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南望(一)(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970 字 2020-06-19

人民黨的高層很歡迎曰本的變化,一個專注於國內生產力分配斗爭的國家一般不會選擇對外擴張的路線,除非這條道路實在是走不通。.這至少需要好幾年才能被判斷出來。至於那時候的曰本會不會因為這幾年的整頓而變得更強大,人民黨高層並不在意。人民黨專注於科技以及生產力發展花了二十幾年,現在的道路不僅沒有變窄,而且越變越寬。假如曰本幾年內就把這條道路走道無以為繼,那必然是走失敗了。這樣的失敗國家注定不會有太強大的國力。

當然,人民黨高層的自信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陳克主席對當下中國技術發展的滿意評價。既然人民黨的領袖都能表示滿意,同志們都堅信中國走對了路。

陳克自然會滿意,他相信中國能在大蕭條期間大撈一筆,這可是有蘇聯的前例作為證明的事情。實際上撈到的東西比陳克想要的更多。中國千辛萬苦的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二戰前很多突破姓的技術並非沒有積累,只是這個時代的人並沒有想到該如何把這些技術組合起來,向著新的方向突破。

這時代的人沒想到未來的技術方向,陳克卻是親眼見到過的。而中國工業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精確測量問題。想加工高精度的零件,就必須得有更高精度的機床。陳克對一件事印象深刻,他聽家里人說過,以前中國鐵路上進口過一批美國與德國的設備,這些設備的精度要求達到了小數點後五位,而當時中國的測量精度是小數點後三位。中國的工廠當時叫一個頭大,這就是說中國根本沒有能力確定自己生產出來的零件的真正尺寸。

把一毫米一分為二,很容易,把一毫米一分為十,也不是太難。可把一毫米一分為一千,一分為一萬這就絕對是工業技術上的大問題。該如何確定精度到底是萬分之一毫米,還是萬分之零點五毫米?或者是更加精確的數字?沒有精確的測量儀器,這一切都無法實現。所以人民黨最早建立的幾個工業部門中就有一個是度量衡。

測量儀器無論怎么投資,都會顯得不夠。人民黨工業部門在這上面花了近三十年的力量,積累了很多技術,嘗試了無數的實驗,直到大蕭條的時候才算是敲開了那些歐美二流測量儀器工廠的大門。人民黨接手這些工廠的時候是什么都要,連寫了字的碎紙片都不放過。

歐美上百年的機械加工知識的積累真的不是開玩笑的,那些竅門與思路實在是無比精妙。即便是人民黨自己也一直在努力積累,真的見識了人家老牌工業強國的路數之後,中國技術人員也覺得嘆為觀止。

而歐美很多限於技術條件無法實現的設計思路更讓中國工業部門如虎添翼,歐美做不到不等於人民黨做不到。石英鍾、電子管、晶體管、激光,這些技術與傳統的精確測量技術結合起來,對中國突破舊有精確測量技術的瓶頸起到了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