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物迥異江南地(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906 字 2020-06-20

荊州地處南北之間,南陽郡在荊州最北邊,挨著潁川郡,可算是荊州境內的「北郡」,也算是中原地帶了,兼之又是帝鄉,人文薈萃、經濟發達,一向來都是帝國有數的大郡之一,在南陽郡境內時,荀貞尚未覺得與北方有太大不同,但越往南行,南北差異越是明顯。

首先自然是口音上的差異。

冀州與豫州也有口音之差,但好歹荀貞還能聽懂大部分的冀州土話,可江南的土話,荀貞卻是大部分都聽不懂,如聞天書,好在他對此早有准備,選帶的義從里有早年在江南待過的,倒是可以做個「翻譯」,——固然有「洛陽正音」的官話,但除了當官做吏的和一些讀書人,尋常老百姓又有誰會去學這個?

其次是地理上的不同。

較之北方,江南丘陵多、河水多。入南陽之後,一路南下,漸丘多水多。

再次是風俗上的不同。

士子、儒生還好點,鄉野百姓的衣著打扮、日常吃用,以至給孩子取名的習慣,和北方均有不同。

再一個,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文化、經濟上的差異。

南方的文化、經濟本是遠不如北方的,直到前漢之時,「楚、越之地」還「地廣人希」,連「城郭邑里」都沒有,「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地深昧而多水險」,「人跡所絕,車道不通」,林木之中多蝮蛇猛獸,每到盛夏,因為地氣卑濕之故,「嘔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乃至南人的壽命都因此而受到影響,不如北人壽長,「江南卑濕,丈夫早夭」,早夭的男丁所在皆是。

待得入到本朝以來,一則因為帝國的都城遷到了中原,離江南離得近了些,再則也是北方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國家遂加大了對南方的開發,從而使江南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過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發展上卻還是不均衡的。

有的州郡發展較快,有的州郡發展較慢。

好點的是,荀貞這次來到的荊州是江南諸州中發展較快的一個。

早在安帝永初年間,荊州和揚州已開發得很好了,逮至如今,二州境內的一些郡縣更是可稱富庶,雖和北方相比仍有不足,但因為沒有受到「黃巾起義」太大影響的緣故,從某種程度而言,較之北方,此時的荊、揚之地反而成為了「沃野萬里,民富兵強」的一片樂土。

當然,所謂「沃野萬里,民富兵強」,也是相對而言,一是相對此二州在開發前的情況而言,二是相對北方受到戰亂嚴重的州郡而言,要論經濟、文化的底蘊,還是較北方為遜的。

時已九月底,北方在這個季節天氣已然涼爽,而江南之地卻與北地不同,倒也不是酷熱,而是濕熱,行坐馬上,在太陽底下趕不了多久的路,衣甲就被汗水浸濕,一旦浸濕,就不易干。

「君侯,我聞江南多雨,我等入荊州以來,雨水沒逢上幾場,只是這天氣實在讓人受不了。太史公雲『江南卑濕』,果然不假。」

程嘉敞著衣襟,騎著馬跟在荀貞身邊,掂起水囊,咕咚咕咚地灌了幾大口。

司馬遷的《史記》在前漢時名為《太史公書》,本朝桓帝年間被定名為《史記》,在前漢的時候,因為此書涉及宮廷秘事,故此是不對外流傳的,本朝以後,雖得以傳播,但所傳播的版本仍然不全,是經過刪改的,不過如「江南卑濕」這樣無關秘事的語句倒是沒有在刪改之列。

前世之時,交通便利,荀貞天南海北地著實去過不少地方,可在他的印象中,後世的江南雖也潮熱,卻似尚不如現在,——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和前世隔得太遠了,記憶出現了偏差。

穿越到這個時代至今,恪於客觀條件,除了從軍去冀州之外,荀貞少有遠行,因而,雖然江南潮熱,雖是逃亡之身,但他的興致卻很高,揚鞭前指,說道:「過了隨縣,再往前就是江夏了。我久聞雲夢澤大名,以前就一直想來看看,托今日『亡命』之福,卻是終於得償所願。」

雲夢澤與巨鹿的大陸澤俱為「九澤」之一,隨著時光的流逝,滄海桑田,大陸澤消失於後世不見了,而雲夢澤則變成了洞庭湖,不過比起後來的洞庭湖,此時的雲夢澤浩瀚無邊,先秦時期,其范圍周長近千里,便是時處漢末的當下亦有數百里周長,橫跨江夏與南郡兩個郡。

荀貞在前世讀書時,著實見過「雲夢澤」三字不少回,常惜不能親眼目睹「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之壯景,而今有了機會,興致勃勃。

程嘉、荀攸等人雖不能體會他的心情,但因為他們多是中原人,以前甚少見到大海大澤,所以倒是不妨礙他們與荀貞一樣對雲夢澤充滿期待。

荀攸笑道:「昔從君侯討黃巾,在巨鹿觀看過大陸澤,已令我驚嘆,聽說雲夢澤遠比大陸澤為大,也不知更是何等壯美!」

說話間,前邊一騎奔馳而來。

卻是被派去前頭打探道路的義從。

這義從以前來到江南,知曉南音,所以被派去前頭打探路況。他馳至荀貞近前,勒了下馬,隨即單手控韁,駕著馬漂亮地轉了個圈,從迎面對馳變成了與荀貞並駕齊驅。

「君侯,前邊有個野亭,過了那亭,再前行十余里,便是江夏郡界內了。」

「亭上可見我的畫像了么?」

所謂「亭長可見我的畫像」,荀貞說的自然是可有見到朝廷通緝他的文書。

這個義從搖了搖頭,說道:「未曾見有,不過倒是聽說了一件事。」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