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兵威沖絕幕(續(2 / 2)

唐殘 貓疲 1683 字 2020-06-25

在這種情況下,四五個人外加一馬一驢騾就可以組成一個相對優化的勞動組了;一個人牽馬扶犁開耕,一個負袋播種,一兩個人引著驢騾拉車給種子追加水肥,最後一個人負責壟溝和修整苗圃;幾乎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平地上二十畝棉田或是二十五畝麥田、三十畝的桑田等的耕種;

而如果通過組織效率良好的屯庄生產部門的協調,只要通過一個大隊(三百人)的壯丁和一個畜牧隊(八九十頭牛馬驢騾)的組合,就可以饒有余力的經營和耕種起方圓七、八十頃的田地來;而確保兩年三獲(麥豆麥)或是一年兩獲(稻薯)。

他們甚至還有時間在冬閑時,應募外出打零工,或是就地從事手工業以為補充家計;或又是利用間歇的零碎時間,前往小市、野市趕集,乃至進行短距離的商販活動。因此,雖然他們一年到頭在各種生產任務安排之下忙活個不停,但是相應的經濟狀況卻是遠勝周邊的普通鄉土人家。

而在這篇文疏的最後,也提到了另一件事情。比如與屯庄的興旺局面相對的,則是周邊那些傳統鄉村相繼出現落荒和蕭條的跡象。因為,在原來的小農經濟體制下,這些普通鄉人按照傳統男耕女織的方式,已然競爭不過來自屯庄當中的組織秩序和規模生產效應。

除了且供自足的部分之外,無論是他們種出來的米麥還是織出來的土絹,都已然在市面上賣不上什么價錢了;也就自然談不上能夠換回到足夠改善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必需品了,更不要說改良農具和合力添置牲畜來提高生產力和效能。

導致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各種適齡人口的相繼流失。青壯年紛紛被迫離開家鄉,而前往外地或是就近進入市鎮城邑謀生,而女性則是想方設法要嫁入到屯庄里去,哪怕是老光棍和鰥夫也不例外;而最受歡迎的則是擁有基本退養保障,還能擔任基層職務的退役士卒。

與之形成明顯聯動反應的,則是地方上那些中小田主包括租佃、物料等各種成本開始水漲船高了。他們雖然逃過了太平軍對以豪姓大戶的打擊,並且在後續鄉里的秩序維持當中,成為了被推出來對外接洽的代表,而從中獲取到了不少好處。

但是在多年下來之後,同樣要受到農副產品市價下跌,而人工成本上漲的沖擊,而逐漸出現了各種方面的維持困難和變相破產、被迫落荒的跡象。

這也讓周淮安看得有些唏噓不已,這顯然就是跨時代冒出來的先進生產力,在逐步取代舊封建時代生產力的過程當中,所不可避免產生的持續陣痛和其他連鎖反應了。雖然這些人口的比例,如今占據太平軍治下的比例越來越小;但是在發現問題並擺到面前之後,周淮安還是必須要有所面對的。

當然了,暫時性解決的辦法也其實很簡單。就是下達限制土地荒置的政令,落荒的家庭將視情況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最嚴重者將被直接沒收落荒的土地,再由官府進行另行分配和安置他人。這也算是變相淘汰那些舊有生產力的一種方式。

另一方面,從人口稠密而只能精耕細作來獲取更多產出的南方,加大力度的移民遷戶北上填充當地。作為新血替換和沖淡掉掉當地,相對保守和不思進取和改變的人口結構。雖然在初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客矛盾,但是對於長期統治效率來說還是有利的。

自然了,從長遠的規劃上看,還是加大力度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以及對於周邊海外市場的開拓;自然而然就能將這些傳統農業社會過渡當中的產能和人口增長預期,給充分吸收和消化掉,自然就能夠解決大多數的社會性問題了。

——我是分割線——

而在關中,京畿道的長安城內,已經相繼占據了城西南的延興門、安化門,城東南的延平門、春明門,而將正對著朱雀大街仿若孤島一般的明德門,及其附近陣壘工事給團團合圍住的官軍之中;剛剛隨著移陣入城的歸義軍副使索勛,卻是接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頓時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什么,蜀地已經有七八天沒有輸送糧草輜重過來了?王建為首的蜀軍也依舊在太白山下毫無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