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堅壁清野(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6 字 2020-11-24

由於「交趾布政使司」剛經過戰亂,不久之前,才勉強建立起統|治各地的衙署;又由於數月前明軍二十幾萬人的消耗,交趾各城的府庫已經告竭!張輔要求從廣西轉運軍糧,調運卻不足,存糧遠遠不夠大軍出征所需。但上個月朝廷兵部的軍令是:立刻從交趾省出兵!

張輔便想辦法,派人一路建立了三座糧倉據點,分批將征集到的軍糧6續調運北上。

一座在芹站,一座在蒙自縣正南方的元江北岸,一座在蒙自縣城……正在建造的一座倉庫在阿迷州(開遠市)。張輔還在試圖部署,建立從廣西田東到阿迷州的糧道;但是道路復雜、山高路遠,到現在還沒有成功,軍民被平安騎兵與當地蠻夷襲擾,經常折損。

張輔正是通過這種據點形式的糧秣中轉站,近十萬大軍一個多月只走了不到一千里。越往北走,處境就越來越艱難了!

……在雲南南部山區,大多地方都是蠻夷活動區,官府的紙面政令無效,更可笑的是有些部落里沒有一個識字的、根本看不懂政令。雲南守軍還堅壁清野,把沿途各府庫的糧草盡數調走、或燒毀!張輔軍只好對蠻夷部落下手,湊集糧草十分困難。

從安南國長途運送來的糧秣,從元江倉庫到蒙自倉庫這段路,又被平安騎兵不斷襲擾,損失很大。還有各種名字奇怪的蠻夷部落,遣使罵張輔不懂規矩;接著便到處勾結叛軍,一起襲擾官軍。

張輔也想懂規矩,但那么多人要吃飯,誰他|娘還顧得上規矩?

情況十分嚴峻。張輔已傳令「交趾布政使司」三司全力加稅征糧、催促廣西立刻轉運大批糧草,盡快調運到元江倉庫。

目前張輔的大軍已到達臨安府蒙自縣,並完全建造好了糧倉和工事,正在力圖繼續往北建立阿迷州糧倉。

但經過平安多次成功的襲擾,張輔想改變方略了。那便是,放棄建造倉庫!

先退兵至元江北岸,減少糧草轉運損耗,在元江等待一段時間,等的是從交趾布政使司運來足夠多的糧草。然後隨大軍攜帶一月軍糧,放棄補充軍需的糧道,直接挺進昆明;再從貴州方向取得補給。

可是這個方略有個問題,軍中的文官宦官甚至密探、肯定會傳遞消息回京。

如果消息被添油加醋,朝中可能要誤會了……說漢王已經到四川兜完一圈,你張輔才走到蒙自縣,然後又倒退回到雲南邊境,在那里按兵不動!你他|娘的那么多軍力,卻在雲南連一點糧食都弄不到,是不是故意的?

「如果我是平漢將軍,全權節制西南軍政,何至於被平安的那點人馬調|戲?」張輔不禁嘆了一口氣。

黃中馬上贊同道:「弟兄們都想大帥做平漢將軍!朝里亂七八糟的方略,如何比得上張大帥的見識?」

張輔看了他一眼,忽然想起了一句話,便脫口說出來:「只有當他們看到巨大的失敗、而無力承擔的那一刻,才會真正知道錯了。」

黃中急忙一本正經道:「大帥真乃智者!」

張輔道:「我是轉述別人的話。」

他說罷坐在馬上低頭沉思,臉色相當不好。張輔從未表露出不滿,但心里早已罵了千百遍:拉攏老子的時候,說得比唱得好聽;老子剛斷了後路,馬上翻臉玩這一套?

黃中雖然有點粗俗,但說的話很對!他|娘|的,陷在這遠在天邊的荒郊野嶺里,張輔相當之不爽。

「反正兵部的方略里,也沒把咱們放在重要的位子,大帥別擔心了,沒糧能怪咱們?等著看他們那幫人的能耐!」黃中憤憤不平道。

「若只有這點心胸,我還是張輔?」張輔冷冷道,「帶兵的人,一人便關系數以十萬計的弟兄性命,有甚么坎過不去?不管甚么理由,絕對不能瀆職!」

他提了一下韁繩,調轉馬頭,斬釘截鐵地說道:「立刻撤回元江!催促交趾、廣西二省的轉運官員,一個月內將糧草送到元江,否則洗干凈了等死!別怪我張輔先斬後奏!」

「大帥!」黃中一面露出敬意,一面又面有擔憂。

張輔道:「朝廷的方略也無不道理,若能憑借貴州城將漢王主力引至城下,則此戰大有可為。咱們應竭盡全力配合兵部大略,盡快趕到昆明。」

他想了想道:「你叫軍中的文官馬上寫信,八百里加急報到湖廣常德府,叫兵部尚書金忠想辦法,一定給我調來足夠的軍糧。」

「末將得令!」黃中執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