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解放朝鮮(三)(2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723 字 2020-06-19

日本曾經獲得了上一次中日在朝鮮戰爭的勝利,理論上日本還能夠照抄上次的戰略。日本很快發現,這個想法已經不可能實現。這世界變化的太快。

上次朝鮮發生的戰爭,中國東北還沒有鐵路網。運兵什么的都得靠兩條腿走,靠海運。現在不僅中國有了比較成熟的鐵路網,朝鮮國內也有了鐵路。理論上從中國首都鄭州出發,72小時內,鐵路就能把軍隊給運進朝鮮北部。人民黨921年正式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他們向東北運去大量人力,開發東北的資源。1923年的時候,東北人口增加了將近一倍,工農業實力發展的很快。僅僅依靠東北的實力,中國就能與日本進行戰爭。日本政府感到極為痛苦。

關東大地震之後,中國巧妙的操縱輿論。日本災民在災區大肆殺戮朝鮮人,殺戮中國人的行動,被宣傳的滿世界都是。中國救援物資的船隊遭到日本災民襲擊的事情,更是鬧得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順理成章的不再向日本提供援助,甚至在背後下黑手。

這年頭記者們可是滿世界搜羅信息,中國巧妙地操縱輿論,把日本國民提出「殺光朝鮮人!移民全朝鮮!」的口號給傳播給全世界。各國記者們采訪的結果與中國宣傳的一致,這導致了整個日本的全面被動。

現任陸軍大臣田中義一趁著關東大地震之後的國民恐慌,建立了全國性青年組織「大日本聯合青年團」,這個組織號稱有二百五十萬成員,成為田中強有力的支持母體。這么一個組織的目的之一就是對殖民地實施移民政策。田中義一倒是沒想到大量外國記者跑來日本采訪。這就坐實了日本要殺光朝鮮人的口實。

等到岡村寧次發現事情不對,開始限制外國記者在日本的采訪。日本官方的那種二貨做法立刻就顯露無遺。地方上的官員以及實力派,視外國記者為洪水猛獸,大力限制外國記者的行動,甚至出現辱罵甚至襲擊外國記者的事情。這對日本的輿論戰更無任何好處,關於日本的負面新聞報道充斥著美國的報紙。歐洲的報紙上也有大量此類新聞。

各國接到朝鮮人民共和國的電報之後,他們倒不著急。這一通電報什么都代表不了,好歹得有正式的代表到其他國家去,這可是得花上好久的時間。各國的報紙很快得到了情報來源,並且紛紛報道此事。加上中國情報戰各單位,把大量介紹朝鮮的文章,特別是介紹朝鮮與日本戰爭的文章在很多報紙上刊登。大量讀了這些報道的歐美民眾,還都是傾向於朝鮮的解放事業。

1924年五月底的時候,日本在歐美各國的情報都回到了日本國內,日本內閣發現事情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之外。本來一場遠東這么一個世界犄角旮旯的事情,竟然變成了一個國際上的新聞。而且有中國和蘇聯的幫助,朝鮮代表1924年6月1日抵達了國際聯盟所在地日內瓦,請求國際聯盟承認朝鮮的獨立與主權,支持朝鮮的解放事業。

雖然國際聯盟本身並不擁有強制力,但是好歹國際聯盟也打著和平的旗號,對於朝鮮的請求,國際聯盟沒有立刻受理,卻也沒有完全拒絕。

總之,這件事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個世界性問題。

日本王太子,現在的攝政親王裕仁對日本內閣已經越來越不信任,這位年輕的親王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政治班底。對於表現出追求自己的岡村寧次、永田鐵山等少壯派軍人,裕仁越來越信任。在內閣焦頭爛額的討論著朝鮮變化的時候,裕仁干脆把這幾個人給召集到自己這里詢問他們的意見。

