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668 字 2020-06-20

回邯鄲的路上,荀貞聽說了一個新聞。卻是冀州安平國王劉續坐「不道」被誅,國除。

這個安平國王劉續即前文所說之那個數月前被黃巾俘虜、後又被朝廷贖回的劉續。

聽到這個新聞,荀貞、荀攸兩人喜相視,頭個反應就是:「李公可以脫罪了!」

李公,也即前文所說之李固之子李燮。

朝廷贖回劉續後,議復其國,時任安平國相的李固之子李燮上奏說:「劉續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守藩不稱,損辱聖朝」,認為「不宜復國」,但沒被朝廷接受。劉續復國,李燮反被以「謗毀宗室」的罪名「輸作左校」。「輸作左校」是本朝對犯罪吏員的一種懲罰,左校是將作大匠的下屬機構,主要負責京師的工程勞作,輸作左校就是服勞役。

現今劉續坐「不道」被誅,「不道」主要是指「逆節絕理」之罪,所謂「逆節絕理」,也就是李燮所說的「在國無政」了。李燮的上奏既然說得對,那他的罪名肯定就能免去了。

荀攸甚喜,彈冠為慶。

他這么高興,卻是因為李燮與荀氏有舊,算是他與荀貞的長輩。

早年間,荀爽和同郡的賈彪齊名州郡,荀爽溫潤內斂,賈彪志才慷慨,兩人性格不合,彼此間卻不和睦,李燮與他兩人同時交往,「情無適莫,世稱其平正」。

李燮既與荀爽為友,當然就是荀貞、荀攸的長輩了。

果如荀貞、荀攸所料,半天後,他們方入邯鄲就又聽到了另一個新聞:李燮被拜為議郎。

隨著這個新聞來的還有京師士子新編出來的一句諺謠:「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子不肯立王說的自是李燮反對劉續復國,父不肯立帝說的則是在質帝被梁冀鴆殺後,李固堅決反對梁冀立蠡吾侯為帝。李固、李燮父子俱因此獲罪。李固死在獄中,李燮的運氣好點,又被朝廷起用了。

荀攸笑對荀貞說道:「李公脫罪,朝廷征拜他為議郎,想必不日就要再獲大用,此喜事也。中尉當寫信賀之。」

議郎是一個過渡性的職位。以李燮的家世、資歷、名聲,用不了多久應就能再出仕二千石了。

荀貞以為然。

荀氏雖是當世名門,因黨錮之故,族中如今既無顯宦,又故交零落,對荀貞而言,他現在極缺朝中大臣和地方州郡長吏的援手助力。他心道:「我聽說陰修前不久被朝廷拜為了將作大匠,位居十二卿。出征以來,我許久沒有給他寫信了,這次也當以故吏的身份寫封書信給他。」

將作大匠不是九卿,但只比九卿低一點,和執金吾、大長秋一起與九卿被時人並稱為「十二卿」。依漢家故事,將作大匠再往上升遷就是九卿了。

荀貞起家為繁陽亭長時陰修剛到潁川為太守,是陰修提拔他為西鄉有秩薔夫,又拔擢他為郡北部督郵,他不折不扣的是「陰修故吏」。

陰修離任潁川後,他隔三差五地寫信、遣人送禮物給陰修,禮尚往來,陰修也常給他回信。黃巾亂後,他忙於從軍征戰,卻是已有多半年未曾再與陰修有過聯系了。現今他被擢為比二千石,陰修在朝中肯定知道此事,他應該寫封信送去,感謝感謝陰修當年的「知遇之恩」。

有「故吏」這一層身份在,下些功夫,陰修是很有可能成為他在朝中的助力的。

以前他任郡吏的時候,朝中有沒有人對他的影響還不大,現在是趙國中尉,在朝中就必須要有人了。袁紹、曹操諸輩畢竟隔了一層,即使曹操傾心相對,他也不能全依靠曹、袁,自己在朝中也得有路子,陰修是一個極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