還在專門挖出來的魚塘里面用來飼養小魚蝦。所以這些村民單獨去自然環境里面捕捉非常不劃算的東西,在陳天華這里通過人工飼養極大的降低了成本。

實際上陳天華僅僅是把知識帶到了農村,經過組織,稍微利用了一下這里的資源,就得到了極大的成果。

在906年,如果有人一天一個雞蛋或者鴨蛋。五天吃一次雞鴨魚肉,這得是多大的門戶才能做到的呢?在飼養場的貧苦百姓基本上就實現了。

如果是普通人,能夠做到這樣的成績,讓百姓過上如此日子,自然會志得意滿。陳天華實際上也是個普通人。他沒有志得意滿的原因很簡單,陳克給他留下的計劃書里面專門對這個階段的情況進行了論述。到了現在,陳天華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工業化生產」,什么叫做「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而進行的生產,而「工業化生產」是以「交易」為目的進行的生產。雖然小農經濟也會養雞、養鴨、養豬,那都是附帶的。陳天華親自搞起的這個飼養場是以生產出更多家禽和牲口為目的。而這些生產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把這些家禽和牲口賣了賺錢。在有足夠銷路之前,陳天華發現自己居然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了「產品積壓」。好多「雞鴨」根本吃不了。

而憑著對陳克的一種狂熱的支持,陳天華甚至強迫自己把《中國文化傳承與唯物主義的興起》這本書當中,關於「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變遷的那部分耐著性子給讀了。

在這部分里面,陳克就是闡述「農業體系是如何在平日里和豐年中著溫情脈脈」,到了災年就成了人間地獄的。所以陳克堅定的認為,必須用工業化制度徹底摧毀替代農業體系。例如,在農業體系中,只要有一個工業化變量的加入,立刻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因為小農經濟無論如何都是無法與工業化比成本低廉的,陳克在留給陳天華的文件里面告誡陳天華。把飼養場的生產出來的產品無償的分給窮苦百姓是一種絕對的愚昧行徑。

只要陳天華的飼養場成功的那天,實際上基本上就判了南宮縣想靠飼養家禽牲畜發財賺錢農民的死刑。小農經濟是絕對不可能和工業生產相比的。除了讓所有農民都加入飼養業聯合會,也就是農會。任何競爭都只會讓農民不斷破產。

陳天華還真的不太相信,因為他開始建議高家寨的百姓們加入農會的時候,遭到了「圍觀」和拒絕。北方人對陳天華這個南方蠻子毫無信心。眾人知道陳天華是和龐梓這個不務正業的家伙一起來的。既然龐梓都不是什么好人,陳天華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俗話說,敬酒不吃吃罰酒。陳天華的好心既然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他就只能按照陳克提供的方法來辦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南宮縣的家禽,雞鴨蛋,價格下跌了三成。南宮縣本來就是交通便利,商賈雲集,有「臨清水碼頭,南宮旱碼頭」之稱。商賈雲集意味著消費旺盛,飼養業著不起眼,實際上也是不少人獲取錢財的一個方式。只是很多人沒有感覺到而已。

而且飼養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牲口和家禽只要活著,就得吃。吃得少就會瘦,瘦了就賣不了高價錢。如果在這些牲口和家禽肥的時候殺了,肉如果不能立刻賣出去,就會變質。還是賣不上價錢。

陳天華的大傾銷,頃刻就讓很多家庭感覺到了危機。因為陳天華的飼養場,飼料里面蚯蚓和小魚蝦比例很高。這就意味著蛋白質與磷等含量足夠。而且消耗的糧食量少得多。其他家庭飼養對於糧食的需求量高的多,別是三成的降價,立刻就讓養雞養鴨變得不劃算起來。不僅如此,如果單單以糧食,或許用糧食向陳天華交換雞鴨可能還更劃算。

在飼養場開門第五個月的時候,終於有人上門找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