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關東之殤(六)(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1665 字 2020-06-19

「到明治維新中期,國家依然以國有企業為先導,作為日本各行各業的榜樣。後期財閥勢大,干脆瓜分了國有企業。」

「當時日本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工人工作態度惡劣,國有企業也無以為繼!」

「你這是替財閥說話!」

「你才是不顧實情!」

年輕人有沖勁,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相對的,也缺乏客觀全面看問題的思路。北一輝帶著一眾大學生搞了社會調查之後,學生們對經過短暫的驚訝與興奮,立刻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解釋起歷史。

從歷史研討變成人身攻擊並沒有經過太久的時間。凡是與當年瓜分日本國有企業的財閥有關的年輕人,幾乎是無一例外的傾向於批評國有企業的弊端,而普通人出身的大學生則傾向於否定當年日本瓜分國有企業的行為。即便兩派都對日本現狀極為不滿,北一輝帶領的臨時團隊仍然因為立場問題發生了分裂。

經過幾天爭吵,維持現狀派找到北一輝,「北先生,我們要退出團隊!」與三井財團有關的朝倉啟太很認真的說道,「這些天從北先生這里學到很多,萬分感謝。」

「朝倉君,為什么一定要離開?」即便早就猜到有這種可能,北一輝還是感到頗為遺憾。

「社會調查本來是面對未來的事情,卻有人始終抓住過去不放。我和同學們不能接受這點,所以只能選擇退出。」朝倉啟太的話相當不客氣,「學術討論變成了人身攻擊,這已經完全違背了初衷。所以懇請北先生允許我們離開。」

人身攻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北一輝對此完全能夠理解。基於不同的階層,利益也有著完全不同的范疇。北一輝沒有立刻回答,他先給自己點上一根煙,借此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有了階級覺悟的階級斗爭是異常尖銳的,每個人都想變革,對社會有一定認知的,就會要求這變革在保住自己當下利益的同時,還要增加自己的利益。對社會有深刻認知的,或許能夠比較坦然的接受當下的損失,但是他們所追求的則是未來的利益。

人民黨的崛起,完全符合了這樣的規律。面對巨大的外部壓力,在強勢領導人帶領下,人民黨下定了徹底粉碎舊中國,建立一個新中國的決心。並且真的將這個決心與理想付諸實現。

如果中國沒有那么喪權辱國,被外國人在中國肆意橫行,強行瓜分中國的現實,人民黨絕不可能有如此強勢的崛起。北一輝原本只是從課堂上學到了這點,現在他真的理解到了這點。社會調查組的分裂,以極為直白的方式證明了這點。

不到走投無路的時候,誰能下了摧毀舊有一切的決心?即便陳克有這樣的決心和見識,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能耐,如果沒有追隨者的話,陳克也不過是勢單力孤的一個人普通人而已。正是外國侵略者對中國的猛烈打擊,正是滿清政府的無能與貪婪,才讓陳克有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

日本籍人民黨也嘗試過在日本建立人民黨日本分部,不過成效不大。因為對中國心懷希望的日本人更多選擇跑到中國來參加革命,或者選擇來中國混口飯吃。北一輝一度很看不起這些人,他認為這幫人是沉迷於當下的優越環境。在中國付出努力就能吃肉的時候,誰願意回到日本吃糠咽菜?

現實讓北一輝不得不考慮日籍人民黨黨員的理由或許是正確的,借中國革命的掀起大潮,找到打回日本或許更有效率。光一個社會調查就能導致團隊的分裂,因為外部壓力並不足夠大,日本內部對於未來的想法仍舊頗為混亂。

「你們現在選擇離開,是不是認輸了?」北一輝問朝倉啟太。

「呃?」朝倉啟太愣住了。不僅是他愣住了,朝倉啟太身後的那些人也都愣住了。

「你們離開的原因只是因為那些人說了你們不愛聽的話么?我認為不全是。你們離開的原因只怕更多的是因為你們無法說服對方。」北一輝把從人民黨那里學來的工作技巧給用上了。

「他們完全不講道理!」朝倉啟太畢竟是年輕人,被北一輝很有技巧的批評為逃跑,他的斗勝心還是被激發起來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是大家都不想承認別人的道理罷了。」北一輝答道。說完之後,他在紙上寫了四個字。對1923年的日本來說,漢語是有文化的人的必修課。

北一輝寫下的四字其實只是兩個字,只是先後順序不同。那是「斗爭」與「爭斗」兩個詞。

「爭斗是斗爭的一部分,斗爭卻不等於爭斗。大家的確是在斗爭,現在是理念上的斗爭。兩方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普通人都會這么想,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大家不是普通人,大家作為大學生,將來必然是國家的統治階級。甚至有機會成為統治者。統治者的第一要務就是實事求是。」北一輝的話說的語重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