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且抬孺子為眉展(2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555 字 2021-06-24

「是、是。」曹昂恭謹地接受曹操的批評,改換了個稱呼,說道,「荀鎮東若是趁機來犯,只怕我軍守不住啊!阿父,宜早做對策。」

「你說我該做什么對策?」

曹昂猶豫了下,說道:「昂記得阿父之前提過,如果東郡不能守,就棄東郡而西往並州。」

西往並州,尋求發展,這是程立獻給曹操的計策。

此策在未實施之前,固是需要極其保密,但曹昂是曹操的兒子,曹操卻沒有瞞他。

「西往並州么?」曹操按住額頭,目光望向室外,喃喃說道。

曹昂說道:「阿父,昂愚見,暫讓東郡,西往並州,似不失良策!」

「此策要想行之,亦難也。」

曹昂問道:「阿父是擔憂袁公不會答應阿父去並州么?」

「前天傳來的消息,說本初有意表高干為並州刺史。高干如被他表為並州刺史,你說,這並州,為父還能去么?」

曹昂說道:「袁公有意表高干為並州刺史?」

「是啊。」

高干是袁紹的外甥。值此剿滅了黑山軍除掉張飛燕以外的諸部,打通了冀州通往並州的

道路之際,袁紹有意表高干為並州刺史,其目的顯而易見,顯然是他打算將手伸到並州去了。

曹昂到底年輕,沉不住氣,面現急迫之色,說道:「阿父,袁公現在只是有意表高干為並州刺史,他畢竟還沒有上表!阿父,時間緊促,不能拖延了!昂之愚見,當趕在袁公正式上表之前,阿父把他說服,讓他改表阿父為並州刺史,乃當下之急!」

「本初用人,你還沒有看出來么?」

曹昂問道:「阿父此話何意?」

「袁譚,其子也,本初表為青州刺史;高干,其甥也,本初意表為並州刺史。我與他是什么關系?淳於瓊現為本初帳下一將耳!我恐怕是難以說服他,讓他改表我為並州刺史。」

嚴格論來,曹操和袁紹的關系,正類同於淳於瓊和袁紹的關系。

和淳於瓊一樣,曹操與袁紹是老相識;也和淳於瓊一樣,曹操亦曾是袁紹在西園軍中的同僚。

如此,通過淳於瓊在袁紹帳下的地位,就能判斷得出曹操在袁紹心目中的地位。

如若袁紹已經起意表高干為並州刺史,則無論曹操怎么說他,料之也定是萬難改變他的主意,把並州刺史之位從高干那里搶來。

曹昂說道:「可是,阿父,那難道咱們就只能坐困東郡,等待荀鎮東兵到么?」

曹操目落院中,不知怎的,看到了牆角的一簇小草,瑟瑟發抖於寒風中,可是雖然東搖西晃,卻始終不倒。他出神地看了多時,回過神來,喃喃說道:「高干孺子也!我要聽命於他么?」

高干今年二十來歲,比曹操小快二十歲,和曹昂的年歲相仿,曹操稱他一聲「孺子」不為過。

「阿父此話何意?」

曹操沒有回答曹昂,心中想道:「東郡不可守,留在東郡,只有死路一條;本初帳下不可待,本初外寬內忌,非可與共事者;眼下出路,算來算去,唯有並州一條,並州刺史我是沒辦法取高干而代之,可是並州州內一郡太守之位,我總是能夠得來的!……罷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識時務者為俊傑也,今之俯首,為待來日之揚眉也,大不了,我就且先抬一抬那高元才就是!」

亦是敢做決斷,曹操就此下了放棄東郡,轉向並州發展的決心。

便於次日,曹操召來程立、薛悌、呂虔、畢諶、王國、許汜、王楷等文武諸吏,向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轉去並州,這是程立的建議,他自是不會反對。

其余諸人多明智之士,雖因俱是兗州人之故,不免懷背井離鄉之幽怨,可東郡如今的形勢他們都很清楚,就像曹操想的那樣,留下來只是死路一條,於是都也同意了曹操的此個決定。

遂於當日,曹操一邊去書袁紹,備述東郡不可守,主動提出,願助高干為袁紹盪平並州,同時伺機為袁紹進擊張飛燕,一邊傳下令去,開始做撤往鄴縣的准備。

……

離狐郡。

很快就有東郡豪強向潘璋密報了此訊。

潘璋大喜,當即遣吏飛報郯縣,並秣兵歷馬,准備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