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節 對峙(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2534 字 2020-11-28

「這是備而不用之策。」何如賓說著叫了一聲:

「湯將軍!」

湯允文知道這「好差事」必然是要找到自己頭上,當即站出來應了一聲:「卑將在!」

「水師從瓊山運糧,可有把握?」

湯允文不敢說「沒有把握」,只好說:「此事可辦,然卑將所部船只,歷年修船之費始終未足,可用之船亦不多……」

「海口尚有釘封的商船和漁船,你皆可調用。」

「是!」湯允文道,「請大帥即給令箭,卑將即刻派人回去辦理。」

何如賓道:「不,你親自回去辦理。我給你十天時間。必得將糧草送到!否則休怪本鎮指名嚴參!」

「是,卑將必不辱命!」湯允文又喜又憂。喜得是自己脫離了這個必敗無疑的絕地――他和其他將領幕僚不一樣,充分知道髡賊的軍事力量之強,官軍此次必敗無疑。憂得是海路供應糧食雖然不是絕無可能,但是能否在十天內供應得上卻沒有把握,官軍一旦大敗,自己沒能按期供應糧食就會成為何如賓推脫責任的借口。到時候百口莫辯。

當晚,湯允文就帶著自己的少數親隨在小英場悄悄坐上一艘漁船,乘著夜色沿著海岸線悄然離開,往瓊山而去。他的人馬由白沙寨千總陳人傑率領

為了接應海上的糧草,何如賓決定重新占領小英場。這次官兵充分吸取了教訓,不僅派出了二千人馬,還加強了許多火器,准備死守。

隨後的二三天官軍全軍偃旗息鼓,並不出寨廝殺,何如賓只督促眾將不斷的修寨挖溝,重新整頓部伍。准備這樣休整幾天之後就親自率領鎮標和家丁為主力的重兵集團,一舉將石山的髡賊全軍擊潰,奪回石山,重建糧道。

營寨中忙忙碌碌,一片肅殺的氣氛,澄邁縣城內的一處院落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是本縣的首富人家的寨子,主人姓宋,亦有一個監生的身份。這次伏波軍圍攻澄邁,他守城出力最多,官軍一來他也很是巴結,將自己的私宅一部分拿出來供軍中的大官們居住。將軍們因為要掌握軍隊,同時要表現自己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意思,所以只有文官和幕僚們住了進來。宋監生也以這班幕僚作為「護身符」,招待供應很是殷勤。

此時常青雲、錢太沖和十來個平日里較通聲氣的幕僚在宅子的主人宋宗會的作陪下,正在這所宅邸的花園內喝茶乘涼。這位監生老爺頗為風雅,又有幾個錢,宅邸亦有些許的泉石點綴,稍具園林之勝,在這南陲之地屬於十分難得的了。

因為是身赴戎機,幕僚們不敢公然招伎侑酒,只是在花園里擺下幾張桌子,擺些茶果點心,在月夜下閑談

因為戰事不利,連著損折了好幾員大將,糧道又被切斷,全軍的處境很是危險,除了少數人還能飲啖自如,平常說笑之外,大多數幕僚憂心忡忡。在瓊山時候的樂觀的氣氛一掃而空。

好些個人都意識到這次的討伐髡賊之役是敗了,只是沒有人敢這樣公然說出來而已。也有些人至今不願意承認髡賊的能力僅僅限於「奇技淫巧」了,即使在野戰中伏波軍在石山連續擊敗三支官軍人馬,他們也認為這純粹是靠了「石山險要」之類的客觀因素。至於石山是不是「險要」,當時是如何戰斗的,他們一概不感興趣。

錢太沖比這些人要務實的多,他最近一直在大帳中聽取軍議,也親身去拜訪過參加過戰斗的低級將校們,從他們口中知道了許多第一手的資料,知道髡賊不但火器精純,而且行伍整齊,紀律森嚴,打起仗來比官軍毫不遜色。他覺得這是一個大敵,因為過去廣東這里的海主土匪從來就沒有這樣的人馬,髡賊倒有點象佛郎機人的樣子,但是佛郎機人也好,紅毛人也好,也不能集中起這么多的軍隊,和朝廷大軍展開攻防野戰。

