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5624 字 2020-06-20

曹操的祖父曹騰不說,只說他的父親曹嵩,歷官司隸校尉、大司農、大鴻臚,都是實權高官,且有曹騰留下的那些善緣,在朝中很有勢力,如果能夠得到曹操的幫助,任一個黃門侍郎或者議郎還不是輕而易舉?

想到此處,再曹操時,荀貞的眼神就不一樣了。

初見曹操時,他對曹操更多的好奇,覺得這個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前世之所知,陌生是因為眼前之曹操似與前世之所知有很大不同。入如今再曹操,就不是陌生,也不是熟悉,而是一個可以借助的台階了。既有了此意,他當即調整心態,不動聲色地漸與曹操曲意結交起來。

兩人一路談談說說,彼此有意,皆想與對方結交,越說越是入港,不知不覺,夜色將盡,東方將亮。

曹操笑道:「貞之,天快亮了。皇甫將軍的軍令,令你我不得白晝行軍,就在前邊找個地方扎營歇息罷!如何?」

經過這么小半夜的行軍夜聊,曹操已開始用「字」來稱呼荀貞了。

荀貞笑道:「悉從都尉。」

又前行兩里,路邊有個鄉里,鄉民多已逃走,只留下了些老弱婦孺,便在此鄉扎營歇息。

休息了一天,傍晚時候,荀貞傳令整軍,准備接著行軍,卻不見曹操出來,頗是奇怪,乃帶了程偃等幾個親兵去曹操歇息之處。

曹操住在本鄉一個地主的院子里。荀貞進到院中,曹操的侍衛請他稍等,說道:「都尉正在屋中讀書。」

「讀書?」

「是啊。荀君有所不知,我家都尉最好讀書,平時不管多忙,每天必要書,今領兵出征亦手不釋卷。荀君請稍候,小人前去通報。」

這個侍衛入屋中通報。

很快,曹操披衣出來,手中拿了卷書,笑道:「哎呀,只顧書,忘了時辰,不覺天色已暮!我說這書上的字怎么越來越不清了?哈哈。」

「都尉在何書?如此入神?」

曹操揚了揚手中書卷,笑道:「《孫子》。古人雲:『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我今臨陣展卷,讀誦《孫子》,雖然晚了點,總勝過不讀,是故古人又雲:『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荀貞笑道:「都尉何其謙也!天已暮了,吾等這就出發吧?」

「好!你等我片刻,待我穿上足衣。」曹操手往下指,把腳從步履中伸出來,卻是光著腳,沒穿襪子。

荀貞見過不少官吏、士子了,出門迎客而只穿鞋卻沒穿襪子的,曹操是頭一個。他莞爾一笑,說道:「好。」

等曹操穿戴整齊,傳令部將把部眾集合起來後,夜色已至。

兩人率部出鄉,繼續前行。一夜疾行,快天亮時,如期趕到了渡河的地點。渡過河後,又前行數里,選了個隱蔽的地方就地駐扎。依照皇甫嵩的將令,魏校尉應已著手誘波才再度派兵渡河去援昆陽了。昆陽就快守不住了,如果所料不差,波才若是上當的話,他應該很快會出兵渡河了。

兩人嚴令部卒不得外出,不得生火,不得喧嘩,隱伏在駐營之地,遣出斥候去澧水岸邊打探,靜候魏校尉的消息。

等到傍晚,斥候急匆匆地趕了回來,同時來的還有皇甫嵩的軍令。

曹操、荀貞聽完斥候的稟報和軍令,面面相覷。

確實如他們之前的推測,波才的確上當了,於今天午時第三次遣兵五千人渡河救援昆陽。截止到此,與皇甫嵩的計劃是一致的,但接下來卻偏離了原定之計劃。魏校尉詐敗變成了真敗。要不是朱俊力挽狂瀾,恐怕魏校尉就要全軍覆滅了,即便如此,他部下亦傷亡近千,余眾大多潰散,短期內是無法趕來與曹操、荀貞合兵了。

皇甫嵩在軍令中說道:「波才渡河之兵被朱將軍全殲,波才受此驚嚇,很可能會馬上棄城南逃。絕不能放他逃走。你兩人可立即帶本部人馬先行趕去舞陽。波才若棄城逃遁,即擊之!我已令魏校尉盡快收攏殘兵,趕去與你二人會合。」

曹操、荀貞部下諸將聞聽軍令後,大多愁眉不展,有的說道:「咱們總共才五千人,波才尚有近萬五千人,咱們如何能拖住他?他要真的出城,以咱們這點兵力恐怕攔不住啊!」

荀貞心道:「人算不如天算。皇甫將軍此計可以說是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考慮進去了,卻萬沒料到魏校尉會詐敗變成真敗。」

