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節 漫天要價(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2530 字 2020-11-28

第二天晚上,高舉果然如約前來。雙方在這精舍內展開了秘密談判。

高舉事前已經和李逢節等人通過氣,官府方面的首要條件就是澳洲人的船隊退出省河,最好是能夠退出珠江口。其他細節都好商量,唯獨這個要盡快辦理。澳洲人的艦隊在白鵝潭待得愈久,他以後上奏就愈發不好自圓其說。

總得來說,李逢節等人的思路還是認為澳洲人是為了王尊德「擅開邊釁」和田達在廣州弄得紫字號關門大吉才會憤然起兵來攻打廣州的,所以他給高舉開列的允諾的條件不過是:紫字號可以即日復業,所有查封的房產和生財家伙一律發還;查封之後尚且來得及變賣的貨物一並歸還,已經變賣的貨物,無法追回,官府賠償一萬兩銀子;澳洲人和船只要頂以本地代理商的名義就可以自由出入廣州進行貿易,官府絕不緝拿禁止。

這三條是李逢節在幕僚們的參與下共同制定出來的。幕僚們認為,海外的商人,不過是為了求得與大明貿易的權力,只要給予他們這個權力,澳洲人一定會滿意――要知道這種權力迄今為止只有葡萄牙人享受過。

至於發還房屋,賠償少量的銀子之類,不過是為了表現廣東方面的「誠意」而已。

這樣的條件,文德嗣當然是不滿意的。不僅他不滿意,元老院也絕不會滿意。按照元老院里相當一部分的人概念,得簽一個大明版的《南京條約》條約才行,具體來說就是割地賠款,五口通商之類。

不過,在執委會的工作會議上,大家認為這是不大可能,特別是在明代這樣的特殊的歷史環境之下,不管是李逢節還是王尊德,都沒有膽子來做這樣一件事情。真要強求什么不平等條約,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拍兩散,搞出個不戰不和的尷尬局面來。

經過反復磋商之後,元老院定下的談判的最低要求是:首先雙方立刻結束戰爭狀態,貿易往來恢復正常――畢竟臨高還是一個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的政權。這是發動珠江戰役的首要目標。其次確認香港島及周邊離島歸屬穿越眾所有,官兵不得對該區域及航行在該區域的船只進行任何武力威脅。

至於後一條,可以不明文簽署,只要雙方達成默契即可。要知道這樣的割地條約,就算是崇禎自己都未必敢答應。

當下文德嗣將這幾條一一提出。顯然,在第一條上雙方沒有異議。但是對於割讓香港島及周邊離島,這就大大的超過了高舉的承受能力了――要知道當年葡萄牙人為了得到濠境澳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至今還時時擔心會遭到大明的驅逐,澳洲人倒好,一開口就要香港全島和周圍幾十個島嶼。光一個大嶼山島就比香港島還大!

大明對沿海島嶼平日里並不上心,差不多就是任期自生自滅的態度。包括李逢節在內,大多數廣東的官員們對本省有多少島嶼,島嶼上的民情物產如何都是概不關心的。但是要割地卻是犯了明廷的絕大忌諱。

高舉根本不敢答應,他沉吟半天,才說道:「文掌櫃!其實現今你們要什么東西錢財奴婢都容易。只是這割地,撫台大人是萬萬不敢應允的。」

「這個,你們可以慢慢商議,我們不著急。」文德嗣微笑著,打量了下這間主持的禪房――布置的十分精潔雅致,桌子上的點心也精美可口,「這里這么舒適,我們上上下下在臨高那小地方蹲了二三年,到這里不得好好的松快幾個月?」

「是,是,這是自然。」高舉心想看來這條件不是那么好談的。他只得表示此事要向李逢節請示,不過,在請示之前,希望澳洲人能夠盡快退出省河,以免廣州戒嚴過久,李撫軍不好交待。

