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第五百四十七章夫妻(2 / 2)

將血 河邊草 2485 字 2020-11-21

「還好,還好。」胡氏連連拍著胸,氣息又有些急促,還咳嗽了兩聲,這是常年坐下的毛病,一著急上火就是如此,但此時她也顧不了那么多,更顧不得問是什么緣由兩人才動了手,只是覺著那女人竟然也會武有些奇怪,卻也管不了這些。

其實世家之人也便如此了,和普通百姓有了爭執,占理不占理都沒必要問,因為有不講理的資格,不過一旦對上家世相仿的,就需講些道理出來了,當然,一旦貌似家世不如,那么講道理也是無用。

其實世事如此,真理相對於權力,總是顯得如此單薄而又力不從心,沒必要憤怒什么,當你擁有了權力,也就有了講事實擺道理的資格,到了那個時候,你一定不會跟所有人講道理就是了。

這些都是閑話,回到正題,胡氏這個時候就沒什么講道理的心思,更不想管什么誰是誰非,她雖說深居簡出,但卻並非無知婦人,對於一些事情看得分外的明白,所以隨即便道:「即是如此,妾身看也不用老爺為難,妾身明日便派人尋七娘回府,帶她去給人家賠罪。。。。。。」

種從端暗自點頭,但臉上卻是露出似笑非笑之色道:「你就不問問到底是為個什么七娘才跟人動手?」

「哦?莫非其中還有旁的曲折?不過到底是人家傷著了,總是有些理虧,看那位年紀輕輕的沒難為老爺吧?七娘這孩子,闖下了禍,也不跟我這當娘的說說,還躲出去了,真是讓人不省心。」

「瞧你說的,那人沒那么不堪,再說,你家老爺也是能任人為難的?你不用急,這事兒啊。。。。。。怎么說呢?七娘這丫頭八成是看上那位大帥了,她這眼睛啊,是真長到頭頂去了

胡氏一聽,差點沒暈過去,這次連手都忘了抬了,直接長大了嘴,半天沒說出話來,直到見種從端又夾了幾口菜,抿了一口酒,笑眯眯的樣子,這才順過氣來,「這孩子,這孩子。。。。。。」心情勉強鎮定下來,心中乍喜乍憂,也不知是個什么滋味兒。

種從端那邊也不說話,直過了盞茶功夫,胡氏才又開口道:「看老爺是樣子,是想結下這門親事?」

種從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弄得胡氏心里也七上八下的,眼巴巴的望著種從端,她這里是沒了主意,只希望老爺能給了決定。

「這事難。。。。。。但也不是不能。。。。。。你可要知道,那趙石不但已經娶了正妻,還有一房沒過門的媳婦,是京師李敢當的侄女,四品下的將軍,七娘雖也。。。。。。你呢,不要著急,先去探探七娘的口風,若那丫頭認准了,種家的女兒,就算不能是正室,總也得是平妻的位份,聽說那趙石幼年喪父,只剩一個老娘在京師,若七娘點頭,我這當父親喝出一張老臉,托人上門只要那邊一點頭,這事就成了八九分,這事還在七娘,我已經把她從城外叫回來了,明日她到你那里去,你好好瞅瞅她的心思。。。。。。」

胡氏多少有些不情願,自家的女兒自小就寵著,雖說是庶出,但卻比嫡出的女兒還要金貴,又能文能武,去給人家當側室,她這里怎么舍得?

她雖不說話,但種從端怎么回不知道她的心思,說了這么多,也就是為了這個,這時心想,看來還得敲敲邊鼓,「你就不問問,那丫頭是怎么看上的人家?」

胡氏抬頭,她也奇怪,女兒心高氣傲,怎么就看上個有婦之夫了呢?只是先前心里忽高忽低的,還真沒想到此節。

種從端琢磨了一下,他還真沒細問,只是知道個大概,真真是關心則亂,這事兒都是從兒子嘴里聽到的,自己還沒細細打問過,雖說兒子不會也不敢騙自己,但這事確實弄的有些操切了。

但就他知道的,糊弄一下胡氏還是輕而易舉的,遂道:「那丫頭先是跟人家在軍營里比武,比試輸了不要緊,聽說那場面。。。。。。嘿,我都不好開口,外面都傳開了,你說這丫頭,還瞞著家里,叫人說什么好?

