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 血紅雪白(八)(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634 字 2020-06-19

王永江一直驚嘆於人民黨干部的年輕,二十多歲的各種級別干部本來就是人民黨的常態。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成為師長、軍長的更是普遍。但是王永江親眼看到一個剛超過自己年齡一半的年輕人已經是指揮數萬部隊縱橫東北的時候,依舊感到一種強烈的妒忌。王永江進入仕途的那年才20歲,這時候的穆虎三不過是個出生不久的小娃娃。王永江忍不住想到,現在的人民黨主席陳克今年也不過三十六歲,與這些中國當下的風雲人物相比,自己實在是太老了。

穆虎三不是來招降王永江的,其實若不是王永江在東北文官中實在是一個相當清廉的另類,穆虎三甚至不會見王永江。人民黨對舊上層特別是文人階層實行的是「棄若敝履」的政策。陳克公開表示過對文人的徹底鄙視與絕望,要求同志們「不要被文人的虛名所惑!」

「王先生,您在金州方面頗有號召力,我們想請您帶我們的部隊前往金州。不知先生意下如何?」穆虎三開門見山的說道。

王永江一愣,他本以為穆虎三會依仗自己去攻打奉天的。由於自己的判斷失誤,王永江心中忍不住生出一種被輕視的心情。「不知貴軍准備怎么攻打奉天?」

「我們其實不想硬攻沈陽。」穆虎三實話實話,「冬天攻打堅城實在是困難,所以我軍倒是希望和敵軍野戰。所以希望先生能夠趁這個時機幫助我們南下。」

在使用王永江的事情上穆虎三也算是力排眾議,他不想對王永江封官許願,卻也不認為工農革命軍在東北這雪厚林密的大冬天里面搞出什么群眾運動來。最有效率的使用辦法莫過於讓王永江在老家能夠幫助工農革命軍站住腳。從地理上,工農革命軍若是能夠穩住自己在金州的存在,就等於控制了遼東半島。

王永江去考慮穆虎三的想法,他見識過工農革命軍的冬季營地,倒是稍微能夠理解了擁有在雪地環境下大規模駐扎的工農革命軍願意野戰的想法。不管是東北軍也好,或者是日軍也好,當下都只能駐扎在東北的城市地區。他接著問:「貴軍有自信能與日軍一較高下?」

「戰爭瞬息萬變,日本人會怎么打我們也不知道。當下的情況我們能夠打好自己的仗就行。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把日本人從東北給擠出去。」穆虎三雖然絕對不可能重用王永江,但是他也不認為說實話有什么問題。若是不能讓王永江這種人理解到工農革命軍的戰略,反倒對未來的合作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貴軍真的是有戰意!」王永江贊道。東北軍面對日軍一觸即潰的局面讓王永江感到嫉妒的羞恥和無奈,面對數量只有自己三分之一的日軍,奉天的東北軍一觸即潰,這實在是可恥,「若是穆軍長相信在下,在下願意效犬馬之勞。」

穆虎三送走了王永江之後,立刻開始繼續布置當下的工作。正如方才所說,工農革命軍並沒有冬季進攻沈陽的打算。一來是冬季進攻不力,二來是工農革命軍還是有著圍點打援的計劃。如果能夠以沈陽敵軍為誘餌誘使朝鮮的日軍增援的話,一場野戰實在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不過這個計劃的關鍵就是兵力問題。

14軍的增援實在是再及時不過的,18軍正在把自己已經控制的地區全部轉讓給14軍。穆虎三其實希望15軍能夠接掌盤錦地區的任務,最好能夠把進軍金州的工作也接下來。但是這遇到一個問題,同樣作為軍長的穆虎三是沒有資格指揮15軍的軍長。這就需要東北軍區司令蒲觀水負責這件事的調整。不過蒲觀水此時並不在東北。幾天前,穆虎三已經發了一份措辭講究的電報給蒲觀水,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之後,還是婉轉的請求蒲觀水能夠坐鎮第一線。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收到回電。

18軍軍部的同志們此時求戰的情緒倒是很高,即便是沒有得到軍區的命令,同志們依舊做著各種准備。讓18軍一個軍同時實施圍點打援是不可能的,所以18軍的作戰計劃就是14軍接下18軍構築的包圍圈後,揮軍南下。當然,有15軍協助一起南下那是最好的。

然而蒲觀水並沒有讓穆虎三久等,就在王永江到了鞍山的第二天,蒲觀水的軍令就抵達了鞍山,同意穆虎三的作戰建議。而且蒲觀水還告知穆虎三,東北軍區的司令部將在最短時間內轉移到盤錦地區。

得到了這個消息,18軍上下都是精神一振。只要軍區司令部能夠轉移到東北來,部隊協調工作就有了保障。雖然日本的突然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工農革命軍的戰略。不過靠著18軍的奮戰,在原本只能干耗著的冬季,東北戰役的進程正一步一步的被18軍推動。

不過日軍仿佛也有心靈感應一般,就在穆虎三准備下令構築丹東與沈陽之間阻擊線的時候,突然得到了情報,沈陽日軍開始大量驅逐沈陽城內的中國居民。

「日本人想要干什么?這是鐵了心要固守么?」參謀意外的答道。作為侵略軍,驅逐城內的中國居民也是固守時的正確選擇。

穆虎三皺著眉頭看向地圖,他思忖了好一陣,用一種頗為質疑的聲音問道:「同志們有沒有覺得日軍這是要突圍了?」

「突圍?」不少同志們都感到穆虎三的話有些不可思議。日本人現在沒有呈現頹勢,與其突圍還不如等待朝鮮方面的援軍。

「日本人想利用中國百姓做文章倒是很有可能的,例如派遣特務混在百姓里面出城打探情報。這些天咱們可是干掉不少日本的探子。」參謀長也不敢贊同穆虎三那么激進的想法,「而且日軍撤退到底有什么好處?擁有沈陽這個戰役支點之後,日本好歹也能夠把局面盤活。」

穆虎三微微搖頭,「現在的沈陽算什么戰略支點?除了龜縮城內之外,沈陽日軍還能干什么?而且現在沈陽城里面的糧食還有多少?根據王永江提供的情報,沈陽城內的糧食只怕也要吃完了。如果日軍指揮官夠聰明的話,他肯定要選擇撤退。只要撤到丹東,日軍這支部隊就獲得了全面的行動自由。」

「這……」參謀長還是覺得不能輕易支持穆虎三的觀點,畢竟這並不符合太多常規的想法,大冬天突然撤軍可是一件大忌。但是參謀長也沒辦法反對,畢竟日軍不撤退的話,工農革命軍反倒是最有利的,可以有充分的空間可以使用各種策略。若是日軍撤到了安東,那么日軍首先就能夠把自己的主力放到遼東半島上。甚至能夠采取反切斷工農革命軍南方交通線的行動。

這一切的想法都建立在一個工農革命軍無法掌握的事情上,那句是日本國內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能夠調動日軍行動的還是日本國內,就如最終能夠決定18軍行動的是中央一樣。

日本國內的確出了變化,自打山縣有朋的弟子桂太郎去世之後,陸軍部里面就開始狗咬狗的斗爭。誰能夠真正執掌陸軍部的大權成了一個重要的事情。當然,同樣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首相高橋是清表示同意戰爭的時候,讓高橋是清盡快通過陸軍部主導的戰略方案。在這種時候山縣有朋這位陸軍部真正的太上皇再次半公開的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