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新政東海(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2 字 2020-11-24

「大帥英明!」說話的人是裴友貞,先贊了盛庸一句。裴友貞接著說道:「駐扎日本國的戎馬一多,只能從當地征用種種用度、發生欺壓強奪等事,極可能激起當地人的怨恨;積怨日久,便會釀成之後的巨細平叛戰事。這樣的境況,曾在安南國多次發生。而朝廷肩負軍費之後,卻無利可圖,否則朝廷還能把占領地的稻米運回京師」

裴友貞道:「如此局勢,與朝廷新政不符。我朝曾徹底占領了安南國,如今也主動取消了交趾布政使司,還政於陳氏,正是朝廷施行新政的緣故。為今之計,盛大帥應參照安南國之例,部署日本國是宜。」

遣日本國正使太監周全,連忙附議道:「咱家認為,這應該也是聖上的意思。」

文官侯海也面向盛庸,輕輕點了一下頭。

侯海想了想,不動聲色地提議道:「要不,現在再實驗議和」

一員武將連忙沒好氣地說道:「橫豎死的都是文官,念書人是真不怕死哩」

侯海看著那武將搖了搖頭,皮笑肉不笑地笑了一下,「這回可差異。日軍主力大北,折損過半,京都岌岌可危,日本人還敢殺使節他們豈非長了豬腦子!

本官認為,越是富貴的日本人,肯定越想保住已有的一切。日本國那些天皇、幕府將軍們,在京都近左、該有幾多宅邸良田商鋪工業咱們可以威脅進攻京都,但又不能貿然動手,這樣才氣形成要挾之勢。」

裴友貞道:「下官附議。眼下我軍應暫且休戰,設法聯絡日本國當權者。實驗以最小的價錢,獲得石見國、博多灣的掌控之權。關乎日本國治理之事,實非簡朴容易,須得從長計議。」

太監周全道:「先弄到銀子再說。」

侯海和裴友貞一起側目,不禁對這個閹人露出了佩服的眼光,周全的一句話著實精練。

好一會兒都沒吭聲的盛庸,這時啟齒道:「要是搞砸了聖上的大事,諸位莫說請功,不被治罪便得謝恩了!」

柳升抱拳道:「請大帥決議。」武將們聽罷,紛紛贊同。

盛庸回首左右,對大帳內的明軍高層各色人等的訴求,已是心中有數。他鎮定地說道:「我軍現在應穩固博多灣的大本營,修建碉堡、碼頭,並設法與日本國權貴聯絡。至於久遠之計,應期待奏章送往朝廷之後,由朝廷決議。

本將的王命之中,有自制行事之權。當此之時,日本國京都如果願意退讓求和,咱們應先擬出一些條件。

破除日本國不合禮法的天皇稱謂,當權的幕府將軍應向大明稱臣、受封日本國王。既確立君臣上下關系,整個日本國、法禮上便屬於大明的藩國。

我朝在博多灣設立日本都督府、擁有使城,便合乎禮法,日本國王亦可兼領都督府都督一職;同時日本國應將石見國、出雲國交由大明朝廷治理,由朝廷指定守護台甫。只要日本國允許簽訂條約,那么兩國便可議和,明軍也不再攻打京都地域。」

太監周全一副皺眉思量的神態:「日本人會允許這些條件么」

盛庸道:「試試再說。」

周全問道:「如果他們未來懺悔怎么辦」

盛庸連忙回應道:「那便等日本國懺悔時、再權衡處置;白紙黑字當眾簽押的條約,我朝先站住了原理。對了,大內氏現在處境堪危,咱們可以與俘虜的大內家武士談談,聯絡大內盛見。」

這時侯海問道:「大帥提及出雲國,何以」

盛庸看了他一眼:「聽說石見國多山,離博多灣也太遠了。未來開采銀礦、駐軍,糧食就從出雲國運調,出雲國那里農田多。」

侯海恍然道:「原來如此,下官受教。」

大帳內清靜了一會兒,人們似乎明確過來、盛庸早已有定策;議事或許只是走過場,並寬慰眾人。否則盛庸暫時怎么會想到,開礦運糧這種旁枝細節

人們紛紛執禮,拜道:「謹遵大帥成命。」

盛庸提起了毛筆,抬頭道:「本將寫完奏章之後,再給諸位觀閱。若無別事,奏章應盡快從朝鮮國以快馬送往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