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巨變(一)(2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1777 字 2020-06-19

大報紙的筆桿子們比小報強出去幾條街,先是《華盛頓郵報》半遮半掩的參與到這個討論之後,立刻就讓《華盛頓郵報》的銷量直線上升。其他大報紙一看,這不能放過。於是其他大報紙紛紛跟進,這讓正在美國訪問的丘吉爾措手不及。

羅斯福這么聰明一個人,他發現事情不對,立刻開始下令彈壓此類報道。共和黨死硬派們早就對羅斯福心懷不滿,羅斯福第三次參選並且當選美國總統,破壞了美國總統不成文的最多兩屆的規矩。在羅斯福新政的時候,最高法院曾經試圖判定新政違憲,可在當時的危急局面下,最高法院被迫屈服了。

現在羅斯福試圖干涉起「言論自由」來,這可是讓死硬共和黨們抓住了把柄。為了維護美國的言論自由,共和黨的報紙猛烈開火,一面大肆公開宣傳「丘吉爾賣國論」,一面質疑羅斯福是不是要當獨裁者,要當美利堅皇帝。如果不是要這么做,羅斯福為什么要干涉言論自由?

還有報紙質疑羅斯福是想把美國拖進入戰爭,然後通過戰爭期間的新聞管制來破壞美國言論自由,進而破壞美國的民主,從而達成羅斯福成為美國獨裁者的真正用心。

在這鋪天蓋地的痛罵之下,羅斯福也不得不暫時退縮。哪怕支持美國加入戰爭的人投了羅斯福的票,可美國的民意在反對戰爭。更糟糕的是「丘吉爾賣國論」,讓美國人得到情緒釋放的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胃口。不少原本對此並不知情的美國議員們,現在也開始關心起這件事。在美國議會中,這種「有心人」能夠起到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

如果丘吉爾原本做出的巨大讓步,能夠讓羅斯福能夠把功勞歸於自己的話,眼下虎視眈眈的希望能夠從這份功勞中撈到自己政治資本的人,數量接連翻番。這令羅斯福感到十分不安。搞外交的真正成功需要是雙贏,可人民對與外交的看法是希望「零和」。特別是美國傳統中的信仰上帝與仇恨英國人。羅斯福能夠獲得巨大的影響力,原因之一是他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好處,讓美國人民能夠接受羅斯福的觀點。可美國民眾畢竟是民眾,他們對待外交的態度與社會精英對待外交的態度完全不同。如果是人民能夠接受的條件,那就會讓英國人付出巨大的代價。

丘胖胖作為政治家,當然能夠理解這些。他現在最希望的是能夠找出策劃這次行動的人,讓後把這個人給五馬分屍,然後把屍體碎塊剁成肉醬。這謠言不僅僅是在打擊丘胖胖的政策,還是在打擊丘胖胖作為政治家的前程。一個被定性為「賣國者」的政治家到底會有什么結果,丘胖胖非常清楚。

但是眼下丘胖胖是真的沒有辦法簽署任何協議,丘胖胖忍不住回想起以前的外交老前輩們對「密室外交」與「報紙外交」的哀嘆。普法戰爭中,德國首相俾斯麥利用報紙宣傳,非常有力的影響了法國的外交政策,讓法國人陷入了完全不理性的情緒里面,德國從而打敗了法國。眼下,如果只是丘胖胖與羅斯福,那是絕對能夠達成很好的外交協議,可英國與美國的不理性情緒也正在開始影響甚至主導英美兩國之間的關系。

羅斯福對此也沒有辦法,他只能在「爐邊談話」中極力去鼓動美國人去直視戰爭,一步步的參與到戰爭中。可羅斯福也沒有辦法直接向美國人民說出心里話,「咱們要參與到世界大戰中去,死上數百萬人,先通過挽救英國接過英國的家業,再爭霸世界。」

而共和黨人貌似並沒有放過羅斯福的打算,他們開始攻擊羅斯福對印度的不聞不問。畢竟威爾遜提出過有點類似反殖民地主義的十四點建議,共和黨猛烈攻擊羅斯福是個殖民主義者。至少是個支持英國殖民主義的美國人。

陳克對美國的宣傳戰斗很了解,實際上這些爭論很多都是陳克在背後挑動的。美國**在30年代遭到了美國國內的殘酷鎮壓。不少支持**,支持社會主義制度的人,都選擇了隱藏自己的觀點。而這部分人中大部分與蘇聯有著比較秘密的接觸。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與中國合作。

與蘇聯那種傳統的情報戰不同,陳克對於這些外國合作者們的態度很友好。中國情報界從來不搞機密刺探工作,而是在輿論和情報戰方面與這些人進行了合作。情報戰很重要,例如挑動美國方面的內部利益集團爭斗方面。情報人員能夠起到幾十個師都辦不到的事情。

而中國的友好同樣讓美國的合作者們很滿意,即便有人發現了這些人與中國關系很不一般,卻也沒有任何辦法找到這些人是中國間諜的任何可能性。這些人干的事情與傳統的間諜完全不同,這些人所作所為都是同行業的美國人干的正常事情。所做的事情也沒有出賣美國的國家利益。至少絕對不違背這些人自己認定的美國國家利益。

制造花邊新聞嘩眾取寵,解讀美國與英國國家政策,如果這些人干了這些事情就被抓起來,那只能證明,這些人選擇了與中國合作是沒錯的。

對中國情報機構來說,或許覺得這些美國合作者的貢獻從政績上看,可能不大。但是陳克的看法是「非常滿意」。他並不需要這些人能夠在美國很可能會與中國發生的戰爭中起到什么作用,他希望的是這些人能夠拖延有可能爆發的中美之間的戰爭。時間很明顯是站在中國這邊的。戰爭每向後推一天,中國都會強大一分,陳克希望這寶貴的時間能夠延續到美國不敢在西太平洋對中國動手。</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