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夏部堂索錢(1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9 字 2020-11-24

</br>初秋的大明京師依舊炎熱。人們站在大江江邊,吹著從江面來的風,總算感受到了些許的涼意。

大理寺卿高賢寧帶著一干人等,正在龍江港碼頭,等著一艘大船上的箱子陸續搬運下來。人們從鋪滿棉花的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抬出了六只革新過的六輪沙漏。而碼頭上,原本已經放著兩只沙漏了。

這艘大船,之前也是從龍江港出發,沿著大江航行到四川布政使司,接著循沱江北上,在資州舉行了日影視察隨後原路航行,返回京師。

高賢寧上前視察時,卻發現、那六只沙漏的刻度全紛歧樣與放置在龍江港的兩只沙漏相比,也無一相同。

他的臉上,馬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此情此景,已無須再詢問日影視察的效果視察的時辰,既無法同步,效果也就毫無意義了。

高賢寧主持的試驗,在京師士林曾引為逸聞,如今怕只剩下笑談。

這種事,似乎也進入了錦衣衛的密查規模。因為第二天、高賢寧去東暖閣面聖時,天子朱高煦還主動慰藉了他幾句。

朱高煦頭也不抬地說道:「許多事情無關要領,純粹是技術的問題,眼下實在難以找到精准的計時技術。高寺卿不必太過執著,留著當成一家之言便可。下次船隊下西洋,朕叫出使的太監、在阿拉伯地域找找傳言中的歐氏幾何原本再配合欽天監的天文視察,看能不能用此外法子驗證。」

他一邊說著話,一邊仍然在「噼里啪啦」地打著手下的算盤,然後在紙上寫寫畫畫。

局勢有點滑稽。原來是帶兵接觸的魁梧天子,這時候在那里一本正經地搗鼓算盤,仿若釀成了一個掌櫃似的。

高賢寧一本正經地作揖道:「聖上言之有理。」

過了一會兒,夏元吉、齊泰、茹瑺、蹇義、宋禮等一干文臣也陸續到來了,大伙兒一起向御案後面的天子行大禮。

「平身。」朱高煦放下了算盤和毛筆,抬手說道。

他接著便在眼前的紙張上瞧了一番,徑直道,「外城南方的鑄幣廠,在銅料、煉炭焦煤等原料富足,諸項事宜准備充實之下,日夜開工,年產錢幣約一億枚。另外秦淮河上有兩處、太平府馬鞍山尚有兩處鑄幣廠在建。未來每年鑄幣可達五億枚。

第一鑄幣廠開工以來,十個月鑄造的一文、五文、十文三種銅錢,價值只有八萬貫依照新錢倍於舊錢的訂價,也只價值十六萬貫。這點錢幣,對於我大明的總體財富來看,不外是杯水車薪。鑄造銀錢勢在必行。」

夏元吉抱拳道:「臣請奏,寶鈔庫央行客棧既已有八萬貫新銅錢,不如盡快交給戶部行用庫。」

朱高煦道:「夏部堂的奏章,朕已經收到了,未作批復,正是今日要商議的事宜。朕當初設立央行這個衙門時,便已明確,央行是管錢幣的、不是管鑄幣的。夏部堂與宋提舉,也沒有任何上下直屬關系。」

夏元吉道:「一字之差,確有差異。然軍費由戶部調撥,今年國庫很是拮據八萬新錢,可抵十六萬貫舊錢用,亦能稍減戶部燃眉之急。」

朱高煦看了夏元吉一眼,又篤志看紙上的工具,「銀錢一枚,價值現在約為新銅錢一文的六十倍。未來五大鑄幣廠同時開工,每年可以鑄幣千萬貫計,完全能滿足錢幣刊行的需要。

可是這些錢,如果一直這樣、無限度地交付戶部使用,市面流通的錢幣太多,效果即是錢幣惡性貶值。這不是朕設立央行的目的。

錢幣的貶值速度、也即是通貨膨脹,應該與全國市面上的貨物財富總量相關,保持一定的關系。既不能讓錢幣流通不夠,也不能通脹得太快。」

朱高煦沉吟片晌,又道:「一般情況下,央行與戶部是相互獨立的衙門。戶部的收入,主要應該泉源於稅賦,而不是直接從鑄幣廠索要。夏部堂若實在缺錢,可以向朝廷提交陳訴,然後從央行乞貸。

近幾年乞貸用藍字,不用送還,乃因新錢剛流通到市面,需要一定數量滿足市場所需。但往後戶部乞貸,必須用赤字紀錄在案,並用錢糧收入送還。

朝廷直接用政令津貼戶部的情況,應該在特殊時候。好比某個地方發生了天災,朝廷應該用增幣通脹的方式、對其舉行津貼。並非簡朴的賑濟,而是用國庫的錢雇佣當地災民,修建水利、蹊徑設施。

為了統一稅賦的權力,朕將下詔,戶部有權統攝全國各地的所有稅收市舶提舉司,也將劃歸戶部直屬。你們得自己想措施,從海貿關稅、各地錢糧開銷中開源節約。」

夏元吉聽罷,只得說道:「聖上既已定下規則,臣回衙後便上奏章請旨,藍字簽押,借用寶鈔庫央行客棧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