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801 字 2020-06-20

「張公不是請你去助他么?」

「張公長者,待洪恩厚,洪素敬愛之,如是張公遇難,便是九死不得一生,洪亦會傾身相赴!這是私情。而今討董,張公雖忠厚長者,軍伍之才卻不及明公,洪留下來助明公,想來應會更有助於討董。這是公事。」

「公私分明。好啊!這么說,你是願留下來助我了?」

「洪不自量力,願為明公門下馬前驅!明公但有何驅遣,洪必傾力而為。」

「子源,我剛才說我『還在考慮此事該怎么謀劃』,這一句不是假話。現在就有一件事,十分令我難做啊。」

「敢問明公,是何事也?」

「你適才說,如今當務之急:一是籌糧,一是募兵。秋收方始,籌糧還沒到時候,但募兵卻的確是現在的當務之急,理應著手了,然我再三思酌,卻想不到一個好的募兵的由頭啊。」

「此事何難!明公交給我去辦就是。」

「卿有何好借口?」

「便以『青、兗黃巾逼壓我州,郡兵老弱,不堪戰,為保郡土,需更募兵』為名就是。」

「以此為名,不會引起郡人的懷疑么?畢竟我郡離青、兗頗遠啊。」

廣陵郡在徐州的最南邊,青州、兗州在徐州的西北和北邊,青、兗黃巾再逼壓徐州,受到壓力的也只能是琅琊、東海、彭城,換言之,也該是陶謙和彭城相薛禮,而不該是廣陵。

「數十萬郡人的安危,豈能盡托於鄰郡之手?事不預則廢。以此為借口,縱是郡人有疑,也無話可說了。」

其實,荀貞找不到募兵的好由頭,主要不是因為擔心「郡人生疑」,主要是擔心「郡吏生疑」。好端端的,忽然要大肆召兵,郡人可能不會多想,但同在郡府、了解郡府情況的那么多郡吏卻定會有不少因而生疑的,別的不說,就郡府缺糧之事,郡吏皆知,缺著糧還要募兵,這不是在人為地再加大郡府的負擔么?不但定會有不少郡吏生疑,還定會有不少郡吏上書勸諫。

事實上,臧洪現在主動攬過此任,本身就已經是幫荀貞解決掉這個大麻煩了,——臧洪是郡功曹,在郡中威望挺高,郡吏中有很多是他的好友,如郡賊曹掾陳容,還要很多一向仰慕、敬重他的,由他來牽募兵的頭,無形中就已經減輕了大部分郡吏可能會有的懷疑,以至阻力。

荀貞當即拍板,說道:「好!那就依你的意見,便這么辦!」

「募兵之事,洪可負其全責,但有二事,卻需得先請明公示下。」

「你說。」

「兵從何處募,此其一;募多少,此其二。」

「吾郡去年遭黃巾之亂,戶口頗損,只從本郡募必然不行,丹陽兵天下聞名,我修書一封,寫給丹陽太守,今次募兵,可部分從本郡募,再從丹陽募一些來。」

丹陽郡就在廣陵的南邊,兩郡接壤,去丹陽募兵是很方便的。

丹陽太守周昕和袁紹、曹操的關系都挺好,荀貞此前為借糧種等物已經給周昕寫過一封信去,周昕雖然沒有借給他,但回信的措辭很客氣,也很熱情,特別還說到:多次從本初、孟德處聽聞潁陰之名,久思一見,廣陵、丹陽雖分屬二州,然郡界相接,今賊寇蜂起,將來如再遇到大的賊亂,兩郡可以守望互助。糧種等物周昕可以不借,那是因為丹陽可能也缺,但兵源丹陽卻是一點不缺,荀貞有十成把握,只要一封信去,到丹陽募兵這件事周昕必會答應。

臧洪大喜,說道:「丹陽素出精卒,如能到丹陽募些兵來,自是最好不過!」

「至於募兵的數目,郡府缺糧,便是等到秋收後,納了秋糧,郡府也仍不寬裕,這個數目,我看啊,最多兩萬人,不能再多了。」

「是。」

「如此,此事就托付給子源了!」

「明公放心,我必將此事辦好!」

堂外夜色漸濃,一陣涼風吹入室內,堂中燭影搖紅。

涼風不但吹拂到了燭焰,也吹拂到了荀貞的發髻、衣襟。

他轉首堂外,院中風動林葉,半滿的明月懸掛夜空,灑下清輝。

他不覺感慨萬千,說道:「人生一世,幾番月明,幾番風涼?去日苦多!子源,國家養士二百年,深恩難報,現在是你我仗節死國之時了。我還是那句話:事如能成,雖死無憾!」

臧洪胸懷激盪,立在荀貞身側,同迎涼風,同望明月,應道:「事如能成,雖死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