這會他就抓著苟承絢不放,要他談談髡賊的事情。特別是髡賊的火器,是錢太沖等人比較在意的。苟承絢只好將他知道的事情一一道來,特別是髡賊所用的鳥銃和火炮,因為時代的差距太大,不能不給錢太沖等人留下極具沖擊力的感受。

「這么說來,髡賊的火器大多是在臨高制作得了?」錢太沖認真得問。

「正是。」苟承絢點頭,「炮、鳥銃、子葯彈丸,無一不是。」

「朝廷自天啟年間用西洋人所造紅夷大炮亦是軍國利器。沒想到髡賊的火炮居然還能精進到如此地步。」有一個幕僚嘆息道,「彈丸能爆碎傷人,弟在《武備志》中亦有所見,算不得稀罕,只是這能在空中爆開的彈丸真是恆古未聞。」

「武備志中的那些所謂轟天霹靂猛火炮到底管不管用只有天知道。」錢太沖嗤之以鼻,「除了嘉靖年間的兵仗局造過之外已經很久未見了。」

「弟以為此種開花炮不外過是宋元『猛火炮』,我朝之『萬人敵』之意。不過當初用投石機,如今用炮打而已。」常青雲也算是懂火器的,立刻補充道,「若論泰西的造炮,也不過當初大宋的突火槍之遺意……」

「『不過』,『而已』,說了又說,奈何還是要西洋人來幫著造炮!」錢太沖激動的一拍桌子,「如今髡賊的槍炮火器比之泰西人又更上一層樓。我輩徒喚奈何!」

大家覺得很突兀,不知道這秀才為何如此的激動。錢太沖大約也覺得自己有些失態,喝了一口茶不言語了。

一位年長的幕僚說道:「髡賊火器雖利,亦不過一縣之地,不足為慮。最為可慮者,其部下之假髡居然甘為其出生入死,冒鋒矢之險。此等迷惑人心之術方是朝廷的大患啊。」

當下眾人又哀嘆了一陣「小人趨利」、「世風日下」之類的話語。

錢太沖用堅定的口吻說:「不過,當今積弊,又何止此數端!以弟之愚見,仍以為與其一枝一節求治,實不若治其根本。所謂本,即是『教化』……」

他口沫橫飛的說了半天,在幕僚們之間起了一陣討論。又有人談起了「氣」和「心」,又有人談起了王陽明的「心學」,正聊得起勁,忽然縣城外傳來一陣蒼涼的號角聲,聲震穹宇。將他們的討論打斷了。眾人這才意識到他們此時談論這些不但可笑而且荒誕。

常青雲回過來又在講他的「水雷破敵」之法。在他看來,髡賊的什么快船鐵艦遇到他所力主的「混江龍」就會灰飛煙滅,髡賊水師一破,糧道即刻就能打通。

「石山那個地方,髡賊願意占著就占著。等那幾萬斤糧食耗盡,髡賊這三千人馬就是孤軍,不戰自亂。」常青雲說得口沫橫飛。

眾人卻知道他的所謂水雷團營多少有點異想天開的成分,若是在圍困博鋪的時候倒還有些用處,現在髡賊的船只都只是近岸下錨而已,何況眼下水流相反。大家也不搭理他。只有錢太沖冷笑了一聲:

「海路糧道一通,恐怕又要漂沒無數了。到時候能到澄邁之錢糧,恐怕十有五六就不錯了。」他說,「弟以為還是應打通糧道為上上策。」

「是啊,若是不能打通糧道,城內糧少,恐怕支應不了多少日子。」宋宗會終於找到了一個插嘴的機會。他和這伙幕僚不同,他的一家一業都在澄邁,官兵征髡賊的成敗直接關系到他的家業和人身安全,不能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