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把鍋掀翻(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2 字 2020-11-26

曹毅看著何浩走出門檻,又暗自嘆息了一下。

聽北平的好友說,皇帝北巡護衛軍是一萬多步騎。這點人若要御駕親征北伐,便太少了,若僅是隨駕護衛好像又比較多。曹毅甚至大膽猜測,皇帝不會是來清|洗一些不聽話的邊將的罷?

曹毅越想越怕,但懼怕又毫無辦法。今上善戰那是出了名,不說以前跟著太宗出關征戰、以及「靖難之役」為太宗臂膀;「伐罪之役」登上皇位,也是打出來的,次次以少勝多,從雲南邊陲橫穿大明,奪得帝位。

這樣的皇帝,曹毅吃一百個豹子膽也不敢反抗,只能引頸待戮。就算他敢反抗,手下的人可不願意跟著他送死。

於是曹毅開始自我安慰,盡力往好處想。比如今上登極之後,大多舊臣都沒有被清|洗,甚至一些反對過今上的人,也活得好好的;曹毅並未摻和「伐罪之役」,不至於對他下狠手?

不過曹毅很快又想起了洪熙帝、今上的大哥的遭遇。曹毅再次陷入了沉思,琢磨著這么心黑手辣的事、究竟是不是聖上所為?

……奉命前往的北平的各地武將,6續已經到達。北平布政使司也寫了奏章,派人南下,找到皇帝的大隊人馬送到。

朱高煦收到奏章的時候,剛剛進入北平布政使司的地面。大軍步騎、各種車輛按部就班行軍扎營,走得很慢,一天只走幾十里路。

北方的天氣越來越冷,時節已經入冬了。

今年的雪還沒下,常起干冷的風。沿途草木凋零,黯淡的顏色中點綴著些許的綠葉,相比京師的冬季,這里要古朴得多。不過朱高煦還算比較習慣,當初他曾在北平呆了不少時間。

十一月上旬,人們終於抵達了北平城外。這座大城此時已無藩王,北平三司的官員出城迎接,迎駕的人群里、還有朱高煦召見的邊將。

典禮之後,皇帝儀仗與護衛軍便簇擁著朱高煦的鑾駕進入了城門。

按照此前的安排,朱高煦沒有住進更大的燕王府和趙王府故地,徑直去了他曾經住過的高陽郡王府。不過現在郡王府的牌匾已經沒有了,因為已無高陽郡王的名號,人們一般稱之為北平舊院。郡王府與親王府的規格,差距非常大,相比起來、以前的高陽郡王府真的好像只是個院子一樣。

朱高煦也並未立刻召見邊將們議事,只叫宦官傳旨修整數日。迎駕典禮過後,大伙兒便各自回北平都司安排的住處去了。

不過朱高煦當天下午,便單獨召見了兀良哈人雞兒。

雞兒的蒙古名字是甚么、朱高煦現在也不知道。這個漢名也不知道誰取的,有可能是太宗皇帝朱棣。因為朱棣也給宦官取了狗兒甚么的名字。

朱高煦在前院的上房里,見到雞兒入內叩拜時,忽然覺得這個兀良哈人好像老了不少,一臉都是皺紋。記得當年雞兒在朱高煦麾下,參與「靖難之役」時,他似乎還比較年輕力壯。朱高煦這時才恍然想到,如今離「靖難之役」,已經過去了十余年。

「將軍請起,椅子上坐。」朱高煦親自上前把他扶起。

雞兒拜道:「謝聖上恩。」他說的是漢話,口音有點奇怪,但很容易聽懂。

朱高煦又道:「當年將軍隨朕征戰南北,後來便再未曾見面。朕先是就藩於西南邊地、雲南府,相隔萬里;後於京師繼位,幾番念起將軍,但諸事蹉跎,時至今日才終於重逢。」

雞兒聽罷,皺紋明顯的黑|糙臉上似有動容之色:「不想聖上還能念起下臣。」

朱高煦問道:「你現在是甚么境況?」

雞兒道:「還是原先那樣,麾下有千余帳,屬於福余衛。不過當初咱們在京師事,太宗皇帝給了不少賞錢。」

朱高煦徑直說道:「朕應該多給你一些賞賜,此後一定有機會。」

雞兒抬起頭看著朱高煦,沉默了一會兒,終於開口道:「聖上,福余衛有艱難。」

朱高煦換了一個顯得耐心的坐姿,說道:「有甚么話盡管對朕說。」他直覺到,這次能從雞兒將軍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情況。今天先單獨見一面這個兀良哈人是對的。</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