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巨變(三)(1 / 2)

赤色黎明 緋紅之月 1675 字 2020-06-19

丘胖胖很清楚中東對大英帝國的意義,作為現在已經發現的石油產地,中東的石油一直是英國用以平衡中國貿易的重要物資。在羅斯福的建議下,丘胖胖向伊朗國王巴列維一世提出建立「大陸交通線」的計劃。

巴列維就算是去相信豬能在天空飛,也不會相信英國人的理由。英國人的解釋是,既然英國本土在與印度幾乎中斷了所有海上交通,英國決定嘗試開辟一條「大陸交通線」。

這條大陸交通線從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地區開始,越過海灣地區,越過伊朗地區,最終與印度西北部連接在一起。英國人講述的這條交通線看似非常合理,可巴列維一世又不是傻瓜。英國人這么做的目的是要把伊朗徹底綁在英國人的戰車上。而且英國人這次連含蓄的表示都沒有了。他們告知巴列維一世,英國人這是要在伊朗大量駐兵。根據英國方面提出的「建議」,英國准備讓幾個印度師在伊朗維持這條交通線,此時這幾個師已經向著印度與伊朗邊界進發。

伊朗得到的情報證明,英國人不是在開玩笑。的確有好幾個師在向伊朗開進,那幾個師是由白人組成的,而不是印度人。按照推斷,大概是在印度的那些澳大利亞人與新西蘭人中征集的白人士兵組成的軍隊。除了這些部隊之外,還有一些印度軍隊也被調集到印度西北部,准備實施「大陸交通線」戰略。

如果英國沒有這樣的舉動,巴列維一世正准備抽空與中國偷偷開辟石油貿易交通線。中國海軍的艦艇已經多次秘密「訪問」了伊朗海岸線。這一年時間沒有石油收入,伊朗財政方面也遇到不小的問題。英國人的舉動不能不讓巴列維一世覺得是不是伊朗內部有叛徒。

思前想後,巴列維一世只能面對現狀采取了妥協的方式,他一面想方設法的「拖」,一面把英國人的動向全部告訴了中國。

中國國內對此的反應不是特別激烈。此時南下計劃已經完工,中國進入了新的戰略調整階段。對中國來說,初步統合了東亞的生產能力之後,建設西太平洋的防御體系是當務之急。此時恰恰不是進一步出兵打擊英國的時機。

來自婆羅洲以及爪哇島北部的石油質量極佳,煉制成本很低,這些石油足以供應中國在南方的油料需求。在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地區的探礦隊伍傳回的消息更讓中國方面極為振奮。那些蠻荒的土地下面,蘊藏著如同陳克所說過的巨大礦藏。那含鐵量最低也有60%以上的鐵礦到處都是。優質的鐵礦石含鐵量居然高達85%以上。而且儲量大大超出想象之外,大到初期勘探竟然無法正確估量的程度。

中國國內一直缺乏優質鐵礦石,含鐵量超過40%的鐵礦石,在中國本土就屬於高品質的礦石了。礦石越優質,冶煉成本就越低。巨大的礦石儲量讓礦業部門都要樂瘋了。但是這又牽扯了一個問題,怎么樣才能萬里迢迢的把鐵礦石從澳洲運回國內。

在本土不是沒有建設過萬噸規模的礦石吞吐港口,這樣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是可怕的工程。例如路面不夠堅固的話,一個月內,往來的重型車輛就能把路面給壓碎。這是對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極高的要求,是能夠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擁有真正強大力量的嚴重考驗。

這種工程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在和平時期倒也沒什么,工業部門絕對肯做出這樣的戰略性投資。眼下是戰爭時期,在這個事情能否這么做可就需要極大的勇氣。可那優質鐵礦石對與冶金行業的吸引力之大,難以形容。以新西蘭為例,這個地區的工業建設速度遠超想象,靠的就是當地的優質鐵礦。高品質的礦石讓新西蘭的鋼鐵企業成本直線下降,冶煉出優質鋼材的步驟大大縮減。

在新西蘭的飛機制造廠零件合格率很快就超過了本土的工廠,這不是因為技術有區別,而是原材料真的不一樣。能徹底消化掉西太平洋地區,把這些地區納入到中國的經濟體系中來。中國的工業部門真的有信心以中國一國之力單挑全世界。

現在中國的南下戰略已經不是什么秘密,所有人都相信,陳克主席所做的決定是真正的「萬世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得到的則是中國真正的光明未來。

在絕大多數人沉浸在西太平洋的時候,陳克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再次召開了12人會議,這次談論的內容讓大家覺得陳克主席未免是「得隴望蜀」。

「如果能把英國人從中東攆出去的話……」陳克提出了這個觀點。

李壽顯作為國家總理是第一次參加正式的12人會議。他有些遲疑的說道:「我比較擔心我們這么做會不會過早的邁過力量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