這不,過後又去了安撫使衙門,跟人家的未過門媳婦又打上了,幸好沒傷著沒碰著,不然我沒臉出去見人,她自己這輩子就別想再嫁出去了,你說說,這丫頭那股子聰明勁都到哪兒去了?」

這下子胡氏是真坐不住了,站起身來就去穿外衣,種從端瞪起眼睛,為女兒的親事操心至此,他這里火氣也是一直壓著,見胡氏沉不住氣,立即發作,「你干什么?」

「妾身去瞧瞧七娘。」

「方才都白說了是吧?女兒家臉皮薄,你追問急了,還能把她綁在府里?明日她就能跑回軍營,你個婦道人家上哪去找她?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我告訴你,打問的時候要不動聲色,女兒是你生的,她有沒有那個心思你還能瞧不出來?去,叫人收拾一下,睡吧。」

所謂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趙石這里自然沒有想到有人正算計著給他再加件衣服,只要種遂不在他眼前晃悠,一大堆事情的他也記不起這碼子麻煩。

經此一戰,根本不需什么手段,他在金州便已穩穩站住了腳跟,大帥之名也已名副其實,金州政事上大事小情雖然還有陳祖,種從端兩人在署理,但在官員任免,錢糧度支兩件地方上最重要的政事上,卻要趙石點頭用印才成了。

即使兩人心有不願,但就算他們如之前般自行處置了,也有的是人想要在大帥面前露個臉,將事情報給趙石,這已經不是兩人願不願意的問題了,而是隨著趙石在金州聲望越來越高而必然發生的轉變。

雖說趙石並沒有借機將軍政大權都喔在手中,但兩人也已有了束手束腳的感覺,但事情就是如此,自古以來,官員想要放開手腳,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上面還有這么一位在

景興三年三月末,隨著秦州,鳳翔府,興州等地禁軍團練陸續來到金州,朝廷的旨意終於也到了。

宣旨欽差趙石認得,卻是翰林院待詔李士芳,隨行的竟然還有工部侍郎蔣中流,刑部的兩位員外郎,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行的護衛的乃是八千京兆殿前司禁軍,隊伍浩浩盪盪,看上去好不壯觀。

聖旨冗長,先是彰顯金州諸人之功,接下來才是賞賜,第一個自然是趙石了,加爵三等得勝伯,除鷹揚將軍,晉四品上明威將軍,賜節鉾,印信,准建牙開府,總攬蜀中戰事,賞賜黃金若干,綢緞若干,便不一一細數。

賞賜不可謂不豐厚,實銜兒雖未有晉升,但爵位卻像三極跳一般一下子到了伯這個位置上,已可與一些多年宿將或是朝中重臣相比,別小看了這個,俸祿什么的先不提,到了伯爺上,便可以蔭及子孫了,和勛爵截然不同,加上軍銜也晉了一級,已到了大將軍的邊緣,而職權卻還猶有過之。

之後便是軍前巡閱使陳祖,晉三等忠武伯,加兵部郎中,仍屬原職,賞賜黃金若干,綢緞若干。

種從端,晉利州安撫使,加吏部侍郎,暫屬原職,賞賜

種從端有些想吐血的感覺,利州還亂的跟什么似的,自己竟然當上了利州安撫使,官到是升了,但他也可以想見今後的苦日子了,立時滿腦袋黑線,心里更是打定主意,不論如何,這門親事得抓緊些了,不然等打下蜀中,說不定自己會被調到蠻族的地方去管野人的,那和充軍發配有什么兩樣?

金州知府,金州別駕等到都遂了心願,而金州諸將乃至軍兵也各有晉升賞賜,除了種從端之外,是皆大歡喜,其實仔細算起來就能知道,朝廷給的東西並不算多,參戰軍兵加起來也不過一萬余人,團練什么的賞賜還要降上一等兩等,這么一來,不過數萬兩金銀,加上一些虛銜爵位,就算是完了的,總體算下來,得了實銜的不過數人,爵位到是有些,但除了趙石,陳祖二人,全都是勛爵,看上去賞賜豐厚,但較真的話,和這一戰的戰果相比,卻是有些不符的。

不過沒人管這些,仗還有的打,以軍功晉爵,已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好事,比以軍功升職更讓人覺得有盼頭兒,當然了,爵位自出現以後,起到的也正是這個作用,在實職不能多賞的情況下,賜爵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