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青萍之末(一)(2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2663 字 2020-06-19

「咱們就這么等么?」李壽顯問道。在政治局常委中,李壽顯資歷只比李潤石稍微長一些,他一直以為政治局方面的會議會更加激烈些,也會更具進攻性一些。親自參加之後,他發現政治局常委很多時候竟然是一種「等待機會」的態度。這的確是很高明的手段,能夠對未來做出戰略判斷需要的是非常有力的戰略視野。然而李壽顯也很清楚,自己是沒有能力對此提供思路。所以他更想確定陳克的想法。

「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遭到別國干涉與侵略,日本既然特別想侵略中國,他們會對中國的介入格外的敏感。咱們做好援助的准備,同時能夠一言不發,就是對日本革命者最大的幫助了。」陳克答道。作為歷史下游出身的人,陳克在決定中國發展方向的時候是極為果決的,同樣,他在需要等待的時候也是極為有耐心的。如果對別的同志來說,未來還是不可知的迷茫,對於陳克來說,則是沒有未來這個概念,陳克要做的僅僅是「走近過去」而已。

當下,有一個「過去」是陳克覺得需要立刻解決的。先讓顧維鈞回去做准備,等會議室里面只剩下52的成員,陳克才說道:「關於核武器的開發預算同志們都已經看過了,這件事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要下定決心把這個工作給干完。」

日本對中國很重要,不過就如陳克看過的那部關於中國核武器研發的電影里面的台詞,「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指望外部的有利環境從來不如自己想辦法解決。現在是1937年,德國小胡子的經濟政策推行的與歷史上差不多。陳克很清楚那種政策意味著什么,看似生機勃勃的德國經濟政策是以強行收攏德國的經濟力量投入軍事建設導致的「經濟繁榮」。

這種繁榮勢必有其盡頭,以前陳克很年輕的時候還相信過一句「如果希特勒1939年去世,他就會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陳克那時候居然相信了這句鬼話。現在看,等到德國經濟到了1939年撐不下去要崩潰的時候,小胡子即便那時候死了,也只會留下「無能者」的笑柄。

不管小胡子准備怎么樣的投入戰爭,或者現在的局面下小胡子認為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歐洲戰爭。中國潛在的敵人還是美國。

核武器的理論構架,以及數學模型現在已經初步完成。擺在中國面前的是一個需要數千工廠,幾十萬科技人員,以及上百萬各種零件,還有更多天知道多少風險的諸多實驗的過程。這不是幾個月,甚至不是幾年。這是對中國工業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

新中國造出了核武器之後,並沒有像美國與蘇聯那樣玩命的繼續研發。按照美國標准,中國從擁有核武器之後三十年的時間中,並沒有太多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核導彈。但是美國依舊認為中國已經是強大的國家。因為能夠制造核武器本身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有這樣工業實力的國家,是很難撼動的。當然,這些工業實力需要投資的巨大也超乎想象之外。

常委們都看過預算,與這份預算一比,日本那點子事情根本不算事。中國工業規模已經是日本的十多倍,按照眼下的發展,達到日本的二十倍也不要多久。即便以這樣的工業能力,這份預算也讓中國感到了吃不消。無數的東西都是理論上驗證過的內容,真的到了實踐上大筆的投資下去之後,會不會如同計劃那樣完成,這都是一個未知數。

這還不僅僅是一次全新的建設過程,現在已經存在的中國工業體系同樣需要調整。有些要拆分,有些要合並。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要帶動整個中國方面的大變化。例如計劃中,首先要建設的還不是核武器研究,而是以山西為中心的坑口發電,以及從山西開始向河北、河南、淮海等省份輸電的高壓輸變電線路。

不僅如此,各個省份現在本省的電網建設也並沒有全部完成,很多城市之間並沒有電網,都是靠運輸煤炭到各市的發電站。鐵路運輸成了一切的瓶頸所在。好在人民黨這些年埋頭玩命修鐵路,客貨線也逐漸開始分離,這才勉強滿足了需求。可這些投入與新的電網投入相比,又顯得不算什么了。

到現在為止的各方面論證報告加起來有數百噸之巨,至於為了寫這些論證報告而花掉的紙張,總數只怕達到了萬噸來計算的級別。據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能舉千斤鼎,政治局52的常委七個人就算是有西楚霸王的力氣,加起來也就是舉起3.5噸的東西罷了。他們要決定的內容,就將決定上千萬人的工作,百億千億計的錢。壓力之大可想而已。

日本那點事情在這樣的投入與壓力面前,真的什么都不算。

沒人想反駁陳克,也沒人想支持陳克。因為大家心里面都沒有數。同志們各自舒緩壓力的方式立刻都用上了,李潤石等幾位立刻點上了煙,徐電則是坐的更筆直了一些。

最後李壽顯說道:「我們要不要在政治局上再討論一次。」

「再討論也是這么一個結果,誰都不敢承擔起這個責任來。既然如此,我來承擔這個責任吧。」陳克答道。在每次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陳克都會感覺到新中國的建國者們到底有多強大。即便是對陳克這等「只有過去沒有未來的人」,重新走過歷史的時候,他也會感到無比巨大的壓力。那些探索者們,開拓者們又要有多大的勇氣與堅定呢?

在黨內,也就陳克一個人敢說這個話,他一句話就能頂幾千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陳克自己倒是更希望能夠「科學與民主」一些,只是對大部分人,或者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掌握現有的東西是比較容易的,對於未知的事物,大家都本能的抱著「更慎重」的觀點。這些年的嚴格監督帶來了不少「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求穩的思想在很多領域占了上風。對於十拿九穩的事情,誰都肯干,對於風險則是極力「規避」。

當然,黨的建設還算是有了成果,至少大家是「規避」而不是逃避,這已經是非常進步的局面了。

散會之後,陳克與游緱又談起了此事。游緱有些為難的說道:「陳主席,對科研部門的那些同志就那樣處理了么?」

對於核武器計劃,並非沒有反對者。最早蹦出來的不是黨內的同志,因為黨內的同志不懂核武器。蹦出來的是一小批「科學家」。這讓陳克當時還頗為意外。這幫科學家大多都是人民黨自己培養出來的,現在四十多歲。很多都是在公費送去外國留學的一批人。陳克脫離科技行業也有十年,這些新生代們與陳克沒太多交集。

這些人起來反對的理由是「准備不足,科研方向不明」。陳克是沒有可能分析清楚這幫人的反應到底是出於什么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科學性?還是想挑戰一下陳克這個權威?或者是因為陳克在科研單位推行的「人人都要有發言權」的行動觸及了這幫人的「權威地位」?

總之,他們旗幟鮮明的反對起核武器計劃以及相關的各種計劃。認為這一攬子計劃需要得到這些在各個領域中權威人士的認同才能繼續推行下去。

對這樣的一幫人,陳克第一次采取了極其高壓的手段,「統統排除在開發計劃之外」。這是用更高的權威來壓制低級一些的權威,陳克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也會干出這等事情。但是陳克也沒辦法,如果中國工業水平沒有到眼下這一步,如果中國工業沒有到了只差一腳就能踹開真正擁有爭霸世界能力大門的緊急關頭,陳克是斷然不會采取這種做法的。形勢比人強,陳克現在只能采取這種不得已的做法了。

「我是真的沒辦法,我分不開這么多身。」陳克答道,「對了游緱同志,我本想讓李潤石同志去蘭芳省,現在我覺得只怕不能讓他走,我想讓他接替陳天華同志的工作,讓任培國同志代替李潤石同志前去蘭芳省,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