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恩詔不念棟梁材。(1 / 2)

唐殘 貓疲 2359 字 2020-06-22

袁州州城宜春,當朝都官郎中鄭谷親族聚居的鄭氏大宅當中,也有人在翻閱著一冊來自潭州境內刊行的新冊子。

其中的主要內容卻是出自韓非子的《五蠹》之論,也是如今太平政權當中新補吏員和將官遷轉,所需要修習的內容之一,簡明直白大意就是:

那些著書立說的人,稱引先王之道來宣揚仁義道德,講究儀容服飾而文飾巧辯言辭,用以擾亂當今的法令,從而動搖君主的決心;

那些縱橫家們,弄虛作假,招搖撞騙,借助於國外勢力來達到私人目的,進而放棄了國家利益;

那些游俠刺客,聚集黨徒,標榜氣節,以圖顯身揚名,結果觸犯國家禁令;

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權臣貴族,肆意行賄,而借助於重臣的請托,逃避從軍作戰的勞苦;

那些工商業者,制造粗劣器具,積累奢侈資財,囤積居奇,待機出售,希圖從農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這五種人,都是國家的蛀蟲。

君主如果不除掉這五種像蛀蟲一樣的人,不廣羅剛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現破敗淪亡的國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為怪了。

而現在在太平軍的論調當中又增加了第六蠹,也就是豪族大戶、田主縉紳之流;

他們雖然廣占土地,而貪得無厭兼並和強取豪奪的掠奪弱小平民和貧戶之產。令廣大勞動者幾無立錐之地,耕者尤餓死,織者幾與凍斃;哪怕賣兒賣女尚不得已供奉,只能在賣身為奴或是輾轉於逃荒之途,競相填死於溝壑。

所以只有追隨太平軍的旗下,逐一打爛這些趴在廣大百姓身上吸血的蠹蟲,及其所羅織和締造的吃人規矩與枷鎖,在《太平田畝制度》的主導下重開頒田故事,才有可能回到古時人人有地種有工作,依靠努力與勤奮就能得以自足衣食的好時代。

「他果然尊奉的是法家的故彀,崇尚暴秦之嚴刑峻法以為先的商君、韓子源流啊。骨子里行的還是古時軍功田爵的故智啊。。」

滿臉皺紋如溝壑的鄭氏族長,對著另一位在府上做客的對方名士徐東野懇聲道。

「只是商君變法乃以秦孝公之邀,自上而下重金懸柱以為立信,屠戮公族舊貴以為立威,遂得以澤及世代的強秦之法。而這為太平賊之主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乃以自下而上蠱惑和鼓動草民、氓首為前驅和造勢;殺戮豪強大戶以為威勢,收聚田土財帛收買飢民、貧家以為附驥,做的乃是傾覆天下的混沌之道啊。。。「

「如今眼見州城易手在即,我鄭氏身為首當其沖的城中大姓,只怕在所難免了。。只能寄望他是法家的門徒之下,不至於殘橫誅連和恣意濫行過甚了。。」

「這些年在世事艱巨之下,我鄭氏行事雖然稱不得問心無愧,然而還是有一些子弟算得上是潔身自好而與諸事無干的啊;是以還請先生帶他們出走去,且與本家撇清干系才是啊。。」

「如今本家已有守愚(鄭谷)聞達朝中,家門宗嗣且得指望了。故而,日後無論先生是令他們前往入幕,還是就地事賊都無妨了。。這樣至少日後天下重新安定,我家都有一直血脈可以傳續而下啊。。」

然而他話音未落,就有人跌跌撞撞的沖進來哭喊道,

「阿翁大事不好了,突然有人開門迎了賊軍入城,已然控制了諸門出入,而引眾正向本家兒來了。。」

半響之後,

隨著破門而入的驚呼和哭喊,怒罵的喧鬧聲,曾經在袁州根植綿延十數代至今號稱「小半城」的宜春鄭氏,就這么灰飛煙滅於轟然而至的時代大潮之間了。

而被從後門給帶出來的徐東野,亦是不由的有些隱隱的兔死狐悲和悵然感傷起來。然而他這副心情剛剛體現在臉上,卻被自己昔日的學生,如今負責聯絡他的陳彥章瞅見了,不由開聲相詢道:

「先生是否覺得有些不忍呼,說實話,當初我也是有些不忍和不解,為何有些頗有名聲的積善之家也不得幸免呢。。」

然後他又自言自語起來繼續道。

「然而當我隨義軍中,眼見和接觸到了那些輾轉於道途的流民餓殍,那些棄置於溝壑的累累童骸,那些枷具在刑房和地牢的田戶、佃客,那些視若豬犬而被肆意打殺棄屍的賣身奴婢。。。我就再沒有困惑和惶然了。。」

「這世上所謂積善之家,得以創下累累名聲的家當又是當何來,還不是堆砌在世世代代被窮剝羅盡之後,無數氓首小民的累累屍骨之上么;先生敢說這家大宅里的多數人,就對底下那些奴仆役使的作為毫無知覺么。」

「他們只是對這其中的弊情和苦難,裝作不知道或是視而不見而已,這樣才能心安理得的受用那些家中聚斂而來的膏血,維持他們富貴體面的日常行舉;然後再吟詩作對感嘆一番民生艱巨和官府暗墮,相互吹捧傳唱揶揄了名聲之後,就是一方頗有良心的家世門第了。。」

「是以,太平軍中時常有句話叫做,累勢山崩之下豈又完全無辜,或有毫無干系的任何一塊土石么;是這世道已經容不得這些虛有其表的積善之家,在盜世欺名的繼續苟存下去。然而,那位大人又有句話令我深以為然的,便是:一家哭乃至數家哭,總是好過萬家哭。。千萬家哭,總好過天下具哭。。。」

「而今這天下之患,最缺少的便是這種令一家、數家哭而萬家得笑;千家、萬家具哭而天下盡然歡顏的,改換天地經緯的不世之人啊。。」

「而先生素來潔身自好而安貧樂道,唯以教化初衷不改;難道還會替這些吃盡生民膏血的蠹蟲之輩,有所感同身受么。。他們逼得無數人家破人亡而令親眷族人得以安然受用的時候,可曾有想起過先生的教導和交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