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祭祀族宴(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829 字 2020-06-20

這幾天了十幾本書,幾百萬字,真是過癮。為表示這幾天沒更的歉意,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巫咒獨尊》,太好了,是我這幾天的最好的一本書,鏈接在下邊。

——

還有一更,時間不定。

——

兩漢人視死如生,祭祖盛行。古之祭祖多是廟祭,而從春秋戰國以來,墓祭就已漸成風俗,至今更是普遍。「古禮廟祭,今移墓祀」。既然是「墓祀」,就要去墓地前祭祀。

參與祭祀的諸荀子弟皆在各家長輩的帶領下,在里門口集合,足有近百人,有六七十的長者,也有五六歲的童子,凡是成年男子皆戴章甫冠,穿黑色儒服,腰間束帶,足穿絇履,或捧笏,或帶劍。這是儒生的標准打扮,唯一的區別只是富足一點的衣衫華麗,貧窮一點的較為朴素,但不管富足或貧困,都是冠帶齊全,渾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凈凈。

荀貞把高丙送到里門處時,諸荀已經到齊,齊齊來。

高丙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儒生站在一起,嚇了一大跳。他本來就自慚形穢了,這會兒更是自覺與荀貞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受到這種氣氛的影響,甚至連他剽悍輕死的游俠本性都全部收斂了回去,老老實實地斂眉低眼,向荀貞行了個禮,告辭離去。

荀貞不敢耽誤,送走他後,在人群中找到荀衢、荀祈、荀攸等人,忙走了過去。

荀氏現有兩大支,一支是荀淑一脈,即「八龍」及其子侄;一支是荀曇兄弟一脈,即荀衢及其子侄,其余的都是小支小家。

作為兩大支之一的輩分最高之人,荀衢排在隊伍的前頭最右邊。他乘坐了一輛牛車,不過這會兒沒有坐,而是站在車邊。在他左右是同輩諸人,身後是他的兒子荀祈等子侄輩。荀攸也是乘坐的牛車,不過因為他輩分低,排在了後頭。

荀貞不喜歡乘車,出來時牽的有馬,當下先給荀衢以及諸多父、兄輩作了個揖,隨後牽馬進入隊列,立在荀衢的前邊,與荀祈等人並列。

近百人鴉雀無聲,等了一會兒,有四五個人從里中出來。

當先一個步行的老者,正是荀緄,後邊幾個人或者趕車、或者牽馬,則是他的兒子們,荀彧赫然在列。——依照風俗禮節,為表示謙卑,凡進出里門之時都不能乘車,所以荀緄是步行出來的。在現居高陽里的諸荀之中,他的名聲最大、輩分最高,等於是族長,他這一出來,眾人就可以走了。

自荀衢以下,里門外諸荀齊齊彎腰,恭恭敬敬地向荀緄行禮。荀緄了幾眼,點了點頭,沒說太多的話,只說了一句:「走罷。」荀彧將車趕到前頭,請他登車。等他上車安坐後,荀衢等乘車的也都紛紛上車。荀彧、荀祈等隨之也都上車,立在車右,攬住韁繩,給他們趕車。

諸荀貧富不一,富足一點的乘坐輜車,普通一點的乘坐軺車,貧困無車的則或者步行,或者與別人拼車,也有比較名士風范的,如荀衢、荀攸這樣的,則是乘坐牛車,亦有如荀貞這樣年少英武、不耐乘車的則是騎馬而行。

一行人離開里門,車輪粼粼,馬蹄的的,轉上路,向城外的祖墓、祠堂去。

他們近百人,有老有少,有車有馬,一個個都是長衣博袖,衣帶飄飄,走在路上,招惹了許多行人的目光。有認識的,給身邊人說道:「這是高陽里的荀氏要出城去祭祖了。」

荀氏乃潁陰望族,在城中名望極高,路人的行人都主動給他們讓道。「荀貞」雖是從後世穿越來的,但身為其中的一員,此時感受著行人敬仰、崇敬的目光,卻也覺得「與有榮焉」。

荀氏的祖墳在城外十幾里處,出了城,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

墳地占地頗廣,在墓地最前有一個祠堂。

祠前兩側有子母雙闕,祠中有供案,案上刻畫有杯盤盛魚、雞的畫案。屋頂和東西壁及後壁上也都雕刻了圖案。屋頂上雕刻的是升仙圖,四壁上雕刻的孝子烈女故事。

早有人提前來到,已把祠堂重新打掃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