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硝煙未散(1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06 字 2020-11-26

空氣中彌漫著獨特的茶香。一壺茶泡到第三次,朱高煦才用不經意的口氣問道:「據報,官軍從西貢港出之前,曾有滿刺加(馬六甲蘇丹王國)使者前來,劉使君事先不知道嗎?」

「臣等聽聞此事時,滿刺加使者已遭驅逐,不在軍中。」劉鳴的語緩慢。他似乎馬上就意識到了,皇帝問的話、並非像口氣表現得那么隨意。劉鳴一邊回答,一邊像在思索的模樣。

朱高煦點了一下頭。

過了一會兒,劉鳴又道:「陳將軍掛印南征之前,朝臣多有反對。陳將軍歷次大戰,兩次投降、多次失利,幾無像樣的勝仗。諸公對其氣節、能耐皆不認可。此番南征,臣見陳將軍時,只覺他對往事尤感羞辱。及至大勝真臘軍,陳將軍貪功之心甚是急切。」

朱高煦聽罷覺得有些道理。因為他想起了派兵南下之前,為了激勵陳瑄、叮囑他要抓住雪恥機會的事。

陳瑄這次動了不必要的戰役,隱約有朱高煦的影響。於是朱高煦有種感覺,陳瑄的作為仿佛仍在自己的控制之內。

而劉鳴的一席話,表面上在貶陳瑄,實際是幫了陳瑄。不過文官通常不會專門為武將說話,不告狀就算好了。

朱高煦說道:「原來如此。」

茶已喝得差不多了,劉鳴隨後便起身作拜,謝恩告退。

南邊的局面暫且已趨於緩和,滿刺加、爪哇、真臘皆已稱臣請和,暹羅人也最終聽從大明官員的告誡,停止對真臘國落井下石。朝廷在海洋沿岸6續建立了松台衛、峴港、西貢、龍牙門等堡壘據點,設立使城、籌建兩大總督府。

北面在遼東用兵的方略確定,而整軍備戰早已緊鑼密鼓進行了。

五月間,第一批興光銃裝備京營步兵後,朱高煦便親自前往洪武門外的大校場、觀摩將士練習戰術。

隨行的除了錦衣衛大漢將軍,還有齊泰、夏元吉、錢巽等文官,以及瞿能、劉瑛等勛貴。另外有兩個特別的人,便是茂開山與馬興光,在大臣勛貴環繞的皇帝身邊,他倆顯得有點扎眼。

在校場上負責統籌練習的人則是王斌、吳高、陳貞。朱高煦特意讓他們訓練士卒,好叫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士卒們在陣前如何作戰。

大校場上十分喧囂,人們剛出洪武門,那邊的成片銃聲便已隱約可聞。及至校場,只見開闊地上白煙陣陣,又有無數人與車輛活動,把板實的土地踐踏得塵土彌漫,乍看之下、朱高煦恍若忽然置身於戰陣。

朱高煦騎馬來到一隊軍陣旁邊,見那些將士正在嫻熟地裝填火銃。京營將士長期使用火器,熟悉原先名為「春寒銃」的火繩槍,此時改用燧槍並沒有多少困難,因為燧槍用起來比火繩槍更簡單。

軍中將士攜帶了兩種與火器相關的工具、並不是在戰陣上使用,一種是自己做鉛丸的鉗模,另一種便是形似量酒的勺子。將士們事先會用這種量具勺子,把火葯定量裝在小竹筒里,然後用油紙和繩子封好。

所以火銃兵每人身上都掛著不少東西,他們先從腰間的口袋里掏出一只竹筒,然後用牙齒把封紙咬開,將里面定量的-射葯倒進槍管里。接著拿絲綢墊鉛丸,用通條將鉛丸捅-進去壓實。最後撥開簧片機關,拿起掛在腰間的葫蘆,將擊葯倒進尾部的葯鍋蓋好。裝填便完成了,只待-射。整個過程比火繩槍簡潔了許多,度也快了不少。

雖然火銃仍比弓-弩操-作麻煩,但好處更多。遠程兵不需要太多技術和力氣,裝填-射都是手面活,無須長時間訓練射箭技藝。火器對輜重營的運輸後勤、也要求不高,一個單兵自身攜帶的彈葯,便能連續-射數十次,幾乎可以滿足整場戰役的消耗;若是換作箭矢的供應,這是難以想象的。

漢朝名將李凌曾以寡敵眾,大戰匈奴軍,但據說李凌本來是一支負責運輸的輜重兵,意外遭遇了匈奴,營中攜帶了大量箭矢。饒是如此,最終李凌仍因箭矢消耗殆盡而投降。如果是火銃營,便難以一戰耗竭彈葯。

這時王斌吳高等人也騎馬迎來,他們下馬抱拳執禮。朱高煦點頭示意,眼睛仍觀望著那邊正在演練的將士。

那些裝填好的將士,正6續進入了-射陣地,位於一排武鋼車後面。武鋼車前面有碩大的盾牌,並帶射孔,士卒們便舉著火銃站在射孔後面准備。各輛武鋼車之間有空隙,但此時已從車上把拒馬槍搬下來了、補充間隔的防御,火銃兵站在拒馬槍後面,負責掩護的槍盾兵紛紛後退。

隨著一聲吆喝聲傳來,將士們紛紛-射,車陣上銃聲密-集,火光與煙霧齊飛,陣仗十分駭人。

眾人見狀,紛紛贊嘆。

朱高煦卻一聲不吭,坐在馬背上瞧著那笨重的武鋼車,轉頭道:「想想一些東西還真是神奇,武鋼車已經用了上千年,咱們現在還在用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