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太子的困苦(2 / 2)

在大明,官方管鴉片叫做「烏香」,暹羅、爪哇、孟加拉國王定期向大明皇室遣使朝拜,貢品中就有烏香。

其中,暹羅每次給皇帝進貢二百斤,皇後一百斤,禮部皆有備案。

萬歷年間,尼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了大明,大明開始有吸煙者,連萬歷皇帝都用過,用烏香配制丹葯,並起名叫「福壽膏」。

當時,烏香價格等同黃金,普通人根本抽不起!

太子朱和陛心情復雜,不敢多吸,抽了兩口便趕緊滅掉了。

他知道,這東西現在是違禁品,還是他皇爺爺崇禎帝下旨禁掉的。

萬歷朝後,煙草由呂宋、安南、朝鮮三條路線傳入大明,最初被當作草葯而流行於軍隊中,為受傷的士兵減少痛苦。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種「煙癮」在軍中蔓延,並傳到了民間,還在民間掀起了一首童謠:「天下兵起,遍地皆煙」。

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永樂皇帝朱棣的後人,都是燕王後裔,北京城又被稱為「燕京」,「煙」字諧音「燕」,「吃煙」就是「吃燕」,象征著吃掉燕王之後、攻破燕京的意思。

這首童謠,引起了崇禎皇帝的注意,他兩度下詔,要求國民戒煙,禁止官員在衙門等官府機構內吸煙,私藏或出售煙草者,有概率被處死。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展開禁煙,崇禎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提出禁煙的皇帝。

同樣的,大明的老對手滿清,並非歷史上在清末才開始流行抽鴉片,在清初的皇太極時期,也極為流行。

大明關內的「煙癮」也傳播到了滿洲境內,八旗子弟紛紛效仿明人吸煙,「癮君子」遍布軍營內外。

這樣的勢頭讓滿洲的領導者皇太極大為著急,他在崇禎下詔禁煙的同一年,命令後金戶部也發布了一條禁煙告示。

明文規定不許栽種、買賣、吃食煙草,違者重罰。

告示發表兩個月內,後金刑部審理的涉煙案件高達六十余起,被處罰者數百人,短時間內起到了一定效果。

然而,皇太極的禁令難以抵擋八旗子弟吸煙的熱情,不久之後,後金朝廷就主動撤銷禁煙令,允許民眾自種自吸,只要不去朝鮮購買即可。

不管大明還是後金,當時民眾吸食的,大多是普通煙草,夾雜著一些鴉片,因為他們抽不起純正的鴉片.......

自從禁煙後,有奸商就將煙草換成了純正的鴉片,以至上癮的人越來越多,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崇禎和皇太極,皆是看到了這種情況,不得不放任普通煙草的銷售。

心情舒爽了一陣,太子心中又後悔了,悔不該嘗試此物。

現在好了,整日提心吊膽的,生怕他人發現,被父皇母後知曉。

正在此時,殿外傳來太監的喊聲:「殿下,陛下傳召!」

說著,便打開殿門進來。

太子聞聽,嚇得連忙將身邊的煙桿扔到一邊,女官火速收拾。

被傳旨太監嚇到了,太子心中怒火上竄,走過去沖著進殿的太監就是兩個大耳光,並喝道:「誰讓你進來的!」

傳旨太監挨了打,卻不敢叫屈,只是垂首道:「陛下傳召太子殿下,乾清宮見駕,是奴婢莽撞了,太子殿下打的好,打的妙......」

老太監還在啰啰嗦嗦地說,太子忍不住了,沖著他喝道:「還不快滾!」

「是......」

太子朱和陛揣著一肚子不痛快,進入暖閣換了身衣服,磨磨蹭蹭的洗漱了一番,這才趕往乾清宮。

一路上,他疾步而行,不敢稍加停頓。

朱和陛知道,父皇對對皇子們的要求非常嚴厲,從他們上學開始,就不准遲誤。

剛才消滅「犯罪證據」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去晚了一步,定然少不了一頓訓斥。

朱和陛來到乾清宮時,殿前肅穆寂靜,幾個太監正在廊沿下灑掃。

太子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輕手輕腳地躬身進殿,見父皇坐在御座上,神情嚴肅。

戶部尚書李岩、工部尚書楊萬里、都察院的韓誠科正在奏事,還有一個不知名的御史官員,垂首匯報著山東災情。

太子不敢打擾,默默地行禮之後,退下來站在一邊。

朱慈烺聽完奏報,對內閣幾位大臣道:「下面出了這等事情,實在是朕登基以來聞所未聞之丑聞!朝廷救濟長山縣的兩萬石糧食,只有一萬石分給百姓了,竟有半數被各級官吏侵吞了!」

「朕是真沒想到,我大明一些地方的吏治敗壞如此!長此下去,百姓可怎么活?大明是不是又要出一個李自成、張獻忠?是不是又要等流賊匯聚,再把皇陵再挖一遍?」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太子在一邊聽著,見父皇動了氣,也不敢多嘴。

卻聽戶部尚書李岩說:「陛下不必為此生氣勞神,御史剛才所奏,只是長山縣一地的見聞,何至於到處皆是如此呢?」

韓誠科接過話茬:「據巡查御史所言,山東的情況確實令人觸目驚心,那長山知縣也太沒有王法了!依臣之見,都察院今天就下文,派御史常駐山東,好好地查一查,該辦的辦他一批!」

當年進京告御狀的韓舉人,這些年鐵面無私地辦了幾個大案子,當上了都察院院長,現在牛逼了,動不動就要辦人,還是按批來。

戶部尚書一向謹慎,聽韓黑臉這樣說,他不得不表態了:「眼下賑災撫民為主,不宜大動干戈整肅官場,當然了,找幾個典型殺雞儆猴,還是很有必要的。」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說:「嗯,你們說得有道理,朕看賑濟一下災民還是應該的,山東之地,民風刁悍,賑濟救災馬虎不得,萬一出了亂子,激出更大的民變,還得派兵平定,花錢用糧就更多了。」

「韓誠科,朕任命你為欽差,專管河南、山東兩省災情,你受點累,明天就去內閣報道辦差去吧!」

「臣遵旨!」

韓誠科忙答應一聲,信誓旦旦道:「半年之內,臣如不把兩省災情徹底治理完畢,請陛下治臣欺君之罪!」

「韓卿忠心可嘉,朕等你的好消息!」

朱慈烺掃視了一眼在場的人說:「好了,你們都下去吧,太子留下。」

太子朱和陛身軀一震,不由得開始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