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荀鎮東巡行二州(三)(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244 字 2021-05-1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

荀貞問道:「這是什么?」

華歆說道:「這些都是下官與孔北海來往通信的文書,早就想呈給明公觀看,只是一直不得機會。正好明公今次巡州至鄙郡,就請明公看上一看吧。」

北海國與琅琊郡相鄰,與泰山郡並不接壤,但離泰山郡也很近,兩郡相距只有六七十里地。華歆與孔融都是當代名士,——華歆的這個泰山太守目前是代荀成而任的,不過早在代任之前,他就在泰山了,從他到泰山之後以來,一則是他本來就尊重孔融的名聲,二來也是奉荀貞的命令,所以與孔融通訊不斷,書信來往甚密。

荀貞就把那疊文書拿住,打開來看。

都是孔融給華歆的回信。

翻看了幾封,沒有什么其他的內容,多是兩人在討論諸經學術問題,偶爾有牽涉到政治時局的話語,孔融的語氣也都是憂國憂民,掛念天子現在於長安不知有多受苦,擔憂天子的安危,以及對袁紹、袁術兄弟和別的些割據勢力皆頗非議,等等如此。

至於荀貞,幾封信翻下來,沒有一句言及,這大概是華歆在給孔融的去信中,沒有提到徐州的內政之故,也應該是因為孔融知道華歆是荀貞的屬吏,所以不願與他談論荀貞。

卻也就罷了,不必多提。

荀貞看完孔融的來信,倒是因此想起一事,問華歆,說道:「我數次遣人邀請鄭玄到我州府,鄭玄都不肯去,他現於南城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華歆答道:「遵照明公的吩咐,下官對鄭公十分照顧,逢年過節,都會遣人致送禮物,問候他的起居。前些時,鄭公亦染了微疾,下官專請了郡中名醫去給他醫治。……下官也曾經請他來郡府居住,並給他准備了宅院,可是他不肯來,執意居在南城。」

「鄭公海內大儒,名著四方,我聞即便是而今州郡戰亂不定,亦有許多士子不遠千里、冒賊寇之險而迢迢至南城,投其門下學經,可有此事?」

華歆以袖掩口,咳嗽了兩聲,臉上露出既如欽佩、又像欣賞的神色,點了點頭,答道:「確如明公所說,正是如此。不止泰山郡的士人,包括青州、兗州,江東荊、揚,幽州、並州的士人,千里遠至,投到鄭公門下求學的士子都有許多,……當然,我徐州各郡的士子也有不少,現而今,加起來不下千人之眾了。」

卻那華歆臉上的表情,似乎不太好了解,為何又是欽佩、又是欣賞?

但荀貞能夠理解。

那欽佩,欽佩的自是鄭玄誨人不倦。

欣賞,則欣賞的是那些冒著生命危險、遠道求學的士子們。

荀貞不禁感嘆,心中想道:「所謂薪火相傳,華夏之文明所以歷經苦難而道統不絕者,正是因為有這些雖處亂世而猶埋首學問、傳業解惑的良師,因為有這些甘冒危險而跋涉千里、汲汲求學的學生!」

想到這里,荀貞說道,「今雖亂世,但不會總是亂世,仗,總有打完的時候,經學儒生,於戰亂之際,雖上不得戰場,然教化生民,最重要的是,當太平重現之時,先聖之學……」

話至此處,荀貞心中一動,頓了一下,旋即把思緒收回,先將在說的話說完,說道,「還是要靠他們來傳承的,是以,不但鄭公,這些求學士子的日常生活你也要照顧好,……他們從外地來到南城,一則居住,二來飲食,這兩個方面都得照顧到。這些士子中,應該有寒士吧,可能連飯都不能吃上,你要妥善的加以照顧。」

華歆應道:「明公放心,我不但交代過南城縣令,並且專門派的有人負責此事,就是郡中的文學掾,我叫他每十天半月就去南城看一看,如有士子貧寒,三餐不繼,那么就由郡府和南城縣寺出錢給養。」

就像荀貞說的,仗總有打完的時候,文化的傳承如何才能保證,從某個方面來講,這實乃是比打仗更重要的事,所以荀貞這次巡州,於東海巡的第一站便是州學,這到了泰山郡,首先問的又就是鄭玄,還有在南城跟鄭玄求學的那些士人的情況。

——劉表、袁術同在荊州,為何劉表的名聲比袁術好?

一則因袁術自己不爭氣,縱容兵士搶掠地方,而且有不臣之心,驕橫跋;二來便亦正是因為劉表禮重賢士,如今荊州的襄陽一帶儼然已經成了江左的一個文化中心,眾多北地南下至此的士人和荊州當地的士人聚集於劉表的帳下,談論文章、研究學術,就是遠在冀州的袁紹,還有身在徐州的荀貞,也都早就聽聞到過襄陽那里文化氣息濃郁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