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章 解放戰爭(八)(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163 字 2020-06-19

王士珍正在自己家為北洋的事情頭痛,此時卻又來了訪客。前北洋內閣總理徐世昌登門拜訪。人民黨也不能總把北洋那群人給關在監獄里面,那未免太看得這幫人。

正式建國之後,這些人也都被暫時解除監禁。像徐世昌這等級別的只是被告知,「未經申請不得離開北京城」,實際上逃離北京城的北洋高官也不是一個兩個,人民黨也沒把他們當回事。正式申請離開北京的也有,例如前內閣副總理唐紹儀就申請到武漢看望女兒女婿,申請不僅得到通過,人民黨還提供了火車票給唐紹儀一家。

徐世昌自詡身份,不肯干私下逃跑的事情。因為做過翰林院,徐世昌還混了一個文史館顧問的差事,每個月也能領份不算少的工資。所以除了在自己家之外,文史館參與文史編輯之外,徐世昌倒也偶爾串門。

王士珍請徐世昌坐下,倒上水。徐世昌就說道:「聘卿,人民黨請我游說段祺瑞投降。他們可曾找你說過此事?」

「已經找我說過了。」王士珍淡淡的答道。

「那聘卿的意思呢?」徐世昌有些緊張的問。

王士珍依舊是平淡的答道:「我還沒想好,而且即便是我去勸說段祺瑞,只怕他也未必聽我的。」

徐世昌很認真的說道:「我覺得咱們隨便寫封信給段祺瑞就好。人民黨做事素來陰狠,蔡元培才殺了多久?我怕北洋的人會步上蔡孑民的後塵。」

到了此時,徐世昌還是以往那種對功名地位很是熱衷,王士珍心里面一陣厭煩。若是徐世昌沒有這么勸說,王士珍心里面還有些擔心,這徐世昌一番勸說之後,王士珍反倒覺得不如認真勸說段祺瑞投降了事。段祺瑞本人固然有功名心,卻是因為段祺瑞本人就是這么一個性子。但是段祺瑞身邊卻都是徐世昌這等人,被這等人包圍,段祺瑞再能干也不過是徒然受累。

想到這里,王士珍說道:「菊人兄,你和李鴻啟先生比較熟,我們不妨去請教李先生吧。」

徐世昌先是一愣,隨即連連點頭,「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李鴻啟不在家,因為學校正在建校舍,他干脆就搬去學校住宿。對學校來說,校舍可是大事,加上施工緊急,一天三班倒的干活,李鴻啟不親眼看著總覺得心里面不踏實。

在工地旁聽完了兩位前北洋大人物的問題,李鴻啟覺得這兩位也太有趣了,他笑道:「難道兩位還覺得段祺瑞能贏么?」

即便是真心關心段祺瑞和逃到西北的一些北洋舊部,王士珍還是被這話給逗樂了。徐世昌到沒有這等平和的心態,他的眉頭緊緊皺起來。

李鴻啟繼續說道:「若是兩位覺得段祺瑞能贏,那不妨就繼續打下去。若是覺得他贏不了,繼續打下去除了多死點人之外,還有什么用處?」

徐世昌雖然說不清怎么回事,不過他看出來李鴻啟與王士珍的看法倒是很一致,反倒是徐世昌成了三個人里面的少數派,他忍不住強辯道:「若是陳克沒有殺蔡孑民,我還能信的過他們,但是他殺蔡孑民用那樣的罪名,若是用這罪名判段祺瑞的罪,他定然活不下來。」

李鴻啟原本就不想招惹事端,徐世昌這露怯的話更讓李鴻啟相當厭惡,他干脆用一種沉思的模樣慢慢說道:「俆公,我沒見過段祺瑞,難道那個段祺瑞是個貪生怕死之輩么?」

這話聽著單純,但里面的惡意實在是夠足,王士珍雖然不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不過他對別人的心思猜的極准,聽了李鴻啟的話,王士珍差點笑出聲來。

徐世昌本人因為是進士出身,素來自視甚高,所以一開始竟然沒有聽出李鴻啟的意思。他奇怪的說道:「段祺瑞怎么可能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

李鴻啟神色認真的說道:「既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想來是不願意受辱的。若是降了之後還有什么可怕的?來來去去不過是一個死罷了。」

徐世昌好歹是個大人物,明白了李鴻啟的意思之後登時就閉上了嘴,再也不肯說話。

沒有徐世昌摻和,王士珍才開口說道:「李先生,你在這里教書,我們來打攪已經是冒昧。還望以你的慈悲之心給北洋的兄弟指條活路。請一定不吝賜教。」

李鴻啟知道陳克與尚遠從來不愛打誑語,更不用說是這等國家大事上,既然讓前北洋重臣來勸降,里面固然有應對段祺瑞不投降局面下的謀劃,但是定然做不出來殺俘虜的事情。他思忖了片刻之後說道:「當下有些人認為局面尚且是兩可之間,不過我覺得局面已經抵定。西北的那些人守不住先秦舊地。」

王士珍答道:「既然守不住,降了也沒什么。不過我卻不知道一件事,文青招降到底是真是假?」

李鴻啟閉上眼再次思忖了一下,這才說道:「文青不是個記仇的人,不過他為何以前不提招降,當然是想著日後准備武力統一。現在他為何要招降,也定然是他覺得必須短期內解決西北的事情,最快的辦法莫過於招降。我不能說這是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卻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若是這機會錯過了,就不會有第二次。」

王士珍頗為認同李鴻啟的判斷,他問道:「那李先生以為文青到底圖謀什么,才如此著急對西北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