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博多的櫻(6)(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07 字 2020-11-24

可是瘋狂的吶喊聲很快就戛然而止,方陣後面有個騎馬的明軍武將,在十來步的距離上放了一箭、箭矢直穿武士的胸甲。那武士連忙握著刀站定了。

片晌後,一個舉著長明刀的將領沖了過來。那明刀又細又長、或稱作苗刀,蓋因西南明軍常年

與生苗人作戰,苗漢的武器都有些同化。將領舞著明刀橫揮了半圈,獲得了勢,然後揮到了頭頂右側,一刀斜劈下去。「鐺」地一聲,武士舉起倭刀格擋,完全沒蓋住,長刀砍中了武士的頸窩,那腦殼也軟軟地傾斜了。在噴射的血霧之中,那人也跪倒下去。

南方軍號的嗚咽、便若死亡之音,馬蹄轟鳴由遠及近。聽消息陣仗,可能出動的明軍騎兵只有兩三百騎。但日軍已經在西邊戰場耗盡了最後的銳氣這支明軍鐵騎無疑是最後的一擊,而且能追殺日軍。

戰場上隨處都是逃跑的日軍將士,他們拼命向樹林偏向奔跑。許多人連長矛都扔了,全都在爭先恐後地逃竄。有個連帽子也不見了的士卒,包頭的布帶上的漢字「必勝」顯得特別滑稽。那人用日本語憤慨地叫嚷著,懂日本語的人或許能明確他的意思:愚蠢的將官,都該最先殉國!

……日軍右翼奇兵敗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內盛晤眼前。端坐在板凳上的大內盛見,此時似乎並沒有太多意外,唯有傷心的氣息籠罩在臉上。

戰火暫時還沒燒到大內盛見的大本營,可是他的左前偏向,「隆隆隆」的炮聲已然再度響起。前方戰場上的嘈雜聲,也似乎更近了一些。

這場仗,敗局已定。從全日本各地震員起來的這支雄師,一戰之後恐怕剩不下幾多。

此時日軍若向缽伏山的下山門地域退卻,倒是可以依附缽伏山的地形繼續反抗可是軍糧補給隔離,那么多人在小小的缽伏山里吃甚么預計明軍基礎不會進山清剿,只會部署軍力圍困監視。

日軍若通過下山門地域、向西面志摩郡偏向退兵,地形卻不開闊,很難不被驅逐到半島的地形上。

此時唯一的路,是通過浮橋、向粕屋郡偏向退兵等擋不住明軍追擊之時,日軍便燒掉浮橋。河流下游靠近入海口,河水較寬、較深,戎馬無法涉水。明軍要追擊日軍殘部,只有繞行上游渡河,再行追擊。

可是明軍有強大的騎兵、肩負追擊事宜。戰敗的日軍大多下屬忙著跑路,可能無法形成陣地、也無法擋不住騎兵沖鋒。到時候日軍敗兵形成潰逃之勢,至少要在騎兵的追殺下、跑過數十里平原地帶,預計會損失慘重。

如果往更深處想,明寇有了粕屋郡平原屯駐,便有了駐足之地。而太宰府也應該守不住了,南方的築後國平原,乃日本最適合耕作的四處平原之一。

大明國以築前、築後兩國為大本營,以其弘大國力和眾多人口要是他們鐵了心征服日本諸島,恐怕這場戰爭日本毫無希望。

大內盛見轉過頭,便望見了草地上的幾顆櫻樹,他悄悄地嘆息了一下。依稀殘存的櫻花,風一吹紛紛飄落,所剩無幾。博多的櫻,仿若日本勇士之魂,都在短短的時間里飛散凋零了。

或許那些櫻,正是將士們的靈魂所化,已釀成了凄美而絕望的景致。

大內盛見默默地摸到了腰間的一把刀柄。他佩帶了是非兩把倭刀,現在抓住的正是短刀。武士們尋常一般用不上短刀,自裁往往就用這把。

身邊的陶靖看到了大內盛見的行動,急遽沉聲道:「主公若去,大內家定將不復存在。而那些戰前四處叫嚷的主戰派台甫,或搖身一變,將過錯推到主公頭上。他們為甚么反而不去死」

若是大內家徹底散伙,家臣武士們便要么去此外台甫城里、搖尾乞憐求收留,要么只能釀成沒有封地和俸祿、貧困潦倒的浪人。

大伙兒明確了處境之後,紛紛在大內盛見的周圍跪伏下來,說道:「吾等與主公同生死。」

大內盛見牢牢握著刀柄的手心里,徐徐地浸滿了汗水。

就在這時,一騎飛馳而來,很快被兩個武士攔住了。陶靖看了一眼,急遽向那里快步走了已往,與那人說了幾句甚么話。過了一會兒,陶靖返身回來,在大內盛見耳邊悄悄道:「斯波管領派人傳令,望家督率余部殿後,以後設法退往缽伏山抗敵,為天皇陛下效忠……」

大內盛見的眼睛里,逐步滲出了怒火。他的手馬上從短刀上挪開了,回首左右道:「吾等應設法突圍,回到周防國、繼續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