「退出省河亦無不可。只是我們這樣千里迢迢的來了,若只憑著您高公一句話就退兵,我們在元老院面前也沒法交代。」

高舉知道這是要開出另外的條件來了,不管條件是什么,李逢節把澳洲人退兵作為第一要務。

文德嗣提出的條件是:廣州即刻交付贖城費三十萬兩;遣散剩余的全部水勇;沿途已經被摧毀的炮台不得重建。

只要款項付清,特遣艦隊即刻退出省河,至於細節性的談判,可以在澳門繼續進行。

「三十萬兩?!」李逢節差點叫了出來――這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了。他原本以為一個准許自由出入廣州貿易就能撫平一切,沒想到對方張口就要三十萬兩的贖城費,要知道現在廣東藩庫里全部的現銀才三十七萬兩。別說根本不能給,就算給了也找不到名目來報銷如此巨額的一筆開銷。

李逢節拍著桌子,憤然道:「不知天高地厚!准他們來廣州貿易就是極大的恩典了!他們還不知足!干脆不理他們,看他們能怎么樣!我就不相信他們那幾十條船,千把人能靠著幾門大炮打進廣州來!」

高舉默然不語,這條件他也覺得苛刻了些。不過,要不是當初往制軍非要去「清剿髡賊」,澳洲人的生意做得好好的,絕不會打到廣州來;若是李逢節幾個月前能夠在行款議和上果斷一些,而非一味拖延,當時就派人去臨高和談,恐怕也不至於鬧到被人兵臨城下,要結城下之盟了。

三十萬兩銀子,官府是斷然拿不出來的,高舉想,縱然真得被逼著拿出來,最後還不是落在城里的富商大戶頭上――為了這髡賊的事情,高家從「樂助軍餉」開始,到前不久的「襄助江防」,前前後後給官府勒索去了不下二萬兩。這三十萬的兩的口子一開,恐怕又得拿出個幾千兩去。

李逢節不言不語的閉目了許久,方才睜開雙眼道:「髡賊真得說拿了銀子就退兵?」

「正是。」高舉將文德嗣的條件詳細說了一遍,「他們退出省河之後,其他的條件可以在濠境澳慢慢談。」

李逢節木著面孔又思索了半晌:「澳洲人說話算話么?」

「澳洲人以商立國,誠信是為根本。」

「可古語有雲,無奸不商。」李逢節喃喃道,似乎忘記了對面這個高大官人就是一個「商」。

高舉暗自冷笑。李逢節已經是黔驢技窮了,還要擺出一副處變不驚,成竹在胸的模樣。當官的果然都養得一張絕好絕厚的臉皮。

辦法不是沒有,但是以高舉的身份地位,不管給李逢節出什么主意都不好,搞不好還會危及自身的利益。他考慮再三,決定暫時什么也不說,干脆先告辭回家去了。

李逢節當然什么妙計也想不出。三十萬兩這個數字沉甸甸的壓在他的心頭。給銀子,他拿不出來;不給銀子,這伙貪得無厭的澳洲人就絕不會退兵――他們在四鄉勒索到了無數的糧食財物,想在這里待多久都成。

他把自己的幾個親信幕僚召集起來,商議如何應對。有人說髡賊不過是虛言恐嚇,絕不搞真得進攻廣州;有的說不如暫時不給回音,先晾一晾看看髡賊的反應再說;也有人提議是不是讓高大官人去還還價。看能不能打個折扣;還有的提議照老規矩,讓大戶們拿錢出來。

何誠宗一直沒有開口:三十萬兩過去在這廣州城里不算什么,只要將城中的大戶商人們集中起來,曉諭一下面臨的危機,籌集起來不算很難。但是現在不同,今年一年之內,前前後後榨了大戶們好幾次,再想逼著他們拿錢出來已經很難――這些大戶可不是資本微薄的小商人,大多在省一級大員和南北兩京里有大門檻的靠山,真要惹急了他們也是不成的。

半晌,他開口道:「現今之計,再要向大戶們開口怕是很難了。只有借了!」

「借?」

「對。」何誠宗點頭道,「城里別說三十萬兩,三百萬兩也拿得出來,現今將大戶們召集起來,先曉以利害,再讓各家借款給官府,有官府作保,酌情再給些利息――這是於公於私都有好處的事情,大戶們必然樂意。」

巡撫衙門出面借錢,這擔保總是十足了。而且也有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的隱含警告在內,大戶們不會不懂。