永田鐵山被稱為日本陸軍里面最聰明的一個人,他是完全看透了現在的局面。鐵青著臉,永田鐵山答道:「殿下,我能夠肯定的是人民黨對此布局很久。關東大地震給了人民黨時機,陳克就抓住這個機會推動了此事。」

裕仁今年23歲,比陳克「小」21歲。裕仁知道1905年,也就是裕仁4歲的時候陳克就投身中國。在裕仁的成長歷程中,他無數次聽過陳克的名字,每一次伴隨陳克這個名字出現的新聞都是關於中國的戰爭與勝利。聽永田鐵山這么一說,裕仁心里面就咯噔一下。

「永田君,為什么這么說?」裕仁問道。

永田鐵山的臉色依舊鐵青,他認真的答道:「這么多新聞同時在全世界出現,絕對不是中國在日本大地震之後想到就立刻能辦到。必然中國早就在歐洲美國做了很多布局,很多中國人就在歐洲美國等著發消息。一旦接到中國國內的通報,他們就立馬開始行動。」

岡村寧次的臉色也極為難看,盡管陳克的目標絕對不是針對岡村寧次,但是岡村寧次本人感到了極大的羞恥。作為負責東京災區新聞管理的軍人,岡村寧次被中國狠狠的玩弄了一把。大量不利於日本的新聞就這么流到了全世界。除了對人民黨的惱怒之外,岡村寧次更多惱怒是針對日本軍隊中的「長州派」。如果田中義一沒有這么明目張膽的組織自己的政治勢力,並且擁擠端口號來煽動這幫人。外國記者到了災區之後,應該參訪到的是日本極力救災,災民玩命生產自救的新聞。

屠殺這種事情在1924年可以干,但是不能被**裸的拿到桌面上來。更不能被拿到民眾的眼前來。更糟糕的就是的確有記者遇到襲擊,記者這種人就是靠寫轟動性文章吃飯的,惟恐天下不亂。他們無中生有還要編造故事,更不用說挨打之後呢。到現在日本已經輸了好大一招。

裕仁不過是個23歲的青年,根本理解不了這么多事情。所以裕仁並沒有認為岡村寧次到底有什么失誤。而且永田鐵山說的很清楚,人民黨早就布了局,趁著這次地震出手。地震可不是誰能主宰的事情。裕仁問道:「應對方法應該是什么?」

永田鐵山看了看身邊的岡村寧次,又瞅了瞅小畑民四郎,戰略上是一步落後幾乎步步落後。日本現在理論上最好的辦法就是擊敗中國,如同當年甲午戰爭一樣逼迫中國認輸,最後完全控制朝鮮。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辦法。現在中日只要一開戰,長期戰爭結果必然是日本丟掉朝鮮。除了這個辦法之外,日本就只能把軍事目標限定在朝鮮,忍受一次漫長的戰爭。

裕仁殿下的問題他們也不敢不回答,永田鐵山對與戰場限定朝鮮的戰爭結果也一點都不看好。倒是小畑民四郎性子比較直爽,他接過話來,「殿下,眼下的應對辦法是在朝鮮擊敗所有其他國家的勢力。同時還不能與中國全面開戰。」

裕仁好歹是乃木希典與東鄉平八郎的學生,對這個建議也勉強能夠理解。思索了一陣之後,他繼續問道:「那么《英日同盟》對我國到底有什么好處?我國除了要防衛中國蘇聯與美國之外,並沒有別的任何好處。」

永田鐵山、岡村寧次、小畑敏四郎這「巴登巴登三羽烏」的核心成員都無法接這個話頭。英日同盟越來越成為日本的束縛,這是毋庸置疑的。英國人通過這個同盟來約束著日本,讓日本在遠東對抗三個大國。然而日本現在若是不再對抗這三個大國,那么下場又會如何?中國從蘇聯那里得到了包括千島群島以及庫頁島的土地,這些土地現在被日本劃在日本的地圖里面,一旦中國取得了海軍的優勢,他們就會毫不留情的對日本發動進攻。那時候日本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