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邀請(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1 字 2020-11-21

這些規矩非常之多,不在東宮呆上一段時日,估計即便是一些為官多年的朝臣,也不會事事清楚,一般是得到東宮召見,現學現賣罷了。

至於趙石,這么多年下來,連出席朝會時還會偶爾犯錯,就不用說東宮這里的事情了。

這篇文章引起他的注意也很正常,大同通商已經數載,如今漸趨混亂,而這次太子代天巡狩,大同商事正是起因。

隊伍後面跟著的參知政事張老大人,也是因上書言及大同商事而被頭一個錄入此行名單的人物。

可以說,不管後來發生多少事情,太子此行又肩負了多少任務,大同商事種種,都將是太子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東宮長史在旅途之上進言此事,雖說瞧著有些倉促,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對於大同那邊的商旅往來之事,東宮從屬不定已經議論多久了呢,只是如此明白的形成文字,照趙石看來,怕是東宮屬官爭寵之舉,用不著他來操心。

而太子那邊夾雜在詩篇當中明發出來,心意就不好猜了,是看重這位東宮長史崔大人的才能,還是屬意於其人的文章,就只有東宮那邊的屬官們心里清楚了。

趙石不關心這些,他只看重文章本身,其他的都不很在意。

嘗字,可以說是曾經,也可以理解為嘗試,對於這種文字游戲,或者是文人們的故弄玄虛趙石也懶得去糾結。

文章不長,這位崔長史也說的並不算多,在這個上面,和滔滔大言的那位張老大人顯然沒法比。

但在趙石看來,卻更實在,文章中所言,真知灼見談不上,但卻可以說言之有物。

顯然,這位崔大人是去過大同的,而且,對化外胡人有著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商人這個職業本身,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實際上,只看完了這篇文章,趙石就明白,這位崔大人對大同商事是持有著悲觀看法的,他認為大同商旅或可興盛一時,卻最終會走向沒落。

當然,他沒有明說,他只是在文章中做了簡單的對比,大秦物產豐饒,胡人可易之物單一,這樣不對等的貿易,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掠奪式的貿易,會讓胡人心生怨恨,久之,見識過漢人富庶的胡人,將會做出怎樣的決定,也就分外明白了,文章中最後隱約指出的也正是這一點。

趙石看完之後,撇了撇嘴,和後面那位張老大人雖然論點不同,但可謂殊途同歸,還是在抑商上打轉兒,不過他這里更進一步,卻想通過抑制漢商來撫慰草原胡人,真的是很奇葩的觀點。

交易不成,白送即可,這他娘的是什么玩意?

趙石這里一看完,甩手就扔給了東宮來人,命其傳給後面人等了,東宮來人嚇的一哆嗦,一溜煙的沒了影兒,晉國公只是發了一通火兒,就讓東宮易了主兒,在東宮從屬心里,晉國公實在比皇帝陛下好像還要可怕上幾分。。。。。。。

說起來,根子上其實還在於東宮地位的問題上,因大秦屢屢因奪位而生紛爭,一次鬧的比一次歡實,所以東宮臣屬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漸漸不再沿用唐制了。

東宮屬從最高的也就五品官,是為東宮賓客,其實和各府中幕僚無異,在東宮中有職位,在朝堂上卻多無實職,這是東宮之位一直不太穩當的原因之一,也是歷代皇帝將奪位之爭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所做出的努力。

東宮太子占的優勢很大,卻又沒有決定性的優勢存在,這一套把戲讓大秦皇位之爭逐漸變得越加殘酷了起來,但與此同時,也讓登上皇位的皇帝不那么庸懦,爭奪皇位的斗爭不會波及太廣。

誰都明白,這只是相對而言,像長安之變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但皇家卻有自己的章程,登上皇位的皇帝,經歷了太多的爾虞我詐,也就看不慣自己的兒子們安穩而又順理成章的坐在那個位置上。。。。。。。。。。

於是乎,心硬如鐵的大秦皇帝們,便一代代的從血親的圍攻堵截中殺出來,然後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兒子們再扔進去,並極力維持著這個矛盾而又冷酷的循環。

而晉國公稍稍表示了不滿,正掙扎在這個循環當中的太子殿下,很快便派人過來邀請晉國公同行,不得不說,在光亮的外表之下,這些皇家子弟看上去也很可憐。(未完待續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