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五日九戰(中)(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447 字 2020-06-20

更新時間:202-0-6

昨天喝多了,說了些胡話,好丟臉。。

今兒半天上不去,剛上線。

明天的更要么下午,要么晚上。

——

黃巾軍的這次起事本來就很倉促,起事後又直接就來攻打陽翟了,沒甚攻城器械,沒有巢車、沒有壕橋,也沒有攻城車,只臨時趕制了幾架浮橋、雲梯。與之相應的,潁川承平已久,陽翟城上原先的那些守城用具,要么早被拆掉了,要么年久失修,不能用了,也沒甚防守器械。

潁川和黃巾軍間的第一場攻守城戰,就在這么一個「你缺我也短」的狀態下拉開了序幕。

荀貞、文太守等人所在的位置是東城牆,黃巾軍首先進攻的也是東城牆。

辛璦嘿然,說道:「貞之才突襲歸來未久,波才就組織人眾攻打咱們這面的城牆。貞之,他這明顯是想對你還以顏色啊。」

戲志才接口說道:「不如說他是想報殺弟之仇。」

辛璦雖然沒有在郡中任職,但「荀貞雪夜攻庄、劉鄧刺殺波連」這件事兒早已傳遍了城中,尋常百姓或有不知者,城中諸大姓人家的子弟無有不知,他也有所耳聞,笑與荀貞說道:「數年前,我與你在文若家初見,當時志才也在,他把你引為同道,贊你『有非常人之志』。在你被除北部督郵時,他又多次對我說,說你『勇毅沉敏』,是吾郡英傑,說你的大名早晚能被天下知。不瞞你說,志才的這些贊譽,我本來不甚為意。今日來,卻是我無識人之明啊。」

陽翟辛氏和荀氏一樣,也是郡中大姓、一縣冠族,以詩書傳家。

辛家的年輕一輩多為正統的儒生,如辛評、辛毗,辛璦則是個異類。

從表面來,他的性子與荀衢有些相似,都比較放縱隨意,但往深處里說,他兩人還是截然不同的。荀衢放/盪不羈是緣因家受黨錮,父、叔先後被奸宦所害,胸有塊壘,既悲且憤,卻又無處發泄,難以化解,故索性以酒解之,佯狂避世。辛璦的不受拘束卻全然是出自天性。

一言以蔽之:荀衢類似「狷狂任誕」,辛璦乃是「風流灑脫」。

因此之故,一聞太平道生亂,覺得自家才干總算有了用武之地,荀衢立刻振奮發作,雖還保留了點多年來養成的任性脾性,但總體來說,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已大為改觀,變得威猛奮進,而辛璦卻依然一如往日,沒甚變化。

要強說變化,他還是有一點變化的:把往日的褒衣寬帶換成了一件黑底朱紋的皮甲。

辛氏是陽翟大族,辛璦不穿鐵甲、穿皮甲,倒不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鐵甲,而是因為他力氣不足,穿不動鐵甲。

一件鐵甲通常由兩三千片魚鱗狀或葉形狀的甲片組成,比如荀貞身上這件上好的魚鱗鋼甲,甲片近四千片,重至幾十斤,體力不夠充沛的人根本穿不動,就算穿上了,也上不了戰場。跑幾步就走不動了,還怎么殺敵?

荀貞門下的賓客們也不全是穿的鐵甲,亦有穿皮甲的,繁陽亭受訓的那百余里民大部分穿的都是皮甲。守城郡兵們穿的亦多半為皮甲,穿鎧甲的那些也不像荀貞這樣披掛齊全,從脖子到小腿護了個嚴嚴實實,而多是只護住了胸、背。

荀貞和辛璦相識這么多年,彼此的關系一直淡淡的。就荀貞的意思來說,他是很想和辛璦處好關系的。辛璦在後世雖然無名,辛評、辛毗卻頗有名氣。辛家又是本郡的著名士族。能和辛璦、辛評、辛毗交好,對日後必有幫助。

因此,見辛璦主動與他說話,他謙虛地笑道:「玉郎謬贊了。玉郎文雅風流,有英雄壯志,與你相比,我算得甚么呢?」

……

城外鼓聲大作,黃巾軍的士卒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狂呼。

諸人往城外去。

東城牆外的黃巾士卒大約有四五千人,參與攻城的占一半左右,兩千多人。

這兩千多人分成了七八個攻擊方陣,每個方陣人數不等,多則四五百人,少則一二百人。

諸人都出來了,這每個方陣應該就是一個營隊。在正規的軍隊編制里,各個營隊之間是不可能出現這種人數懸殊的情況的。之所以會如此,黃巾軍大約是按照「鄉里」來劃分營頭的。

有的鄉人多,營頭就大;有的鄉人少,營頭就小。

不管人多人少,每個方陣都大概分成三個部分。最前邊的士卒抬著浮橋,中間的士卒拿著各色武器,應是攻城主力,後頭的士卒扛著做工粗糙的雲梯。

他們高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在各營小帥們的驅趕下,跑向護城河。

荀貞站在高處,將整個戰場一覽無遺。總的來說,此次參與攻城的黃巾軍士卒雖然不少,但隊形散亂,毫無章程可言,就像放鴨子似的亂七八糟。

他松了口氣,說道:「妖賊不知兵法,隊形不整。不足為慮。」

著黃巾士卒一點點地接近護城河,文太守緊張地說道:「快叫蹶張士上前,放箭殺賊。」

荀攸阻止了他的下令,說道:「距離尚遠,弓矢難及。待其到城下,再放矢不遠。」

荀貞作為兵曹椽,是太守在軍中的副手。文太守如果不在場,郡兵以他為首;如今文太守在場,就沒他發令的資格。他知道文太守不待見他,任命他為兵曹椽實為不得已,為了能集中全城的力量守好城池,他也盡量地約束自己不越庖代俎,以免引得文太守不快。

他恭謹地說道:「明府可以先下令,叫各隊弓弩手預備。」

「對,對。傳令,令各隊蹶張士上前,開弩預備。」

自有傳令兵接令,分向城牆兩邊飛奔。一邊奔跑,一邊傳達文太守的命令。

布置在東城牆這邊的弓弩手有兩百人,接到命令後,以「伍」為單位,或拿弓矢,或提著弩機,亂紛紛地到了各個城垛口。步兵中的長矛手亦在隊長們的催促下,手忙腳亂地在他們身後列陣。

因為從沒有過守城的經驗,大部分弓弩手、長矛手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顯得慌亂不堪,甚至還有摔倒在地的。

荀貞不動聲色地把郡兵們的表現在眼里,慶幸地想道:「郡兵久不經戰事,突逢驟變,表現慘不忍睹。幸好對手更弱!」

敵我雙方半斤八兩,攻城的亂七八糟,守城的手忙腳亂。

……

攻城的黃巾軍到了護城河下,各個方陣中最前邊的士卒紛紛把浮橋架到河上。

他們沒有經驗,總共八座浮橋,在搭架的過程中掉入河中了三架,最終只有五座成功搭成。

浮橋搭架好後,黃巾軍士卒調整了一下進攻的隊形。

沒能搭成浮橋的那三個方陣匯入了別的方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