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813 字 2020-06-20

得了斥候打探來的第一手情報,荀貞心里有了底。

次日上午,吃過早飯,首遣李驤先行,荀貞自帶中軍繼之,陳到統兵殿後,三千步騎進至汦水南岸。

癭陶一帶河網密布,數十里方圓里有五六條較大的河水,北有位處在癭陶與楊氏之間的洨水、濟水,南有分布在癭陶和任縣之間的汦水、渚水等數河,而且南邊還有冀州最大的一個湖澤,即大陸澤。

這個地理環境是不利進行大規模作戰的。

這也是為什么荀貞在得知楊氏失陷,張牛角、褚飛燕合兵一處、進圍癭陶後,不願意服從王芬的命令,與張牛角、褚飛燕短兵相接的一個緣故。

如果戰事失利,荀貞部連撤退都沒有地方撤退,不管是向南、還是向西、又或是向東,到處都有河。前有河阻,後有追兵,這就是全軍覆滅的前奏。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褚飛燕、張牛角猜出了荀貞有顧慮,所以在明知荀貞率部抵達到汦水南岸的情況下,依然猛攻癭陶不停。

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面。

汦水南岸,荀貞部三千步騎築營造壘,按兵不動,汦水北岸,最南邊是數千張牛角、褚飛燕部的駐兵,與荀貞部隔河相望,數里之外就是熱火朝天的癭陶戰場。

駐軍南岸了三天,荀貞這一天登上高地,遙望北岸癭陶,看了多時,又轉顧對岸的賊兵。

「咦?公達,你看,對岸的賊兵似乎有點異常。」

荀攸望去,見對岸賊營里不時有騎馬的小帥奔馳出入,相比前兩天,營里亂了很多。他說道:「是有點異常,莫非賊營出了什么事情?」

「我部又沒有渡河,賊營能出何事?」

「要不然就是張牛角、褚飛燕攻城不利,故此召諸賊小帥軍議。」

「有可能。」

荀貞望著紛亂的賊營,心道:「現在如是晚上,對岸的賊營這么亂,卻是一個我部渡河擊之的良機。」他撫著短髭望了會兒,開口說道,「公達,我部已築營北岸三天了,不能再按兵不動了啊。」

「中尉的意思是?」

「方伯命令我等馳援癭陶,我與巨鹿太守郭典去年同在皇甫將軍帳下效力,也算有舊,去年我還給他寫了封信,請他照顧樊阿,而今我等既然來了,總不能在這兒做個看客。」邊兒上沒有外人,荀貞實話直話,「……話傳出去,會很不好聽的。」

上有刺史的軍令,近有癭陶的友軍守城奮戰,荀貞如果只是在汦水南岸做個看客,傳出去必然會有損他的聲名。

「話雖是如此說,但就眼下這局面,地利在賊不在我,我部如是冒進,恐會失利啊。」荀攸遙指汦水,「別的不說,就說這條汦水,我部就不好渡過。」

對岸有數千賊兵把守,這條河的確不易渡。

「三千步騎渡河固然不易,但如果人數少點?」

「中尉是說?」

「選個三二百的精銳,趁夜渡之,不求多大的戰果,只要能起到騷擾對岸賊兵的作用即可。」

荀攸笑了起來,說道:「原來中尉打的是這個主意。」

明知局面對己方不利,荀貞當然不會強渡尋死,可如果坐觀又會對名聲不利,所以干脆派個三二百人潛渡到河對岸去,騷擾對岸的賊兵一番然後再回來。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失利,同時也「遵從」了王芬的軍令。

「你覺得如何?」

「我看行。」

荀貞、荀攸相對一笑。

兩人商量已定,從高地下來,回到營中,召來諸將,荀貞正待下令,外邊來了一個斥候。

「報!」

「何事如此倉急?」

「張牛角死了。」

「什么?」

「張牛角率眾攻城時中了流矢,傷重而死。」

「什么時候的事兒?」

「兩個時辰前。」

荀貞立刻想到了剛才在高地上時見到的賊營亂像,說道:「難怪對岸賊營紛亂!」他心思電轉,霍然起身,轉頭處,荀攸也站起了身,兩人相顧對視,不用言語,俱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了對方的心思。

荀攸喜上眉梢,說道:「中尉,此天賜良機!」

荀貞哈哈大笑,說道:「癭陶解圍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