上次荀貞渡汝水去誘波才、何曼時,荀攸、戲志才曾和他討論過該派誰去做「詐敗之將」,詐敗確實不易,但魏校尉乃是比兩千石的高級將領,本部越騎營又是禁衛軍,是本朝的王牌野戰部隊,從常理而言,對付黃巾軍這種「烏合之眾」應是很輕松的,即使詐敗料也不難,卻沒料到,他竟變成了真敗。這讓荀貞不禁懷疑起魏校尉的指揮能力與越騎營的戰斗力。

他的懷疑是正確的。如今的北軍五校早已不是當年戰功赫赫的北軍五校了。早年的北軍五校士都是選募來的勇士,而今的北軍五校早已腐朽不堪,朝廷甚至多次買賣北軍五校士的名額,有錢就能進去為營士。這樣的部隊哪里會有太強的戰斗力?其實在上次救孫堅時,荀貞就應該出端倪,當時他在岸邊到了一些渡河不成、渾身泥濘的越騎營騎士,孫堅、荀貞可以成功渡河,越騎營卻渡河失敗,這要是精銳豈會如此?只是北軍五校的名頭太大,荀貞當時以為是河底泥濘不利馳馬的緣故,沒有多想。

魏校尉戰敗,短期內無法與荀貞、曹操合兵,盡管荀貞、曹操部下只有不到五千人,以這不到五千人去拖住波才的一萬五千人難度極大,但軍令如山倒,皇甫嵩既然下了這個軍令,那么就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曹操皺著眉頭,問荀貞:「貞之,你意下如何?」

荀貞心里也沒底,但軍令不能不服從,他可不想背上一個「怯戰」之名,說道:「皇甫將軍既已下軍令,吾等自當遵從。」

曹操點了點頭,說道:「我亦此意。」站起身,環顧諸將,正要下令出發趕去舞陽,戲志才突然插口說道:「都尉且慢。」

「戲君有何話說?」

「我有一計,或可解此難。」

曹操大喜,問道:「何計也?」

戲志才答道:「諸君所憂者,不過是憂我兵少,恐不能阻波才棄城南逃。若是我等給波才造成一個假象,使他以為我等兵多,會是怎樣?」

諸將中有人答道:「他見我等兵多,自就不敢棄城南逃了。」

諸將是在擔憂波才會棄城突圍,如果能嚇住他,使他不敢棄城突圍,那么諸將的擔憂自也就不存在了。

戲志才說道:「吾有一計,可使波才以為我等兵多。」

「是何妙計?」

「昔者孫臏減灶,今者我等可以『增灶』。」

諸將中還有人不解,疑惑問道:「增灶?」

荀貞、曹操已知戲志才之意。曹操大喜,說道:「真妙計也!戲君之意可是在說,我等可以虛張聲勢么?」

「然也。」

有人問道:「如何虛張聲勢?」

「此去舞陽,我等可多打旗幟,此其一。到舞陽城下後,遣精銳勇士去城下耀武揚威,使波才難辨我軍虛實,此其二。待到入夜後,可分兵兩部,一部燈火通明駐扎城外,一部潛行折去澧水,趁夜渡河,等到明天一早再渡河回來,裝作是從昆陽來的援兵,此其三。」

荀貞、曹操喜道:「好計!」

兩人對視一眼,做出決定,曹操令道:「就按此計行之!」

他們扎營的地方離舞陽有數十里,事不宜遲,為防波才逃遁,荀貞、曹操當即下令全軍拔營疾行,並把軍中的馬匹全部抽選出來,組成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隊伍,令他們先去舞陽,令道:「去到舞陽城外後,若見波才逃遁,可先擊之,不求殺敵,只要能把他們拖住就行。」

如此,騎兵先行,步卒隨後。

一夜馳行,次日清晨,荀貞、曹操帶部大張旗鼓地到了舞陽城外。提前來到的騎兵們迎上稟報:波才昨夜並未出城。

依照戲志才之計,曹操、荀貞一邊令部卒扎營,一邊選出數百勇士,配合這五百騎兵,去到舞陽城下耀武揚威,向城內高喊:「舞陽將陷,汝等渡河救援之兵已被全殲,我大軍數萬在此,爾等還不速速獻城投降?」

波才在城中聞守卒急報,披甲登城,眺望荀貞、曹操的部隊。

兩下相距四五里,瞧不清具體狀況,只見無數旗幟飄揚,從旗幟、煙塵判斷,怕不下萬人。三次救昆陽不得,昨天派出的兵馬更被全殲,這本就令波才不安,今又見城外來了上萬敵人,越發惶恐。

左右隨從諸將中有人急聲說道:「上師,我軍去援昆陽的兵馬被漢賊殲滅,昆陽外無援兵,守不住了!恐怕等不了多久漢賊的主力就會來到,吾等要早點突圍啊!」

又一人指著城外說道:「城外已來了上萬妖賊,你們在城下馳騁的這千余步騎,人皆精甲,我軍的兵械遠不如之,守城還行,野戰萬難敵之,如何突圍?」

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波才猶豫難決。

他有點後悔,當初為什么舍不得昆陽那數萬部眾,沒有及早南下呢?

