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泰民安(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4 字 2020-11-24

朱高熾問道:「魏國公何罪之有?」

徐輝祖道:「江陰侯吳高怠誤戰機,乃臣之錯。」

朱高熾看了他一眼,嘆道:「魏國公只是舉薦,給他將印的人卻是俺。俺不怪大舅了,平身罷。」

徐輝祖謝恩,從地磚上爬起來,頓時腦袋仿佛要戳到屋頂了一般,長身而立的徐輝祖非常魁梧!

他皺眉道:「貴州城淪陷之後,叛王以為江陰侯心急,意欲伏擊;江陰侯卻識破其計,避免了大敗。江陰侯吳高用兵一向穩妥,臣舉薦他援救貴州,用錯了地方……」

「俺也明白了此戰之關鍵,便是吳高軍怠誤戰機。」朱高熾道,「起初俺是怨顧成有異心,不過,若吳高進軍到貴州城、貴州城未失,何至於有後邊的事?因此貴州城失陷之罪,錯不在顧勇,而在郭銘。」

徐輝祖沉聲道:「請聖上萬勿偏信。鎮遠侯軍糧被焚,不一定是他有意為之,卻被有心人說得有板有眼,誤導聖聽。」

朱高熾不言。

他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道:「聽說高煦親自在貴州戰場。如果當時不是吳高,而換一個將領,恐怕也不一定是高煦的對手。俺知大舅不喜高煦,高煦也恨大舅,但俺們不能不承認,高煦非常善戰!」

「狡詐。」徐輝祖依舊固執地說道,「吳高是被高煦蒙騙了!否則,善戰者也不能在十萬援軍之下,奪取貴州重鎮。」

朱高熾不願與徐輝祖爭論此事,他也不用非得讓別人承認二弟厲害,剛才不過是隨口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罷了。朱高熾問道:「下一次該如何對付高煦,大舅可有思慮了?」

徐輝祖道:「臣以為,暫且不用尋思如何進攻西南,高煦會主動進攻!」

朱高熾稍微挪了一下位置,「大舅斷定?高煦會攻打何處?」

徐輝祖沉聲道:「湖廣。」

朱高熾立刻轉過身,抬頭看牆上的圖。他這輩子沒去過太多地方,眼睛盯著圖上,只能盡力想象著大明江山各地的模樣。

過了許久,朱高熾頭也不回地說道:「官軍在湖廣屯有重兵,高煦為何不趁勝攻占廣西?」

徐輝祖的聲音道:「當今世道,本該是太平盛世,並非末代亂世天下爭雄之時。故高煦不用貪圖地盤多寡、采用逐步蠶食之策,他要的是大明江山!叛軍若走廣西再進軍京師,道路太遠,戰事必得拖延日久。以臣多年對高煦的了解,他極可能會想在湖廣搏一把,欲以一次大會戰定鼎形勢。」

朱高熾的臉色蒼白,神情凝重。沉默了一會兒,他把目光從地圖上挪開了,轉過身來看著徐輝祖:「若教大舅再次言中,大明王師在湖廣有幾成勝算?」

「朝廷只要用對了人,至少九成勝算!」徐輝祖毫不猶豫地答道。

朱高熾的腦袋往上一揚,瞳孔微微收縮:「既然如此,高煦為何要求戰?」

徐輝祖道:「高煦就是那樣的人。叛軍入湖廣,處境極其險惡;但若得逞,得益也非常大。很符合高煦的一貫作為。」

徐輝祖停頓了一下,抱拳道:「西南戰事,朝廷失利,但主力精銳毫無損。此役叛軍只能算是自保,避免了滅頂之災!卻無甚戰果。高煦一日不能滅朝廷京營、親衛精兵,一日便難以擺脫屢遭圍|剿的被動局面!叛軍進入湖廣,尋機對付朝廷精銳,這才是高煦扭轉處境的唯一機會。」

一邊聽著,朱高熾一邊覺得徐輝祖說得非常有道理!朱高熾沒法騎馬親自上陣,卻生在燕王府,身邊盡是武將,他多少也是懂一些打仗的。

二弟高煦確實經常冒險、膽大妄為,此前西南之役,高煦也是在險中求勝。經徐輝祖這么一說,朱高熾也越來越覺得,高煦可能還會冒大險!

他低聲道:「京營不少將士,乃當年之靖難軍,高煦在靖難軍將士心中頗有聲望。」

徐輝祖冷冷道:「聖上,京營將士家眷全在直隸。『靖難之役』時,高煦最多率領兵馬一萬多人,跟著他打過仗、真正有交情的將士是少數。高煦在軍中有聲望,可弟兄們會為了一點聲望、便拋家棄業不顧身家性命么?何況眼下朝廷贏面極大,世人都是實在的。」

朱高熾聽罷松了一口氣,眼神一凜,「他敢來,俺還不敢迎他么?」

徐輝祖拜道:「聖上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