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 路線分歧(六)(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666 字 2020-06-19

河南都督張鎮芳是河南項城人,與袁世凱是表兄弟。和袁世凱沒有考取功名不同,張鎮芳在光緒十年(4年)考上廩生,次年為拔貢,秋闈鄉試為第一名舉人(解元),光緒壬辰(92年)舉進士,時年29歲,遂了他當官的青雲之志。

由於出身舊官僚家庭,家教頗嚴。所以此人思想上也頗為保守,庚子事變的時候慈禧出逃,京官們四散,張鎮芳先是沒追上慈禧一行,於是跑回老家准備盤纏,這才繼續追趕。他ri夜兼程歷盡艱辛,一直到潼關才追及鑾駕,被任命為陝西司行走,效勞兩宮。這才算是得到了慈禧的賞識,成了滿清最後一任直隸總督。

歷史上光緒三十三年(907年)袁世凱身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又掌握六鎮新軍,權傾朝野,遭御史等彈劾,乃自請辭去練兵大臣等項職務。清廷以明升袁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暗奪袁的軍權。直隸總督由張鎮芳代署(從一品)。

袁世凱奪取政權之後,就把自己的表弟張鎮芳派來河南當了河南都督。張鎮芳談不上是個大貪官,只是反對革命,對人民黨極為忌憚。人民黨的情報部門收集的情報中,對張鎮芳的評價是「殺之不可惜」。周鎮濤在軍事角度上,對這位河南都督張鎮芳也沒有太高評價。工農革命軍內部認為,「兩萬人即可殲滅河南北洋軍。」

河南92年的省府是開封,鄭州還沒有到單憑一己之力壓制開封洛陽,成為河南新省會的年月。而開封這個省會距離人民黨實際控制區不到00里。工農革命軍曾經制定過奇襲開封的軍事計劃。一路騎馬行來,周鎮濤觀察著沿路的情況,忍不住在心中盤算著這個計劃的可行度。

見周鎮濤一聲不吭,陪同的北洋軍軍官同樣一聲不吭。直到第二次在路邊店鋪臨時休息的時候,周鎮濤覺得此人並不討厭,這才開口問道:「請問貴姓。」

「免貴姓何,叫何通。」軍官笑道。

「何先生哪里人士?」周鎮濤寒暄著。

「鄭縣人。」何通自豪的說道。

周鎮濤不太明白何通這份自豪打哪里來的,他也笑道,「鄭縣,好像是陳主席的老鄉。」

陳克自稱鄭州人,這是眾所周知的。鄭州此時名為鄭縣,陳克的自稱頗受懷疑,因為稱呼並不符合當時的情況。

聽周鎮濤這么一說,何通那自豪的神se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他連忙擺手說道:「我可不敢高攀陳克主席。」

周鎮濤此時也已經明白了一些,他笑道:「那何先生想來是早就投奔了北洋,為袁世凱……大總統效力了?」

何通這才恢復了一些神采,「在下四年前就從軍,在大總統手下效力。」

北洋軍到現階段還是一支以山東與河北直隸當地為主的軍隊,袁世凱選拔的士兵都是當地有產戶,至少也是自耕農家的良善子弟。與工農革命軍這種最初由來自五湖四海的革命青年集結成部隊,後來又實施普遍兵役制,部隊兵源來自整個根據地四省的軍隊大不相同。

周鎮濤發現自己忍不住總要把所見所聞與根據地進行比較,想到自己已經選擇離開了根據地,周鎮濤心中是一陣惆悵。剛提起的說話興趣也消退下去。喝了幾口茶,周鎮濤提出繼續趕路。

到了晚上,一行人終於進了開封古城。開封城與徐州建築風格大不相同,倒是讓周鎮濤頗感興趣。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這句戲詞不分陝西還是徐州都是一樣的。盡管在夜se中不到開封府的模樣,周鎮濤還是有了些興致。只是天se已晚,何通安排好了周鎮濤的住處,想去開封府的打算只能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張鎮芳親自接見了周鎮濤。張鎮芳今年正好差一歲50,相貌頗為清朗,透著一股官宦門第出身的那種自持。即便周鎮濤見了張鎮芳的時候習慣上前握手,張鎮芳也只是眉頭輕微的皺了一下,卻沒有露出絲毫生氣的樣子。

對周鎮濤而言,張鎮芳這位河南都督則沒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人民黨高層中對周邊勢力的普遍觀點是「現在打,或者以後打。」總之是要打,那就沒什么一定維持太過於虛偽的禮數。

分賓主落座之後,張鎮芳說道:「周師長,我們聽說你不在人民黨任職,此行是要回家鄉么?」

人民內務委員會的人都是廢物!周鎮濤心想,連這么一個消息都能走漏。暗罵完人民內務委員會,周鎮濤答道:「被攆出來了,只能回老家種地。」

張鎮芳笑道:「周師長,人民黨現在聲名遠播,全靠周師長這些英才。既然周師長不在人民黨就職,回老家種地豈不是埋沒了。我們河南廟小,容不下周師長這樣的大材。不過我願做個引薦,推薦周師長去bei jing任職。不知周師長意下如何?」

周鎮濤沉吟片刻,這才答道:「多謝張都督美意。只是我十八歲離家求學,到現在已經九年。雖然沒有混出一個名堂,可父母多年未見,很是想念。現在好不容易無官一身輕,真的想回去伺候在爹娘身邊,盡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