他暗自懊惱,心道:「早知就該舍棄昆陽,早去汝南!」可如今後悔也晚了,現下該怎么辦?是立刻突圍還是堅守城池?直到入夜,他還沒有做出決定。次日早上,又有人來急報:「報,上師,城外又來了數千漢賊!」波才大驚失色,再上城頭觀望,見從澧水方向來了數千漢軍。

原先在城下的就有上萬,這又來了數千,加到一塊兒有一萬多人,和他本部現有的兵馬不相上下了。波才深知,他的部眾不擅野戰,若是兵力倍於敵人,還可以突圍一試,如今敵我兵力相當,若是出城野戰斷難是漢軍的對手。如此一來,他熄了突圍的想法,下了決定:死守舞陽。

波才在城中焦灼,荀貞、曹操在城外也很焦灼。

今天早上來的這支軍馬是曹操部,他昨夜帶本部悄悄去了澧水岸邊,今天一早折返回來。雖然戲志才的計策生了效,從昨天到今天早上,舞陽城內的黃巾軍一直沒有異動,沒有出城突圍的樣子,但保不齊波才會狗急跳牆,孤注一擲。如果波才真的突圍了,他們四五千人,對其近一萬五千人,先不說獲勝的機會大不大,就算獲勝了,傷亡也必定不小。曹操還好,荀貞實在不想打這一仗,他就這么兩三千的班底,怎肯毀在此處。

因為焦灼,荀貞、曹操這兩天也沒怎么再閑談了,一見面就說軍事。終於,次日下午,等來了昆陽的軍報。

曹操位尊,先軍報,完後大喜,對荀貞說道:「今晨,我軍克復了昆陽!」

攻陷昆陽的時間比皇甫嵩預計的晚了兩日。

荀貞接過軍報,後方知為何晚了兩日,卻原來早在兩日前,正如皇甫嵩的預計,昆陽就堅持不住了,何曼請降,但是卻被朱俊拒絕了。朱俊拒不納降,何曼走投無路,只好死守,又血戰了兩日這才將昆陽攻陷。孫堅先登,頭一個登上城頭,攻入城內。

曹操、荀貞細問來送軍報的信使,問了陷城的經過後,曹操問道:「昆陽賊兵既在兩日前就已請降,朱將軍為何不納?」

要不是朱俊堅決不納降,荀貞和曹操也不用提心吊膽在舞陽城外過這兩天。

信使答道:「何曼請降之日,亦有將校勸朱將軍,舉秦項時高祖納降的舊例來勸朱將軍接受何曼之降,朱將軍以為『兵有形同而勢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逆,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因不肯接受何曼之降。」

曹操嘿然,不復再問,隨口又問了一句:「昆陽城內數萬賊兵,不知兩位將軍打算如何處置?」

「已然盡數屠了。」

曹操差點沒把手里的軍報丟掉,猛得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不可置信似的問道:「盡數屠了?」

「是。」

「一個沒留?」

「是。」

「殺俘不祥,就無人勸兩位將軍?」

「有人勸過,說殺降不祥,但朱將軍說:『仁民可也,豈可仁賊』?皇甫將軍以為然,因此盡屠賊兵。」

「這,……。」

不止曹操吃驚,荀貞也很震驚,兩人一個在主座,一個在側席,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想道:「舞陽難克了!」

——

,省內。

「蔡邕雲:本為禁中。門閤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孝元皇後父名禁,避之故曰省中」。省內就是禁中,在宮內,是君主日常居住的地方,要入省必須先先入宮,從宮門到省門還有一段較遠的距離。「省」和「宮」合在一起即「宮省」,宮省制度先秦時似已有之。

2,北軍五校。

「東漢兵政不修,五校官兵平時無所事事,養尊處優,『五營官顯職閑,而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華給,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

除了將領多以宗室肺腑居之外,五營兵也多無戰力,因其地位較為優越,久之乃有父死子繼的現象,「如安帝元初二年,『遣任尚為中郎將,將羽林、緹騎,五營子弟三千五百人屯三輔以備羌』,『五營子弟』說明五營兵又有世兵一跡」。到了東漢後期,又有以買賣入五營者,安帝永初三年「三公以國用不足,奏令吏人入谷得錢為關內侯、虎賁、……,緹騎、營士各有差」,桓帝延熹四年「占賣關內侯、虎賁、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谷」,營士即五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