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七百一十八章開端(七)(2 / 2)

將血 河邊草 2033 字 2020-11-21

大將軍趙石就不用說了,統領猛虎武勝軍已無異議,再加上殿前司禁軍一部,由殿前司禁軍指揮副使杜山虎統領,整整三萬余人馬,而王佩這里,挑選的自然是殿前司禁軍舊部,而這兩人雖說皆歸大將軍張培賢轄制,但兩人各領親信,張培賢對他們的約束力也就很值得懷疑了。

不過三位大將軍共領兵權,揮兵東向,不管從哪一方面說,都是數十年來頭一遭,再觀此次東征各部,也都是兵強馬壯,兵鋒之銳,也實乃數十年來,大秦之冠。

這幾部人馬,任抽出一部來,也皆足堪獨當一面,些微瑕疵,皇帝陛下不說,其他人又有誰敢輕易置喙?

再加上,突然決議出兵,朝野難免震動非常,驚愕過後,便是都忙了起來,糧秣軍餉,各種軍械輜重,,沒有一處可以輕忽怠慢,到得六月間,情勢明朗,各部更是忙的腳不沾地一般,除了一些相關人等,誰還有那閑工夫去議論其他?

不過與當年出兵蜀中相比,雖說准備時日要短上許多,但從上到下,卻要有條理的多了,除了國庫充盈略有不足,其他諸事卻是井然有序,而這些年大秦鼎革的好處也隱隱顯現了出來,各處官員職責分明,各司職守,臨有大事,上不慌亂,下不奔忙,在效率上顯然已非當年可比了。

。。。。。。。。。。。。。。。。。。

乾元殿外殿,大臣們三三兩兩的或坐或立,耐心的等待皇上召見,時值六月,天氣驟轉悶熱,雖說大殿內還算涼快一些,但當此之時,大臣們一個個手頭上的事情便是一大堆,雖說都壓著性子候在這里,但心情之煩躁卻是可想一般的,所以當趙石在太監引領之下進來的時候,卻是覺著這里比外面還要熱上三分。

不過他卻不須等候,徑直被由太監引著,便進了正殿的門口,等候的人瞧了,羨慕之余,也只能在心里無奈的嘆上一口氣罷了,至多狀似安慰的嘀咕上一句,得勝伯許是來陛辭的吧?

他們猜的到也不錯,趙石此時被傳召至此,確實是有辭行的意思在里面,現如今猛虎武勝軍已准備妥當,就等開拔了,大將出征,御前辭行,聖上面授機宜,此乃題中應有之義,到也不算難猜。

不過這次入宮辭行,卻注定不會如此簡單。

進了乾元殿正殿,一眼掃過去,卻是見了熟人,這人不是旁人,正是與他同出於當年景王府,現如今任職利州路按察使的齊子平。

齊子平是五月間回京的,這個趙石知道,只是一個忙於軍務,一個也沒多少清閑時光,所以齊子平雖然回京半個多月了,兩人卻還沒見過一面,不想卻是在這里碰上了。

那邊齊子平見他進來,微微一笑,頷首示意,趙石也微微點頭,這才給安坐於上的皇帝陛下見禮。

埋首於書案之間的景帝抬頭瞅了瞅,隨口吩咐,「你來了。。。。。。。。。。免禮吧,來人,賜座。」

等趙石坐定,那邊齊子平卻是隨即起身辭了出去,兩人雖還是一句話也沒談上,但齊子平臨去之時,相互施禮間,卻仿似有默契般相視而笑,尤其是齊子平的目光中隱有感激之意。

這個趙石心里明白,齊子平此次回京述職,據說是要進戶部的,後又改為禮部,兼領國武監督學之職,要按以往來瞧,無疑戶部權重,禮部多有不如,對於齊子平來說,如此反復就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了。

但現在不同,國武監在趙石手中蒸蒸日上,又幾乎獨立於諸部之外,諸事所涉,遍及六部不說,對於之後仕途,也將大有益處,國武監如今數千學子,任誰出任國武監督學之職,將來便於國武監所出之生員有了師生之誼,所謂門生故吏,還不就是這么來的?

而這么輾轉幾年,和趙石不同的是,齊子平是文官,又掌禮部職司,順勢入中書便是理所當然,可謂是前程一片光明。

齊子平也是明白人,此事若無趙石力薦,即便聖上再是恩寵於他,於此事上,也未必會想到他這里,所以此事一定,卻要比入戶部苦熬資歷要強的多了,而他這里也算是欠下了趙石一個天大的人情。。。。。。。。。

其實他猜的不錯,但卻也稍有偏差,畢竟這些年皆在蜀中任職,遠離長安,許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於此事上,趙石力薦是不錯,而景帝這里卻是猶豫再三,才將事情定了下來的,至於皇帝陛下為何心存疑慮,原因可就多了,一個呢,是齊子平為官四平八穩,深有靜氣,但說實話,其人才干卻略有不足,出掌可謂是獨出心裁,別具一格的國武監,便有些勉強。

二來呢,國武監雖漸漸顯露鋒芒,但到底根底要弱上許多,能不能破繭成蝶,還需一些時日來觀瞧,就說此次出兵東征,若猛虎武勝軍一戰而敗,那么之後不論勝敗,國武監都將成為眾矢之的,靡費錢糧無數,卻無成效,怎么都說不過去,別說御史台那些雞蛋里挑骨頭的御史,對國武監已經越來越是不滿的戶部,兵部便能撲上來將國武監撕碎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派齊子平這樣的心腹之臣出掌國武監卻是有些大風險在的,以上也正是景帝猶豫的根源所在,但世事如此,趙石即將統兵離京,其他人等多數不能盡如人意,所以,猶豫再三,景帝還是做出了這樣的決斷。。。。。。。。

(總有些緩不過勁來,碼字比較辛苦,對不住啊,還有,多謝幾位書友的打賞,看來大家壓歲錢沒少賺啊,呵呵。。。。。。。。。。。。)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