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戰時路線(八)(2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358 字 2020-06-19

造船大亨並不拒絕承認這個消息,他接著問道:「那么中國從哪里引進的技術?意大利么?」

這話說完之後,在座的幾位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意大利的工業實力比英國差太遠,英國拒絕了中國的請求之後,中國就只能到意大利去尋求技術。

「但是我們必須考慮中國與英國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石油大亨並沒有放松任何警惕性,中國對日本的做法明顯表現出了中國根本不是和平主義者。

漢弗萊爵士不吭聲了,英國現在根本不希望與中國的戰爭。作為老牌殖民主義者,英國也能感受到中國給英國來的日益增長的壓力。這種壓力英國人再熟悉不過,法國、德國都曾經給英國基本一致的感受。如果不是大英帝國全面收縮的現在,英國只怕已經與中國全面翻臉,至少也會想方設法的遏制中國。

「戰爭么?」那位內閣大臣稍帶輕蔑的答道。英國畢竟是在歐洲戰爭中經歷過血與火的戰爭,很明顯這位內閣大臣並不相信在戰爭中英國會輸給中國。只是與陸軍大國接壤是海洋國家最討厭的事情。中國人口與大英帝國旗下所有國家的總和差不多,可這牽扯一個問題,大英帝國的工業主要集中在環北大西洋地區,中國則完全集中在一個地區。能與中國人口相媲美的是印度地區,英國很清楚,印度地區的工業實力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比。更不用說大英帝國於殖民地各國的關系也千差萬別。即便如此,英國上層依舊不認為英國在戰爭中會失敗。

造船大亨把話題拽回比較靠前的內容,「漢弗萊爵士,您能談談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事情么?中國會采取怎么樣的入股與分紅方式。」

1931年4月,漢弗萊爵士以英國財政部官員的身份重新回到中國。他的目標是與中國商討組建煉油公司的事宜。煉油是個很有趣的產業,直到21世紀的第2個十年,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區也只有伊朗一個國家能夠生產出自己需要的油料。

在理論上弄到石油,經過溫控就能分餾出汽油與柴油,這東西對設備要求很低,當年西北不少私自開小油井的地方都這么干過。這種方式效率低,浪費大,污染嚴重。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非常差。

石油品質對煉油產品影響極大,適於煉油的原油價格很高。人民黨走的是石油化工路線,得到炮鋼之前人民黨就開始大量研究石油裂化技術,大大提高了汽油柴油產量。得到耐高溫高雅的炮鋼技術之後,人民黨就全力開始推行更高溫高壓的石油裂解技術。

裂解出來的石油包含更多烯烴芳香烴,乙烯等產品就是重要標志。同樣,對高辛的烯類進行加氫反應,就可以精致出來高辛烷燃油。這可是空軍最需要的油料。

這種石化產業在1930年也屬於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全世界有大規模這等產業的也就是中美兩家。中國的分餾塔從20米、40米、50米、現在最高的已經到了80米。現在還在繼續不斷增高。好在這世界上此時這種技術是「頂級科技」。人民黨總算是收回了包括實驗室在內的所有成本。

陳克學高分子材料,這些都是基礎課程。教科書上早就把各種參數,催化劑寫的清清楚楚。有了這些參數,有了設計思路,又沒有人敢質疑陳克的觀點,所以中國化工產業盡管起步艱難,卻能堅持小步快跑,而且是毫不停歇的一跑十幾年。

英國人也能猜到中國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卻不清楚中國到底進展到了什么程度,更不清楚中國能對原油利用到何等程度。英國人認為中國對原油利用大概在30%以下,卻不知道中國對原油利用率超過了80%。

談判就是試探底線,中國的談判代表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影帝級人物。不僅內心根本不會因為情緒的外泄來表現,更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隨時做出語氣顫抖、額頭冒汗、瞳孔放大、如果談判對手觀察仔細的話,還會發現中方談判代表的的某一只或者兩只手,某一只或者兩只腳在微微顫抖。

漢語望文生義的優勢也體現出來了,只要能背下來幾個名詞,就能模仿專家。英國人大概相信中國對石油的利用率在25%,於是基於這種推算,雙方簽署了一個在25%的基礎上挺公平的協議,英國人還占了不少便宜。

投資方式以英國提供原油,中方負責建設生產的模式。頭五年,根據原油的品質,中國支付一定人民幣進行購買。英國拿走三成的汽油與柴油,同時可以用人民幣購買剩下的汽油與柴油。

這對英國人大有好處,他們隨時可以切斷中國的原油供應。同時這些人民幣可以購買中國的油料產品,也可以用人民幣在中國市場購買英國想要的商品。

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汽油與柴油屬於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即便在大蕭條這樣的局面下,只要價格夠低就照樣有充分的市場。把煉油的投資與生產交給中國,英國人不僅擺脫了龐大基礎投資,擺脫了龐大的生產成本,還擺脫了工人們的反抗。對擁有廣大殖民地,擁有無數資源的英國人來說,這是有百利無一害的好事。

再說,英國不和中國合作,美國也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中國市場。英國人相信中國國內市場有限,英國搶了這么一大塊蛋糕,美國人就吃不了這一塊蛋糕。最終英國方面在漢弗萊爵士的斡旋之下,成功的將英國與中國的石油貿易提高到每年2200萬噸的水平。其中將近1000萬噸是根本賣不上價錢的高硫原油。

英國經濟學界認為,有生產就有過剩,有過剩就會帶來經濟危機,有經濟危機就有工人運動。把這些麻煩與辛苦都給轉嫁到中國這樣的窮國,用些英國看不上眼的殘羹冷炙打發中國,穩住中國就行了。

擺脫了生產帶來的大麻煩,以「全球經濟分工」確立英國在全球的頂級食物鏈地位。只要掌握者壓倒性的海軍優勢,英國就可以保證遠東的穩定。

陳克對英國人的這種想法非常熟悉,他也在歷史課本上學過,英國佬在二戰前完全是吃殖民地經濟過活的。但是英國佬畢竟是英國佬,是幾百年的列強,智商不容置疑。所以從一開始,陳克還覺得不太敢相信。等到最終確定英國佬真的是這么認為的時候,陳克不得不在內心感嘆,資本主義制度真的是記吃不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