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分贓會(一)(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1633 字 2020-06-19

1919年12月8日,德皇倉皇逃離柏林,跑去了荷蘭。12月9日凌晨5時,巴黎東北貢比涅森林的雷通車站。德國以外交大臣為首的代表團走上聯軍總司令、法國元帥福煦乘坐的火車,簽訂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的條約。停戰的條約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

14天內德軍撤出在這次戰爭中占領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的領土,還有在普法戰爭中所占領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一個月內將萊茵河以西的德國領土,以及萊茵河以東30公里的德國領土交給聯軍;

交出巡洋艦、戰斗艦、驅逐艦、潛水艇234艦,空軍全部飛機,500門大炮和大量槍支彈葯;

德國交出316.8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德國拿不出這么多,後一再削減,成為7.14億美元);

德國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車頭5000個,車廂15萬個,卡車5000輛。

德國交出全部殖民地……,這場慘烈的戰爭終於劃上了句號。

有人說過,當一切歸於終結,就會出現新的開始。舊戰爭終結之日,分贓會議立刻啟動起來。這世界上的聰明人多得很,甚至在戰爭正式終結前的1918年11月中旬,共和國就接到美國的邀請,請人民黨一起商談戰後問題。

共和國很識趣,作為一個大撈好處的成員國,也作為美國的伙伴國。陳克自己沒有出席和會,而是派出了總理尚遠、宣傳部長章瑜,外交部新進雇員顧維鈞唐紹儀等人,以及緊急抽調進外交隊伍的李潤石、伍翔宇等人組成的外交團隊。

在路上花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後,外交團隊於1919年1月10日抵達華盛頓,前去拜會了美國總統威爾遜以及華盛頓的戰後和平決策班子。美國方面向中國透露了一個消息,在1月7日,英、法、美、日、意五國代表已經舉行了巴黎和會准備會議,英法意日在准備會議上試圖達成一個秘密協議,規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國為有「普遍利益的交戰國」,可參加和會的一切會議。比利時、中國、塞爾維亞等國為有「個別利益的交戰國」,只能出席與其本國有關的會議。玻利維亞等與德國斷交的國家,只在五大國認為有必要時,才得以用口頭或書面陳述意見。議事規則還限定各國出席會議的全權代表的名額,五大國各5名,比利時、塞爾維亞、巴西各3名,中國、波蘭等國各2名,共計70名。

人民黨常用語之一就是「靠山山倒,靠河河干」。對於英法等國的態度,共和國代表覺得再正常不過,他們要是不這么干,反倒會讓共和國代表大感意外。

美國方面代表認為人民黨那淡然的神色是一種心灰意冷的表現,他得意的表示,在美國極力堅持下,中國也成為了「普遍利益的交戰國」,有權參加所有問題的討論。

投桃報李,美國方面這么體貼,人民黨當然很識趣的表示會盡力支持美國的立場。

先確定人民黨沒有「非分之想」後,美國代表才安排人民黨代表團見到了美國總統威爾遜。威爾遜希望人民黨能夠堅定支持他的「十四點計劃」。既然人民黨堅信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支持威爾遜自然不在話下。陳克以前引用過《桃花扇》里面話,「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既然列強們肯玩命的跳,人民黨陪他們一起跳一跳又有何妨。

美國方面此事正值志得意滿的時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們得到了空前的利益,還向人民黨轉嫁了不少英國與法國的戰爭債券。這么順風順水的好時光里面,美國終於提出了自己的世界爭霸路線。威爾遜唯一不解的是陳克為什么不參加這么重要的會議,人民黨告訴威爾遜,「陳克身體不好,實在經不住旅途勞頓。」這理由倒也很靠譜,美國方面也就接受了共和國的解釋。

中美代表團匯合之後,規模龐大的代表團一起坐船前往巴黎。1919年2月7日,也就是一戰結束後的兩個月,世界大部分主權國家的使團都抵達巴黎。急不可耐的分贓會正式開始。

這次分贓會很有趣,除了人民黨早有了腹案之外,每一個國家的代表都互相串聯,互相勾結,試圖在這次「改變世界」的會議上能夠有更多斬獲。各國除了在密謀消滅新生的俄國布爾什維克政權上有相當統一的意見之外,其他任何一個條約都是矛盾重重。

人民黨的成員每天都要與各國代表們互相認識,每天晚上的總結會上,同志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也是越來越深刻。同時,作為西太平洋新列強,同志們也親身體會到國家的強大到底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