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張讓賓客(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430 字 2020-06-20

……

出了鄉市,喧鬧聲被丟在身後,諸人重上馬。兩個鄉吏在前引路,先往鄉中寺舍去,荀貞今日初來上任,第一件要事是辦交接。謝武把所有的文牘、簿集都已封存,只等他來驗收。

當初他就任亭長時,繁陽亭的文牘不多,只裝了兩個箱子,今來上任有秩,需要接收的箱子卻肯定要多得多。畢竟亭長只掌十里之地,而有秩治理一鄉。

相比亭長,有秩不但官品高,能帶印綬了,而且權力也要遠比亭長為大。

亭長之責重在治安,而「薔夫」之名本為農夫別稱,後漸變為一種官名,名之來源如此,其責自重在民事,與後世相比,前者類似派出所的所長,後者則類似鄉長。

一鄉之中,有剛強鄉宰則一鄉不敢言,「人但聞薔夫,不知有縣」。

有秩和薔夫雖轄不過一鄉之地,百石或斗食而已,但權力極大,「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後,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並「職聽訟」。除了治安外,舉凡國家賦稅、厘定戶口、征發徭役、平貲定戶,以及訴訟、教化、勸農耕桑諸事,事無巨細,皆由其一人主之。

其所管諸事之中,最關系到普通鄉民切身利益的、也是權最重者自然便是賦稅、徭役兩項。

帝國之賦稅主要包括田租、算賦、口錢、訾算、更賦等。

田租,就是土地稅。

雖說較之前漢,本朝田租不高,光武皇帝以來,「三十稅一」,但這個稅是只要有地就得交的,地多者多交,地少者少交,其交稅之依據便是地之多少,而每家有地之多少,丈量評定,土地冊籍的編訂,便正是由有秩和薔夫負責。

算賦、口錢是人頭稅。

算賦針對的是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以下的成年人,「人百二十為一算」,每人每年都要被征收一百二十錢。——這一百二十錢是對編戶齊民征收的,對商人、奴婢則「倍算」之,即一人二百四十錢,若有年十五至三十而未嫁之女子亦「倍算」。

口錢針對的是七歲到十四歲的未成年人,「人二十三」,每人每年二十三錢。

此兩項人頭稅征收之依據是每年八月全國性的人口普查,即「案比」。這項工作也是由有秩和薔夫負責。

訾算是財產稅。

訾,即資也。計訾的范圍包括貨幣、土地、房舍、車馬、畜禽、糧食、奴婢、珍寶,舉凡家中所有,無所不包,有時乃至衣履釜甑諸物皆被包括在內。通常來說,有訾萬錢而一算,即有訾一萬,納稅一百二十錢。這個「計訾」亦是有秩和薔夫的本職之一。

更賦。

更賦名義上是「代役錢」,實際也是一種固定賦目,按「丁」征收,對象是年齡在兵役期的編戶齊民。「古者天下人皆當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凡在兵役期者都該服兵役,每年戍邊三日,但民各有其業,不可能每個人都去戍邊的,便以「更賦」代替,每年每人三百錢。此亦歸有秩和薔夫負責。

這幾項算下來,除掉田租不說,只算賦、口錢、訾算、更賦,對每一個普通人家來說都是一個極其沉重的壓力。假設五口之家,家中有兩個成年男子,一個成年女子,一個七歲以上的孩子,一個七歲以下的幼童,則每年共需交算賦三百六十錢,口錢二十三錢。再假設其為中人之家,有訾十萬,年交「訾算」一千二百錢。兩個當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每年更賦六百錢。合計兩千一百八十三錢。若家中有一兩個奴婢,又得再多交四五百錢。

而這些錢還只是「按律征收」的,當朝廷有事之時,又常會「賦斂不時,律外收取」,而執掌收取賦稅的官吏也多為貪污不法之人,「矯為詔令,妄作賦斂」、「貪聚無厭,掠奪百姓」之事,各地郡、國皆有。——天子都明碼標價地在西園公開賣官了,難道還不允許臣下「私斂」?況且說了,若不「私斂」,又怎能買官?若不「私斂」,那買官的錢又從哪里賺回?

此外,又有徭役,此亦有秩和薔夫的本職之一。

如此種種,賦稅、徭役,年復一年,永不停歇,對黔首來說固不堪其負,但對負責這些事的有秩和薔夫來說,卻正說明他們的職權之重。

其雖「職斯俸薄」,為「廝役之吏」,然而卻可以直接決定轄內民戶之命運。並且,職雖低,卻也有升遷郡縣,經受「察舉」一步登天的機會,如前漢之名臣張敞,本朝之大儒鄭玄,便都任過鄉薔夫。又因此,雖為賤職,卻歷來都被本鄉豪民競相爭搶。

也就是荀貞出身荀氏,背景夠硬,殺賊的功也夠大,才能以一個外鄉人的身份接任本鄉有秩。倘若換個別人,千難萬難。

……

來到鄉寺中,荀貞出示了郡守的任命書,命文聘、許仲、程偃等幫著鄉吏將諸箱文牘、冊籍一一搬到眼前,細細查驗無誤,這才算辦完交接,本想再鄉舍的規模、布局,高素早不耐等了,扯住他就走,口中叫道:「這鄉寺又跑不了,明天再不晚!快走,去我家飲酒。」

高素拽著荀貞出了門,偷覷文聘一眼,見他牽馬跟上,松了口氣,沖高二、高三使個眼色,擠眉弄眼地說道:「你們先回去將酒席布好,我等隨後就來。」

高二、高三心領神會,急沖沖應諾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