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 引進安-22不僅為飛機技術(2 / 2)

安22這種被認為是落後的渦輪螺旋槳飛機,對中國的好處不僅只是運營成本低,可以作為軍用運輸機,也可以改為民航客機。

如同安東諾夫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說的那樣,這對中國航空制造技術,可以起到完美的升級作用。

中國航空工業系統都是學習蘇聯發展起來的。

安東諾夫在開發出安124這樣的大型運輸機之前,精力都是放在渦輪螺旋槳飛機上。

安22這款世界上最大的渦輪螺旋槳飛機,那是渦槳飛機的巔峰之作。

對於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技術一脈相承,工業標准相同,安22一旦引進,已經消化了的安12技術的運8,技術跟性能可以很快升級到安22的級別。

白彥軍真心無法說服謝凱放棄引進的想法。

謝凱都說了可以從蘇聯貸款,他還怎么反對

「你真的想搞目前空軍真沒有這樣的需求啊」

「不是我們想搞,是安東諾夫非得把這款運輸機的技術賣給我們。也許他們只想賣飛機,安東諾夫的制造工廠,已經沒有什么訂單,工人被分成幾班干活」

謝凱把安東諾夫的情況做了介紹。

「咱們技術人才儲備不夠。」白彥軍繼續找理由。

他不同意謝凱引進這款被蘇聯放棄了十多年的安22渦輪螺旋槳飛機。

蘇聯人放棄了十多年的,絕對不會沒有原因。

真像謝凱說的那樣,蘇聯人完全可以撿起來繼續開發。

謝凱在安東諾夫的人提出來時候就動心了,哪里這么容易就放棄了

「人才儲備不夠,不是問題。一邊消化一邊培養人才,等到蘇聯不行了,再從安東諾夫設計局挖人。在蘇聯倒下前,我們必須跟安東諾夫達成合作。只有在合作過程中,才能真正了解到他們技術團隊的情況,接觸到各種核心技術人員。」

謝凱之所以一直想擴大跟蘇聯的合作,甚至連安22這樣的飛機都想要,不僅是安22對於中國航空工業有著很大好處。

在合作過程中,中方人員可以通過正常的官方渠道接觸到安東諾夫的設計師跟技術骨干。

這才是謝凱熱衷於跟蘇聯人各種合作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最不能放棄的。

一旦蘇聯解體,跟西方國家搶蘇聯人才,經濟不行,基礎落後的中國,確實沒有多大優勢。

只能靠著提前布局。

柳東勝在烏克蘭經營了這么長的時間,以他一個人的能力,也沒辦法跟不同類型工廠的技術骨干接觸。

那樣的話,目的就太明顯了。

謝凱希望在蘇聯解體前的兩年時間內,不斷擴大跟蘇聯的技術合作。

無論是戰機還是大型運輸機,只要合作,就能接觸到蘇聯的核心技術人員,在了解過程中,就可以確定要哪些人。

只挖最核心的技術骨干,回國後以老帶新,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為國內航空工業培養大量的人才。

蘇聯解體後幾十年,國內航空制造業一直因為人才培養的速度太慢而發展緩慢。

雖然說運20已經搞出來了,可運20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20噸,最大載重量只有66噸左右。

最大起飛重量只是220噸級別,而安22最大起飛重量是250噸

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安東諾夫快要活不下去了。

主動向謝凱推銷安22的技術,其實就已經開始想要靠著賣技術救命,後面他們什么技術都會賣的。

如果從引進安22技術開始,不斷發展,等到原本那個世界運20出來的時候,中國的技術發展雖然不足以搞出安225那樣的,至少起飛重量400噸級別的安124,應該問題不大。

為了說服白彥軍,謝凱同樣是各種理由。

「白叔,安東諾夫設計局曾經想要把安22改成雙層客艙的民用飛機,可以載七百名乘員。不過技術難道比較大,沒有適合的發動機,加上沒錢,以及蘇聯放棄了這款飛機,最後才不得不放棄。安124重型運輸機就是用來代替安22的,兩者有不少相同技術」

安東諾夫忽悠謝凱的話,被謝凱拿來忽悠白彥軍了。

謝凱還沒說,這玩意兒起飛距離只要1300米,著陸距離也只要800米,對跑道的要求更是不嚴格,繼承了蘇聯人飛機的一貫風格狂野起降。

「如果我說反對會有用嗎」白彥軍放棄了說服謝凱放棄。

謝凱搖了搖頭。

白彥軍看著謝凱,只是嘆了一口氣,不再說話了。

謝凱安慰著白彥軍,「白叔,這真對我們有著很大好處現在應該盡快跟秦飛的人溝通一下,汪主任跟老鄭他們」</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