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31 字 2020-11-24

他先分兵攻官軍伏兵,引援兵來救;等官軍援兵一動,正在半路,便側擊其陣。此時阻擊延緩了官軍增援,使伏兵堅持不住潰逃。然後高煦回師合擊伏兵,將官軍伏兵聚|殲!

俺常言燕王善迂回背擊,而今觀之,其子高煦用騎兵更加靈活精妙。」

徐輝祖握著拳頭道:「這才是俺的對手!若是用牛刀去斬那些無名之輩,豈不無趣?」

徐輝祖此時十分興奮,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了出征干|仗的機會,只等著大干一場,對手越強,他越高興。

徐輝祖仰頭嘆道:「想當年,俺先父以數萬騎,大敗元韃六十萬眾,真乃氣吞山河!俺等豈能辱了先父威名?」

他的模樣,仿佛想要一舉把燕王二十余萬人全部吞了一樣。

不料徐輝祖剛過大江,下船後腳還沒站穩,便有一艘小船過來。上面走下來一個穿著布袍的文士,上前附耳道:「黃子澄回京了。」

徐輝祖的濃眉一顫,得意的神情已消失不見,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鎮定道:「俺打俺的仗,不管他便是!」

……當晚徐輝祖在江北扎營,他便連夜查閱塘報,對照地圖熟悉軍情。

徐輝祖認為:既然徐州閉城死守,南北又有官軍逼近,燕師絕不會強攻徐州城。燕王圍城,目的只有一個:籌糧!

真正的大戰,肯定不是在徐州干。燕王若讓燕師在徐州城下、形成被內外夾擊的局面,他就不是燕王、也不可能打到徐州來!

徐輝祖把手指重重地敲在地圖上的睢水位置,「咚咚」兩聲。

平安部從北面來,他徐輝祖和何福合兵從南面至睢水,兩軍在睢水一線夾擊燕逆,這將是一場讓燕逆進退維谷的大戰。至於什么防守,並不是徐輝祖的風格,他只想以京營精兵配合平安等的人馬,徑直把燕師干|翻!

徐輝祖又詳細推敲算計了一番,謀劃妥當,這才想起……他並不是此戰的主帥!只是江北京營的總兵官。

次日天剛蒙蒙亮,軍營里才吹起號角。徐輝祖便在奮筆疾書了,他一連寫了兩封信,將自己的想法詳細寫好,然後漆封。

傳來親軍,徐輝祖便道:「兩封信,一封立刻送給盛庸;一封送回京師,交給齊泰。」

倆人分別接了書信,抱拳執軍禮道:「小的領命!」

徐輝祖見信使出帳,臉上再次露出了志在必得的微笑。

盛庸乃「平燕大將軍」,在前線的兵權極大。徐輝祖與盛庸一向關系很好,這不是重點,關鍵是他非常相信盛庸對戰局的審時度勢。盛庸不會拒絕這個方略。

還有前兵部尚書齊泰,盛庸與他來往不多。但兩個月前齊泰擬出「上下夾擊,長遠攻守」之策,讓徐輝祖對他刮目相看……此略算不上多高明,卻沒甚么問題,那是因為齊泰對燕師的動向有充分的了解。如此看來,齊泰和別的文官並不太一樣。

徐輝祖難得地認同一個當今朝廷的文官,又琢磨自己的「睢水之策」與齊泰的大略相符,齊泰也應該不會反對。此時齊泰雖已卸任兵部尚書官職,但在聖上跟前,依然是一個很得信任的重要大臣。

徐輝祖走出大帳,臉上的疲憊、馬上就因為恢弘的軍營場面消解了,他重新精神抖擻。

蒼勁的號角,在徐輝祖耳中是最美妙的音律。朦朧的清晨,將士矯健的身影印在天幕,是最動人的丹青。

「喀喀喀……」步軍的腳步聲,振奮人心。徐輝祖眯起眼睛,欣賞著那整齊的隊列。遠處的騎兵在聚攏、奔跑,轟隆隆的馬蹄聲充滿了力量。

徐輝祖從親兵手里接過韁繩,比周圍所有人都高大魁梧的身軀,卻非常靈活,輕松便翻身上馬。一眾馬兵跟著他策馬沖出行轅,在寬闊的軍營中四面巡視。

他抬頭看著人馬中的寫「明」字的軍旗,追溯著這面旗幟曾經席卷九州,讓四等子民重新昂起頭顱、穿起了祖先的衣冠……有人問徐輝祖為甚么大義滅親,為甚么苦苦忠於朝廷,他解釋不出來,只是一言難盡!

徐輝祖策馬沖過一片步騎大陣,大喊道:「大明軍魂不滅,明軍必勝!」

四面6續傳來了吶喊聲,「必勝!必勝……」喊聲震動天地,此起彼伏,陣仗十分恢弘。

京營官軍長驅北上,兵、馬養得體壯膘肥,甲胄兵器十分精良,攜帶新的火器無數。又有城隍神靈的嫡長子徐輝祖為帥,一時間士氣非常強盛。

……時平安軍正在從濟寧南下;何福軍從淮河附近北上,徐輝祖也很快行軍趕到。燕師在徐州已成上下合圍之勢,大戰愈來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